西藏雍布拉康导游词
2023-04-17 飞碟说 【 字体:大 中 小 】
西藏雍布拉康导游词
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西藏雍布拉康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西藏雍布拉康导游词(一)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山南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_雍布拉康位于泽当11公里的扎西次日山上。"雍布"意为"母鹿",因扎西次山形似母鹿而得名,"拉康"意为"神殿"。雍布拉康是西藏历史上第一座宫殿。据史书记载始建于公元前二世纪。松赞干布暑期由宫殿改作寺庙。文成公主初来西藏时每到夏季都会和松赞干布来这里居住。至五世时又在原碉楼式建筑基础上修了四角攒尖式金顶,并将其改为黄教寺院。
雍布拉康,藏语意为“母子宫”,是西藏历史上第一座宫殿,也是西藏最早的建筑之一,位于山南地区泽当镇东南,高耸于雅砻河东岸扎西次日山顶。相传是苯教徒于公元前2世纪为第一代藏王聂赤赞普建造,后来成为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在山南的夏宫,5世时改为黄教寺院。
雍布拉康主要供奉释迦牟尼佛像。宫殿内的壁画上生动地描绘了西藏的第一位国王,第一座建筑,第一块耕地的历史故事。 雍布拉康分为两部分,前部是一幢多层建筑,后部是一座方形高层碉堡望楼,与前部相连。公元5世纪,藏王托托念赞时期,传说一本佛经从天而降,正好跌在雍布拉康宫顶,当时无人能识。有圣人断言,到了公元7―8世纪就有人能解读此书。所以这本书被很好地保留在雍布拉康。
雍布拉康位于泽当11公里的扎西次日山上。“雍布”意为“母鹿”,因扎西次山形似母鹿而得名,“拉康”意为“神殿”。雍布拉康是西藏历史上第一座宫殿。据史书记载始建于公元前二世纪。松赞干布暑期由宫殿改作寺庙。文成公证初来西藏时每到夏季都会和松赞干布来这里居住。至五世时又在原碉楼式建筑基础上修了四角攒尖式金顶,并将其改为黄教寺院。
雍布拉康位于整个建筑东端正中,即传说中聂赤赞普所建的最早建筑。高11米,南北长4.6米,东西宽3.5米,上小下大。外观似为五层,内部实为三层。第一层为1.2米高,0.6米宽的通道通往一层殿堂的须弥座后,二层有小门通二层大殿顶部,第三层原有五世时的所加金顶。这座建筑墙壁厚重,内部狭小,一层仅2.28平方米,二、三层也不过4.18平方米,不可能作为三十余代赞普延续使用的宫殿,早期还应有较大面积的宫殿建筑。这座碉楼式建筑作为晚期宫殿建筑的一部分遗迹被保留下来,倒是极有可能的。
传为松赞干布所建,原有三层,现修复为两层。
一层前半部为门厅,大门外有带遮檐的小平台,接折阶十数级。门厅南北6.3米,东西5.2米,原来的四根柱子,现修复为两柱。厅内远无佛像和其它陈设。再进为佛堂,南北6.3米,东西9.3米,八根柱子。东半部沿三面墙筑有平面呈“凹”形的须弥座。原有塑像已毁坏净尽。王毅《西藏文物建文记》记载当时所见,云“殿内中塑三世佛,北壁为松赞干布,赤松德赞两王像,南侧壁塑文成公主、尺尊公主坐像。
在两边塑像之外,北塑吞米桑布扎立像,南塑禄东赞立像。在桑布扎之侧还塑有文殊像及长寿三尊像,在禄东赞之侧,则有木制神舆。殿前置有佛橱,上下置放释迦小像十一尊,殿内除中间的三世佛及吐蕃王、王后、王臣等九尊像外,其余都是后来加进去的。早期九像造型极精美,塑法浑厚朴素。如释迦面部宽而短,眼较狭长,两耳偏上,这是西藏早期雕塑手法特点”,据原来寺里喇嘛回忆,佛殿南侧绘有二十度母,北壁有浮雕二十一孜达玛尼度母和八药王像。
二层法王殿亦分前后两部分,原前部为南北两间,北间为空房,南间为楼梯间。后半部大小同底层佛堂,殿后壁中置一多格佛橱,内有弥勒、宗喀巴、大佛母、莲花生、文殊等铜造像多尊。前面为一护法神橱,再前则是四个金刚菩萨像。右壁有一列经架,置有《甘珠尔》等经书,壁画中表了拉妥妥日聂赞时,从天上降下来的经书、塔等佛物的故事题材。
三层以上整个被拆毁,现经修复后的二层有了较大的改动,前半部为三面环绕矮墙的平台,后半部为带天井的回廊。二层以上原有第三层,前半部为平台,三面为矮墙,后半部为一带天井的小廊院,后廊有小门通入碉楼式建筑中,这次修复,未重建第三层。
殿房的南侧为僧房,一层门厅东南角有一门,出门后折阶西下,通向僧房,其中紧靠殿堂的二层楼为历代礼拜时所居住的卧室,现已修复。雍布拉康东北400余米的山沟里,有一眼泉水终年不涸,传为松赞干布时重臣嘎尔东赞(禄东赞)所发现,现在人们仍称之为“嘎泉”。到雍布拉康礼拜的人无不到嘎泉下一游,据说饮此泉水,可医百病。
雍布拉康传为西藏最早的建筑,最初并非寺院,而是早期雅砻部落首领的宫殿。民间传说云:“宫殿莫早于雍布拉康、国王莫早于聂赤赞普、地方莫早于雅砻”,雍布拉康正是聂赤赞普在雅砻地方建造的宫殿。
《西藏王臣记》载:第一代赞普聂赤赞普“……下降天梯而步行到赞唐旷四门平原时,被在那里放牧的有才干的苯教徒十二人看见,问他从何而来?他手指着天示意答复,他们了解到他是从天界罚降下来的,也就是说他有资格作藏疆之王,这样他们就用肩头当作他的舆座,把他高高抬起来到市中,由此都称他为聂赤赞普(意为肩座王)。”这与《青史》中所说的赤赞波峨德同是一事。
聂赤赞普修建了雍布拉康的时候,他并用口译说出了苯教中的《辛氏之罕嘉法门》。依次,按普巴桑杰加措历算法所说,聂赤赞普是木虎年(公元前127年)来到雅砻的,那么雍布拉康的始建,距今已有两千一百多年的历史。到地二十八代赞普拉妥妥日聂赞当政时,于水蛇年(公元446年)“雍布拉康王宫的宫顶上面,从空中降下来《百拜补证忏悔经》、金塔、《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心要六字真言》、《积达嘛呢法门》等,又从空中发出声音说:‘再传五代,将会知道这些经义’”。拉妥妥日聂赞以后的第五代赞普即松赞干布,据说松赞干布在原来宫殿的两边修建了两层楼的殿堂。殿堂底层为佛殿,二层为法王殿。
至此,雍布拉康由宫殿改作寺庙。后来历代都有扩修,逐渐在殿堂西边增建了门厅,南边增建了僧房。五世时在碉楼式建筑上加修了四角攒尖式金顶。十五世纪,宗喀巴弟子克珠顿珠在雍布拉康北七华里处创建了日乌曲林,并开始由该寺管理雍布拉康事务。每年向雍布拉康派喇嘛五名,一年一次轮换,每人年奉十克青稞,直至民主改革前。
西藏解放以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文物保护工作,于1962年确定雍布拉康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拨款进行维修。在十年浩劫中,雍布拉康被拆毁,所有塑像、壁画、建筑木构件被破坏无遗,其他文物也都流失,仅剩下残恒断壁。1982年山南地区文管会主持维修雍布拉康,历时两年多,现已经基本恢复了原貌。
雍布拉康位于西藏山南地区乃东县202省道,建于公元前127年,西-史上第一座王宫,门票60元/人,藏语意为“母子宫”,是松赞干布迎接文成公主的行宫。
雍布拉康主要供奉释迦牟尼佛像。宫殿内的壁画上生动地描绘了西藏的第一位国王,第一座建筑,第一块耕地的历史故事。
雍布拉康分为两部分,前部是一幢多层建筑,后部是一座方形高层碉堡望楼,与前部相连。公元5世纪,藏王托托念赞时期,传说一本佛经从天而降,正好跌在雍布拉康宫顶,当时无人能识。有圣人断言,到了公元7—8世纪就有人能解读此书。所以这本书被很好地保留在雍布拉康。
公元7世纪,藏王松赞干布迁都拉萨,雍布拉康也逐渐演变成了一座佛殿。第一层是古代藏王殿,中间是一尊佛像,佛像的左边是藏王聂赤赞普,右边是藏王松赞干布。沿左墙排列依次是:松赞干布的得力大臣桑布扎、藏王赤松德赞、藏王托托念赞。沿右墙排列的是藏王赤热巴巾、乌宋、松赞干布的另一大臣嘎.东赞。
上楼是一座非常漂亮、精致的经堂,主供佛是观音和释迦牟尼。观音像是雍布拉康的古老之物,据说与布达拉宫帕巴拉康的主供观音是同时代的。四周墙上绘着精美的壁画,讲述着西藏的早期历史,其中最著名的要数靠左边的一幅第一代藏王聂赤赞普的故事。
西藏雍布拉康导游词(二)
雍布拉康,藏语意为“母子宫”,是西藏历史上第一座宫殿,也是西藏最早的建筑之一,位于山南地区泽当镇东南,高耸于雅砻河东岸扎西次日山顶。相传是苯教徒于公元前2世纪为第一代藏王聂赤赞普建造,后来成为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在山南的夏宫,五世时改为寺院。 雍布拉康主要供奉释迦牟尼佛像。宫殿内的壁画上生动地描绘了西藏的第一位国王,第一座建筑,第一块耕地的历史故事。 雍布拉康分为两部分,前部是一幢多层建筑,后部是一座方形高层碉堡望楼,与前部相连。公元5世纪,藏王托托念赞时期,传说一本佛经从天而降,正好跌在雍布拉康宫顶,当时无人能识。有圣人断言,到了公元7-8世纪就有人能解读此书。所以这本书被很好地保留在雍布拉康。
名字来历
雍布拉康据传说建于公元前二世纪,那个晕头晕脑就做了吐蕃第一代藏王的聂赤赞普,除了成为“脖子作宝座的英王”外,还得到了这座特意为他而建的三层“红柳香莎宫”。这故事其实听着挺耳熟,俗点儿说就跟听到谁谁忽然间中大奖,一下子就奔有房有车的“高级阶段”的故事似的,宫殿二层墙壁的壁画上还绘有这段传奇故事,让后人为之景仰不已。由此,这座宫殿也成为历代吐蕃赞普的王宫,直到第三十三代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高原,将王都迁往拉萨。不过,即使英明神武如松赞干布,也不敢忘了雅砻这块吐蕃的根本之地,不时还回来居住,据说文成公主远嫁到西藏后的第一个夏天就是在雍布拉康度过的。雍布拉康还有一神奇之处,自第一代聂赤赞普以来,历代赞普皆以苯教为护国教,直到第二十八代赞普拉妥妥日年赞时期。传说有一日天降“神物”于雍布拉康的顶上,内有经书、法器和咒语若干,可是当时谁也不识这些东西的奇妙,只知是些好东西,于是将之供奉起来,还取了一名叫“宁波桑哇”,意思是秘室。直到后来许多年以后,才有后人识出密室中的《诸佛菩萨名称经》等珍贵经卷,方悟出其实佛教在松赞干布时期以前早就进入了西藏了,只是因当时地上的苯教势力太盛,才只好先“空投”,再“埋伏”,以待后日。该宫殿随之成为佛教圣地,也由此变成了一佛殿,成为许多高僧大德修行之地,也成为许多“伏藏”的发现和埋藏之地。
雍布拉康
一、雍布拉康传为西藏最早的建筑,最初并非寺院,而是早期雅砻部落首领的宫殿。民间传说云:“宫殿莫早于雍布拉康、国王莫早于聂赤赞普、地方莫早于雅砻”,雍布拉康正是聂赤赞普在雅砻地方建造的宫殿。
《西藏王臣记》载:第一代赞普聂赤赞普”下降天梯而步行到赞唐旷四门平原时,被在那里放牧的有才干的苯教徒十二人看见,问他从何而来?他手指着天示意答复,他们了解到他是从天界罚降下来的,也就是说他有资格作藏疆之王,这样他们就用肩头当作他的舆座,把他高高抬起来到市中,由此都称他为聂赤赞普(意为肩座王)”。这与《青史》中所说的赤赞波峨德同是一事。聂赤赞普修建了雍布拉康的时候,他并用口译说出了苯教中的《辛氏之罕嘉法门》。依次,按普巴桑杰加措历算法所说,聂赤赞普是木虎年(公元前127年)来到雅砻的,那么雍布拉康的始建,已有两千一百多年的历史。到地二十八代赞普拉妥妥日聂赞当政时,于水蛇年(公元446年)“雍布拉康王宫的宫顶上面,从空中降下来《百拜补证忏悔经》、金塔、《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心要六字真言》、《积达嘛呢法门》等,又从空中发出声音说:‘再传五代,将会知道这些经义’”。拉妥妥日聂赞以后的第五代赞普即松赞干布,据说松赞干布在原来宫殿的两边修建了两层楼的殿堂。殿堂底层为佛殿,二层为法王殿。至此,雍布拉康由宫殿改作寺庙。后来历代都有扩修,逐渐在殿堂西边增建了门厅,南边增建了僧房。五世时在碉楼式建筑上加修了四角攒尖式金顶。十五世纪,宗喀巴弟子克珠顿珠在雍布拉康北七华里处创建了日乌曲林,并开始由该寺管理雍布拉康事务。每年向雍布拉康派喇嘛五名,一年一次轮换,每人年奉十克青稞,直至民主改革前。
二、西藏解放以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文物保护工作,于1962年确定雍布拉康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拨款进行维修。在十年浩劫中,雍布拉康被拆毁,所有塑像、壁画、建筑木构件被破坏无遗,其他文物也都流失,仅剩下残恒断壁。1982年山南地区文管会主持维修雍布拉康,历时两年多,已经基本恢复了原貌。
传为松赞干布所建,原有三层,修复为两层。
一层前半部为门厅,大门外有带遮檐的小平台,接折阶十数级。门厅南北6.3米,东西5.2米,原来的四根柱子,修复为两柱。厅内远无佛像和其它陈设。再进为佛堂,南北6.3米,东西9.3米,八根柱子。东半部沿三面墙筑有平面呈“凹”形的须弥座。原有塑像已毁坏净尽。王毅《西藏文物建文记》记载当时所见,云“殿内中塑三世佛,北壁为松赞干布,赤松德赞两王像,南侧壁塑文成公主、尺尊公主坐像。在两边塑像之外,北塑吞米桑布扎立像,南塑禄东赞立像。在桑布扎之侧还塑有文殊像及长寿三尊像,在禄东赞之侧,则有木制神舆。殿前置有佛橱,上下置放释迦小像十一尊,殿内除中间的三世佛及吐蕃王、王后、王臣等九尊像外,其余都是后来加进去的。早期九像造型极精美,塑法浑厚朴素。如释迦面部宽而短,眼较狭长,两耳偏上,这是西藏早期雕塑手法特点”,据原来寺里喇嘛回忆,佛殿南侧绘有二十度母,北壁有浮雕二十一孜达玛尼度母和八药王像。
二层法王殿亦分前后两部分,原前部为南北两间,北间为空房,南间为楼梯间。后半部大小同底层佛堂,殿后壁中置一多格佛橱,内有弥勒、宗喀巴、大佛母、莲花生、文殊等铜造像多尊。前面为一护法神橱,再前则是四个金刚菩萨像。右壁有一列经架,置有《甘珠尔》等经书,壁画中表了拉妥妥日聂赞时,从天上降下来的经书、塔等佛物的故事题材。
三层以上整个被拆毁,经修复后的二层有了较大的改动,前半部为三面环绕矮墙的平台,后半部为带天井的回廊。二层以上原有第三层,前半部为平台,三面为矮墙,后半部为一带天井的小廊院,后廊有小门通入碉楼式建筑中,这次修复,未重建第三层。
雍布拉康
位于整个建筑东端正中,即传说中聂赤赞普所建的最早建筑。高11米,南北长4.6米,东西宽3.5米,上小下大。外观似为五层,内部实为三层。第一层为1.2米高,0.6米宽的通道通往一层殿堂的须弥座后,二层有小门通二层大殿顶部,第三层原有五世时的所加金顶。这座建筑墙壁厚重,内部狭小,一层仅2.28平方米,二、三层也不过4.18平方米,不可能作为三十余代赞普延续使用的宫殿,早期还应有较大面积的宫殿建筑。这座碉楼式建筑作为晚期宫殿建筑的一部分遗迹被保留下来,倒是极有可能的。
殿房的南侧为僧房,一层门厅东南角有一门,出门后折阶西下,通向僧房,其中紧靠殿堂的二层楼为历代礼拜时所居住的卧室,已修复。雍布拉康东北400余米的山沟里,有一眼泉水终年不涸,传为松赞干布时重臣嘎尔东赞(禄东赞)所发现,人们仍称之为“嘎泉”。到雍布拉康礼拜的人无不到嘎泉下一游,据说饮此泉水,可医百病。
西藏雍布拉康导游词(三)
山南是指冈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以南地区,横阔420公里,纵长329公里,总面积8万多平方公里的地域。沿西南方向逶迤的喜玛拉雅山脉将不丹、印度与山南分隔。山南北跨雅鲁藏布江曲水大桥达拉萨,溯江而上往西可至日...
山南是指冈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以南地区,横阔420公里,纵长329公里,总面积8万多平方公里的地域。沿西南方向逶迤的喜玛拉雅山脉将不丹、印度与山南分隔。山南北跨雅鲁藏布江曲水大桥达拉萨,溯江而上往西可至日喀则,相反则抵达西藏平均海拔最低的地区--林芝。
山南海拔3600米,气候温和,属典型的高原河谷平原地区。冈底斯、喜玛拉雅等高大山脉的巍然夹峙,使得此地降水颇丰,气温也不似藏西、藏北那般严寒。横贯于山南中部的雅鲁藏布江正处中游,江面开阔,支流众多,宽十数公里、长几十公里不等的河谷多有分布。河谷两侧山地的高处是牧场,腰部是森林,谷底及河口则是肥沃的农田,最适宜于青稞、荞麦、小麦等高原农作物生长,是历史悠久的人类聚居区和农业发达区,自古享有“西藏粮仓”之美誉。
山南地区以泽当镇为地区中心,山南地区下辖12个县,现有藏、汉、回、门巴、珞巴等民族共29万多人口,其中藏族占98%。
山南是西藏自治区最富庶、历史文化渊源最深厚的地区。由高地农业文明发展壮大而起的吐蕃王朝便是自山南兴起的,因此,山南又被称为西藏文明的发祥地并两度成为西藏史上的统治中心。群峰、湖泊、温泉、河谷组成了山南独特的地理风光,雅砻河风景名胜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这里有吐蕃王朝时期留下的藏王陵墓群、西藏第一座寺庙--桑耶寺、雍布拉康、昌珠寺等著名的古寺、文化遗迹。悠久历史留下的丰厚的文化遗产以及神秘的宗教文化使山南成为旅游者向往之地。

本文地址:www.feidieshuo.cc/article/11603.html
猜你喜欢

高三家长会发言稿精选范文5篇


教师学习心得体会最新范文五篇


社会实践内容200字(10篇)


跨过鸭绿江电影观后感和感想10篇


我的梦想经典演讲稿最新10篇


总经理述职报告


海底两万里内容简介


工作个人自我评价10篇


班级活动策划方案10篇


师德师风教育材料


清蒸多宝鱼的做法


吐鲁番早餐美食有哪些 吐鲁番早餐吃什么


全麦南瓜马芬怎么做 全麦南瓜马芬的做法


澳门有哪些老字号 澳门老字号有哪些


糯米酥虾的做法 糯米酥虾怎么做


鱼丸汤的做法


苹果手机猪头特效怎么弄 手机猪头特效在哪里


支付宝全家福怎么得 支付宝全家福如何得


苹果11pro max发热怎么解决 苹果11pro max发热如何处理


duaaloo什么手机型号 duaaloo手机型号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