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选读学习心得
2023-07-20 飞碟说 【 字体:大 中 小 】
《内经》是一本非常了不起的医学著作,当中论及的许多医学观点是中医学的菁华所在。相信你读完内经之后获益良多。接下来就跟学习啦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关于内经选读学习心得吧!
内经选读学习心得篇1
中医这种东西实在不能让现在的年轻人感冒,但那是因为没有静下心来真正的用心去体会,真的是白白浪费了中华文化的精髓了!中国人和西方人比能胜在哪里呢?经济,政治,法律都不行,就连体质都比人差一大截;能胜过的就是前年集结的智慧而已!
关于阴阳节气,向内观止这样的东西就如作者说的那样,没有人愿意去研究除非病找到头上!因为向内看麻烦,外面大千世界那么好;向内看还会苦恼,不如活一日过一日快活。可是人如果不向内看就不了解自己,那就无法了解世界更不能为王!
可以肯定的是我现在是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没有什么大病,只是时不时会头痛,肩膀痛,喉咙痛,眼睛痛等等。
但自从有了您的课程之后,每天早上赶到1105,早早的启动多媒体,是您的课,喜欢上了《内经选读》就坚持了下来,才知道:智者之养生也,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记得那个繁星点点的夜晚,我们数着啤酒罐看星星,是您,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让我从堕落中逃脱而出,记得我打游戏虚度年华的时候,是您,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晓人世,方可长久……让我的生活从此不再虚度,记得在我病痛缠身之时,是您,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让我摆脱了疾病的困扰。
看过您与老朋友的对诗,才懂得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智慧之美是那么的和蔼可亲,听了您的课,才了解了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了您的事,才知道拥有一颗宽容的心,才能保持年轻的容颜……
在第18周结束您的课程之后,我独自又来到1105,教室依旧那么的宽敞明亮,那个熟悉的讲台,那个我做了15周没变的位置,依然残留着“上古之人知其道者……”的影子,相处的时间总是那么的短暂,美好的回忆总是过往的云烟,离开后才发现,那段时光是最充实的。
内经选读学习心得篇2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它所建立的理论体系为中医学的理论发展与临床实践奠定了基础。而《内经选读》作为一门培养中医药专门人才,提高中医药文化素质的重要课程,能使学生了解中医学术的渊源及《内经》的理论体系、学术思想,掌握《内经》中重点的基本理论、指导原则,从而提高学生中医理论水平和运用理论分析与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秦伯未老先生曾在《内经知要概论》中讲到:“《内经》仅仅是中医的门径,问题就在如何通过这门径来窥视更渊博、更广阔的中医成就。”而《内经选读》的概论部分就强调了“诵、解、别、明、彰”等学习经典的方法,使学生明白应该如何研读《内经》。
当然,在此基础上,也应加强自己的自学能力,通过查询相关文献甚至是临床资料,以加深理解和运用。比如对原文“诸痛疡疮,皆属于心”的理解,除了掌握其含义外,可以从安神、泻热等角度去查询疡疮类疾病的临床治疗和应用。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中医思维方式的建立与培养,因为单纯的诵解《内经》原文仅仅是“纸上谈兵”。比如可以从《素问·六节藏象论》的“四时五脏阴阳”系统来认识《黄帝内经》的整体思维和意象思维,加深对“天地人三才”医学模式的认识等等。抓住一点,以点带面,拓展思路,用中医的思维方法去观察、思考、理解,才能在临床上运用自如。
我们常说“读经典、做临床”。《内经选读》原文导读部分按《内经》理论体系择要汇集原文,并加以分类、校注、按语,而且酌情添加临床应用,使理论与实践结合,突出中医思维的培养、医学源流的发展。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这段原文,主要是阐明阴阳交感、互根与消长关系的,“阴中求阳”、“阳中求阴”是其在治则上的体现。以《伤寒论》白虎加人参汤治疗“大烦渴不解,脉洪大”为例,来说明津液的上承输布必赖气之激发与推动,这是阳中求阴的运用。而张锡纯治疗阴虚发热,在滋阴的基础上加入黄芪其理相同。此外张锡纯治大气下陷之升陷汤也寓有阴中求阳之义。古代医学第一人的张仲景和近代医学第一人的张锡纯将《黄帝内经》的理论阐发与运用得淋漓尽致。
我也有幸能够在当地医院中医内科见习一个月,通过临床跟诊与床边教学,我再一次深刻体会到《内经》的理论是如何来指导临床实践的。就拿内分泌科为例,临床上,用《内经》气化理论指导治疗糖尿病肾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因为气化功能障碍始终贯穿着整个糖尿病肾病的发病过程。气化功能障碍包括机体真元之气不足与气机运行失调两方面。前者指因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致气化无力。后者指因气机运行失调,致气血津液代谢失常、脏腑功能失调。简言之,气化功能障碍即“气病”,指的是真气不足,气机失调,机体气化功能障碍导致气血津液代谢异常、脏腑功能失调。当地名老中医根据其大量临床实践总结,将糖尿病肾病辨证分为气阴两虚证、痰瘀互阻证、肝肾阴虚证、阴阳两虚证进行论治,起到提纲挈领的指导作用。
当然,以上仅是临床中很小的一个例子,其他比如“风能胜湿”理论在肾性水肿中的应用,“治未病”理论对老年性疾病的防治等等,都是《黄帝内经》理论指导临床实践的良好体现。
《黄帝内经》,不仅是一部医学的旷世之作,同时也是医疗实践经验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结晶。通过取象比类的演绎推理的思维方式,《黄帝内经》将中国古代的哲学理论(比如“中庸”思想、“天人相应”思想、“气”思想)融入医学,并直接用来解释相关内容,所以我们在学好《黄帝内经》的同时也要多读各家经典。文以载道,经典以其丰富的文化积淀与内涵,使其具有典范性及持久的魅力,给人以启迪与震撼。比如在学习《黄帝内经》的哲学思想及养生理论时,我们可以看看老子《道德经》以及《淮南子》的内容。例如,“顺四时而适寒暑”,这是中医养生学里的一条极其重要的原则。根据四时不同,采用“春养生气,夏养长气,秋养收气,冬养藏气”,以及“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方法,即养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取得人与自然的整体统一。这些观点均是《道德经》中“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学说在养生方面的具体应用。
著名中医教育家、“国医大师”裘沛然先生经常强调“医学是小道,文化是大道,大道通小道自然通”,我们要学习、研究《黄帝内经》,弘扬中医学,必须结合对其文化母体的审视和剖析,才能深刻领悟和掌握中医学的理论真谛,而这个是我们这辈中医人一生终将奋斗的目标。
内经选读学习心得篇3
体质
《内经》非常重视对人体质的观察。
每个人都有其自身的体质。关于这一点,许多香港人都有留意到。香港人总喜欢说:“此人属寒底、彼人属热底。寒底的人不可随便服食寒凉之物;热底的人则不可随意服食燥热之品。”
其实关于人的体质,不仅只有寒热之分。如体瘦、舌体较细的人,多属阴虚体质。故医者在治疗此类病人时应注意“阴虚往往可致火旺”这一点,要小心运用燥热伤阴之品。又如肥胖的人,或俗称“两头尖”的人 (即肚子特别肥胖,而显得头足细小的人),此类人多有痰湿,运用滋阴之品时就要特别注意了。
《内经》中有许多内容是描述人的体质的,如《灵枢·阴阳二十五形人》中就从体质的角度把人分成“金、木、水、火、土”等五种类型。在临床上我们必须要随时观察病人的体质,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在诊病时就相当重视这一点。
疾病的传变规律
中医认为每个疾病都有自身的传变规律,如《伤寒论》中提及的六经传变、温病学里的卫气营血及三焦传变等。我认为,疾病的传变规律,基本上是按照五行“相乘”的道理,即“木→土→水→火→金→木”此顺序。
故《金匮要略》言:“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说的正是这一点。我认为五行间的相生相克本来就有一定的规律,因此在运用五行学说来解释脏腑间的关系时,不能过于盲目。
如“脾土是否为命门之火所生”呢?在中医理论里,真正属火的脏腑是“心”,故在考虑命门和脾的关系时,绝不能因此而忽略了心与脾的关系。
在此附带提出一点。在当时,《内经》已经相当重视精神环境的改变对人的影响。如《素问·疏五过论》言:“凡未诊病者,必问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营。尝富后贫,名曰失精,五气留连,病有所并…始富后贫,虽不伤邪,皮焦筋屈,痿躄为挛。”
六淫
《内经》相当重视六淫与疾病之间的关系。如《素问·至真要大论》就说:“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而“病机十九条”中对六淫之证也有描述。
可惜,对于《内经》中的许多内容,教科书的解释常不得要领。如“诸痉项强,皆属于湿”(《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此句话,一些教科书的解释是:“因湿邪阻碍经脉阳气,以致颈项强直。”我认为这种解释是不正确的。一般来说,引起项强的原因不外有二:一是寒气;另一则是湿邪化热所导致的阴伤。而《内经》此句话所说的,正是指后者而言。因此教科书的解释,是忽略了湿病也有传变的一面。
辨证论治
当医者一开始面对病人时往往会问:“您哪里不舒服?”也就是说,在面对疾病时,医者首先必须要辨清疾病的位置 (即“病位”)。另外,医者在治病前还要辨清疾病的性质 (即“病性”)。上述所说的这两个要点,正是中医所说的“病机”。
“机”,就是“关键、要害”的意思。在面对疾病时,医者必须要先看清疾病的要害在哪里,更具体地说,就是辨清中医所说的“八纲”。中医的“八纲”,是“阴、阳、表、里、虚、实、寒、热。”
此八纲固然重要,但还有另外二纲我认为是同样重要的,就是“气”和“血”。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调理气血是很重要的。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
此段经文是说,我们在面对疾病时,必须要先把握疾病的病机,找出哪一个脏腑出了问题,再按照疾病的性质作治疗,要“用热远热…用寒远寒”(《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切忌犯了“虚虚实实”之戒。
“疏其血气”这句话,有些中医书认为就是“行气活血”的意思,其实是不对的,此话除了“通”的意思以外,尚包含了“补”的意思。因此《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定其血气,各守其乡,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
中医治病,是强调“调整”的,即调节失衡之处。故《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即使是要疏通气血,也是随着疾病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过者死。”也是强调这一点。
至于具体的治法,就要按病位、病性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如“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而减之,因其衰而彰之…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另外,《内经》反复强调医者在面对疾病时,必须要辨证论治。以“咳”为例,《素问·咳论》言:“五藏六府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因此,不要一遇到咳就只知道治肺,或只是想到用“止嗽散”。我曾经看过一位医生在治疗咳嗽时,竟然有七成以上的病人都用“止嗽散”,可见其医术水平有多高了。
如“痿证”,不要因为“治痿独取阳明”一句话,就把所有痿证都从阳明论治了,要知道《内经》在讨论痿证时,可是同时论及了“痿躄、筋痿、肉痿、骨痿及脉痿”(《内经素问·痿论》)的。因此在治疗痿证时,怎么可以不先辨清病机呢?
又以“糖尿病”为例,这个病现今越来越普遍。在四十年前,内地经济条件差,得此病的人很少,但随着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后,人民得此病的比例不断上升。其实,这种情况跟经济改善,人民的饮食变得越来越丰盛很有关系。
关于这个观点,《内经》早有提及。《素问·通评虚实论》言:“甘肥贵人,则高梁之疾也。”对于糖尿病,我常常从“脾胃”论治,因为现代人的饮食过于丰盛,反因此而伤了脾胃,使水谷运化失常而得此病。
作为一位医者,必须要先学好辨证。我曾经在贵州治疗一位患疟疾的病人,此人除了有寒热之外,还感觉头痛如破、身痛如被仗,非常痛苦,我用了“柴胡桂姜汤”,数剂而愈。此病若非辨证准确,恐怕难以治好。
诊法
《内经》记载了相当多的有关诊法的内容,特别是望诊和脉诊两部份。可惜这些内容如今却逐渐被医家们所遗忘了。
◎望诊
现今许多医者愈来愈忽视望诊的重要性。事实上,《内经》对于望诊的描述是相当详细和生动的,以望“颜色”为例,《素问·脉要精微论》曾说:
“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赤欲如白裹朱,不欲如赭;白欲如鹅羽,不欲如盐;青欲如苍璧之泽,不欲如蓝;黄欲如罗裹雄黄,不欲如黄土;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地苍。”
所谓“重漆”,就是古代用以涂棺木的漆,其色黑而光亮;而地苍之色,则有如煤炭般。
◎ 脉诊
脉诊对中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现今一些医者,姑且不谈他们对古代有关脉学的理论认识有多少,令人失望的是他们竟然连把脉的位置都搞错了。
我曾经见过上海一位很有名望的老大夫,他把脉的位置竟然在掌侧前臂桡侧中部 (相当于手太阴肺经“孔最”穴附近),在这个位置上把脉可以诊断到什么疾病吗?中医如此能不灭亡吗?
《内经》对脉诊的描述非常详细,以脉学所说的“胃、神、根”为例,中医非常重视胃气,正是“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那么有胃气的脉象是如何呢?
《素问·平人气象论》中有此描述:“脉弱以滑,是有胃气。”“以”字即“而”的意思,在此所谓的“滑”,是微有滑象之意,这要在临床上慢慢地用心体会。神,乃“从容和缓”之意。即《濒湖脉学》所言:“缓脉阿阿四至通,柳梢袅袅飐轻风;欲从脉里求神气,只在从容和缓中。”
对于脉象,《内经》的描述更是生动。《素问·脉要精微论》言:“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在骨,蛰虫周密,君子居室。”就这么几句话,就把四季里平人的脉象说得淋漓尽致了。
曾有一位名为萧熙的医师,他是江西人,在当地颇有名望,病人很多。有一天,一位女士来求诊,萧医师在诊脉完毕后,问这位女士月事是否已至?这位女病人听了此话后,面露不悦之色,并说:“你这位医师,连把脉都不能够判断我月经的情况,看来你的医术也不过如此而已。”
说完后即忿然离去。萧医师听了此话以后,颇为内疚。遂辞去了工作,赴广东寻访名医,希望能潜心学习脉学,后来果然学有所成,凭脉诊就能洞悉许多人的疾病,并得了“神脉萧熙”的称号。
内经选读学习心得相关文章:
★ 内经选读学习心得体会
★ 内经选读学习心得
★ 《黄帝内经》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 《自然之道》读书心得体会
★ 金匮要略学习心得
★ 内科学习心得体会

本文地址:www.feidieshuo.cc/article/17336.html
猜你喜欢

培训个人心得体会范文10篇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销售工作总结与计划范文五篇


社会实践报告优秀范文五篇


年终总结发言稿精选集锦5篇


试用期劳动合同范本3篇


志愿者活动心得感想400字8篇


《反对自由主义》读书心得范文精选5篇


个人理财计划优秀范文_个人理财计划


新党员入党宣誓仪式上的讲话


清蒸多宝鱼的做法


吐鲁番早餐美食有哪些 吐鲁番早餐吃什么


全麦南瓜马芬怎么做 全麦南瓜马芬的做法


澳门有哪些老字号 澳门老字号有哪些


糯米酥虾的做法 糯米酥虾怎么做


鱼丸汤的做法


苹果手机猪头特效怎么弄 手机猪头特效在哪里


支付宝全家福怎么得 支付宝全家福如何得


苹果11pro max发热怎么解决 苹果11pro max发热如何处理


duaaloo什么手机型号 duaaloo手机型号是什么

大道之行也主旨 大道之行也主旨归纳

理不辩不明的前面一句是什么 理不辩不明的前面一句

工作转正自我鉴定(20篇)

我国四大民间传说是哪四个 著名的四大民间故事

三过家门而不入说的人物是谁 三过家门而不入说的人物是谁的典故

二年级五一手抄报大全简单又漂亮 二年级五一手抄报

适合低年级的体育活动小学体育教案精编合集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抒发了什么情感

关于暑假社会实践报告范文5篇

婚礼新郎致辞1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