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古代诗词典故的名字
2024-02-01 飞碟说 【 字体:大 中 小 】
取名,要怎么取,其实每个人名字由来千千万万种。那么出自古代诗词典故的名字有哪些呢?就让小编来告诉你吧。
出自古代诗词典故的名字
人皆有其名,每个姓名又都有其来历种种。若是某位仁兄姓名的来历不凡,且幸此人后来又成了名人,那他的姓名本身就能冠以“典故”之谓。当然,一般人取名引经据典亦可充以为数。
典故本身的含义就包括了掌故和典制。因此笔者在撰写本文时引用了大量在一般人看来不能算典的故事,为消除疑虑,避免争端,行文前先查《辞海》以证。
姓名与典故可分两个方面来阐述,一曰以人名为典故,一曰以典故为人名。
先说以人名为典故之事。翻开《中国典故大辞典》,信手一摊,即能找到这方面的例子。如牛郎织女、潘安西施、子路、月老、叶公、冯妇、伯牙、子期、江淹、徐娘等等,一见其名,便知其事,知其所代。如牛郎织女例,明冯应京《月令广义》引《小说》云:“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方锦天衣,容貌不暇整。帝怜其独处,许嫁牵牛郎。嫁后遂废织紉,天帝怒,责令归河东,许一年一度机会。”如今,牛郎织女已成分隔两地难以会面的夫妇或相爱男女的代称。《古诗十九首》之十云:“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江女,纤纤推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涕泣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此诗道尽牛郎织女相爱不得见的苦愁悲遇,实乃当今分居两地伉俪的贴心写实。
同牛郎织女类似,如今,像潘安、子牙之流,已不单是他们姓名所指的具体人物了,而是脱离了他们本身的具体指代,成为一种符号化的词汇。如潘安西施,可形容男女美貌;伯牙子期,表示知音相逢。王子乔是得道高仙的化身,诸葛亮则是智慧的代名词。你是媒婆,别人可以称你为月老;你若人到中年,人家有可能拍马屁说你是半老徐娘。你可以把月亮叫作青娥,也可以自谦是才尽的江郎。如此种种,表明这些人名已是一定关系、一定事物、一定属性的代名词。姓名所代人物本身已被千百年来文学上或社会上的借代和比喻担拉出其母体,化为一种像货币流通于商界的语言流通形式,升华成为人们的日常用语和常用词汇。
人名转而化为含有一定意义的专用词汇,得力于这个人本身作出的贡献或指代的典故。以人名为典故的故事,史载野传,数以万计,篇幅所限,无法尽言。手头正巧有一套《幼学故事琼林》,其中名以代事,事以喻人者,凝练得简洁明了,不需作者加注,读者亦能一目了然。在此,笔者权当一回投机取巧之徒,以此书为蓝本,提纲择要叙之。
第一类是天文朝政,包括天文、地舆、岁时、朝廷、文臣、武职六种。
青女、素娥:青女乃霜神;素娥即月号。
列缺、望舒:列缺乃电神;望舒是月御。
杞人、夸父:心多过虑,何异杞人忧天;
事不量力,不殊夸父追日。
附宝、荆柯;赤电绕枢而附宝孕;白虹贯日而荆柯歌。
屈原、恒景:端阳竞渡,弔屈原之溺水;重九登高,效桓景之避实。
韩柳欧苏:韩柳欧苏,固文人之最著;起剪颇牧,乃武将之多奇。
姜太公、黄石公:姜太公有六韬;黄石公有三略。
荷坚、毛遂:苻坚自夸将广,投鞭可以断流;毛逐自荐才奇,囊处便当脱颖。
韩信、张良:韩信受胯下之辱;张良有进履之谦。
其二,姻亲体服类。
仲郢、老莱子:和丸教子,仲郢母之贤;戏彩娱亲,老莱子之孝。
宋弘、梁鸿:不弃糟糠,宋弘回光武之语;举案齐眉,梁鸿配孟光之贤。
马融、孔子:马融设绛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孔子居杏坛,贤人七十,弟子三千。
相如、廉颇:刎颈交,相如与廉颇;总角好,孙策与周瑜。
陆凯、王维:陆凯折梅逢驿使,聊寄江南一支春;王维折柳赠行人,遂唱阳光三叠曲。
伯牙、子期:伯牙绝弦失子期,更无知音;管宁割席拒华歆,谓非同志。
韦固、月老:汉武与景帝论妇,欲将金屋藏娇;韦固与月老论婚,始知赤绳系足。
女子:东施效颦可厌,无盐刻画难堪;飞燕身轻可舞,孟光力大擎臼。
李耳、子牙:李耳出函谷,为令尹演道经五千言;子牙钓渭滨,为周家定国基八百载。
晏子、石祟:狐裘三十年,俭称晏子;锦幢四十里,富羡石祟。
第三,人事器具类。
包拯、商鞅:包拯寡色笑,人比其笑为黄河清;商鞅最凶残,尝见论囚而渭水赤。
毛遂、季布:毛遂片言九鼎,人重其言;季布一诺千金,人服其言。
岳飞、杨震:岳飞背涅尽忠报国;杨震惟以清白传家。
第四:文事花鸟类。
班马、元白:誉才高,曰今之班马;羡诗工,曰压倒元白。
江淹、杨雄:江淹梦笔生花,文思大进;杨雄梦吐白凤,词赋愈奇。
神农、后稷:神农尝百草,医药有方;后稷播百谷,粒食攸赖。
公输子、张僧繇:公输子削木鸢,飞天至三日不下;张僧繇画壁龙,点晴则雷电飞腾。
以姓名代典故者,虽为数可观,毕竟能以数计,而以典故为姓名的,则是茱萸遍插,俯拾皆是。因为人所生也,必有其时,有其境,有其可志之事,有其可鉴之史。引经据典,取以为名,既能显其出乎正道,不坠三教九流,亦能显其家渊深博,乃知书达理之辈,诗书钟鼎之族。且史卷浩瀚,任你信手拈来,得来全不费功夫。取典为名,人所共逐,乃常理也。
起名用典,翻阅史卷扉页,即可见其端倪。史前人名,多以名记事,名即是典,典即是名,互为解释,互为因果,不可两分。
观开化之足迹,可征者始自有巢、神农、伏羲、燧人诸君,望名生义,即知时人架木为巢、钻燧取火、牧畜佃鱼、力田事农稼穑之事。韩非有《五蠹篇》云:“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鸟兽龙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民食果瓜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肠胃。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曰燧人氏。”
《易系辞传》对神农氏的诠释曰:“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斩木为耒,揉木为耜, 褥之利,以教天下。”
对于火神祝融,《礼》月令注云:“祝融,颛顼之子,曰黎,为火官。”黎为火正,其官亦曰祝融。祝,续也;融,明之盛也,祝融者,有火德继续而光明也。
另,像炎黄、句芒、玄冥诸神,皆可以其名而释其义,知其事。
正史以往,人名用典,基本上脱神祖巢臼。于是百花齐放,众彩纷呈,至于错纵复杂,令人眼花缭乱,为读者便,亦分而析之。
一是典名于取名者本身的遭遇期许。人生之路,漫漫兮且修远,人们往往愿意以名字来纪念生活历程中难以忘怀的经历和遭遇,或寄托自己的理想追求。这类典名,以改名居多。因为取名者在其初命名时,年少无知,往往要靠父母或他人帮忙,一旦成人立业,觉名不遂心,往往要对旧名动些手术,我者干脆换名以代。新名乃记述取名者的希冀志向,行为轨迹的,因而往往内含掌故、寓意,他人亦能见名知事。
这类典名可分种,一种是记载本人经历遭遇的,一种是表达本人思想向往的。
记载本人经历遭遇者,中外史传,颇多趣味。明末清初文艺批评家金圣叹,本姓张,名金采。一曰,他和一群书生到文庙祭孔,大典方毕,那些平日道貌岸然的学仕儒子,突然争先恐后地哄抢起供桌上的祭品来。张金采见状,即兴赋打油诗一首,讥之日:“天晚祭祀了,忽然闹吵吵,祭肉争肥瘦,馒头抢大小。颜回低头笑,子路把脚跳,夫子喟然叹:在陈我绝粮,未见此饿殍!”张若采有感于此,又思论语有两处孔子“喟然而叹”:“在颜回为叹圣,在曾点为圣叹,予其为点之流也欤!”因而易名圣叹。“圣叹”,孔夫子喟然而叹谓也。
艺术大师徐悲鸿先生原名徐寿康。徐出身寒门,年轻时穷困,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为去西洋求学,他只得厚着脸皮四处告贷,无人理睬。寿康深感世态炎凉,前途渺茫,不由悲从中来,觉自己似衰鸣之鸿雁,道改名“悲鸿”,后来,他一直以哀鸿自诩,发愤学画,终于成为一代大师。
曾被清廷列为四大寇之首的孙中山先生,原名孙文,字逸仙。为贬其身份,清廷在报刊缉令中皆将孙文改为孙汶。孙文最终以中山闻名,其中亦有一段不寻常的经历。1896年9月,孙文流亡东瀛,登记住旅馆时,不敢以真名示人,踌躇一番后,突然想起刚刚经过的中山侯爵府邸,遂在登记本上写下了“中山”二字。但按日本习俗,中山只是个姓。他思考一番,在中山后面加了个“樵”字,对陪他同来的日本朋友平山说:“我是中国的山樵”。孙中山之名由此传开。
中山其实只应算作孙先生的化名,他自己也未必能料到,后来,孙中山成了他最常用的名字。与此类似,许多作家的笔名也是最终“偏房扶正,”真名倒不为人知了。19世纪美国杰出的幽默讥刺作家马克吐温,原名萨缪尔。1857年,22岁的萨缪尔在密西西比河的一条船上干上了领航员。为了行船安全,船上有名船员不时测量河水的深度,提醒领航员注意。如喊“mark twain”(马克·吐温),即表明水深二噚,航道危险。“mark twain”的喊声给萨缪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了纪念这段生活,他便用“马克吐温”作了笔名。
左联五烈士之一的柔石,本叫赵平福,取意“平安是福”。一天,家乡的豪绅喜得贵子,看中了平福这个佳名,就给儿子用上了,并不准赵平福再用原名。赵平福斗不过豪绅,只得另觅他名,他见家乡有座金桥柔石,觉得不错,于是就以“柔石”为名了,要不是鲁迅后来提及,大概没人会记得柔石的原名了。
表述本人志向追求的典名,书橱内外,并不鲜见。郭沫若曾为“邹韬奋图书馆”题联云:“韬略终须建新国,奋飞还得读良书”,书首二字联在一起,即为“韬奋”。其实邹韬奋原各叫思润,改名韬奋实为抒其信仰。1926年,思润在上海主编《生活》周刊,曾为其改名作注曰“韬是韬光养晦,奋是奋斗不息。”韬奋其蕴,可寓含其志。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原名高仕稘,年轻时留学归国后,追求遂变,将高仕稘改名高士其,决心“扔掉人旁不做官,扔掉金旁不要钱。”今天的官本位、金本位推崇者多少应从中悟出点什么吧。
教育家陶行知,原名文浚。早年信奉王阳明的知行说,改名知行。后来,经过教育战线多年的摔打磨炼,他悟出“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观念的谬误,转而笃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改名“行知”,知行到行知的过程,正是陶先生唯心主义人生观到唯物主义人生观升华的过程。
很多人名采典明显地印上了个人思想变化的轨痕。如蔡元培、胡汉民、汪精卫、戴天仇等名字,本身即是高杨的思想旗帜。蔡元培本是清廷的太史公,名元培,字鹤卿,后改字子民,表其为炎黄的子遗之民,决不为异族名位所麻醉笼络之志;胡氏原名衍鸿,长大后改名汉民,表明自己是堂堂大汉之民,欲誓不与异两立;汪氏原名兆铭,改名精卫,效精卫衔石填海,甘愿“引刀成一快”,不负他那颗少年头,至于后来他成了人民的公敌,能不能说就与其少年立志有悖,就不得而知了。戴氏恨清廷入骨,言其与彼有不共戴天之仇,故名曰戴天仇。另,国民党左派元老廖仲凯为儿子取名“承志”,女儿取名“梦醒”,这些名字,都有着强烈的时代色彩,无一不是个人思想的外显。
二是典名于父母或他人的期许。勿庸置疑,这类名字亦可分为父母亲的期许和他人期许两部分。
孩子立名之初,父母皆殚尽竭虑,为其思考良名,一则图将来瑞应,二则聊表个人期望寄托承先启后,继业兴宗的愿望。
我的本家钱钟书先生一生与书打交道,贯通与今,融通中外,为一代宗师。其名仲书,是因周岁时抓周抓到一本书,家人因此而取的。钱先生的名著《围城》就有段关于取名的故事。方老先生听说二儿子鹏图生了个丑小子,遂想起《荀子·非相篇》说古时大圣大贤的相貌都是奇丑,便索兴除孙子起了个学名叫“非相,”乳名就叫丑儿。后来,老三的老婆也养了个头胎儿子,方老先生深感当时“兵凶战危”,触景生情,叫他“阿凶”,根据《墨子·非攻篇》为他取学名“非攻”。并且,方老先生题名字因此上了瘾,早想好十几个排行的名字,只等媳妇们连一不二养下孩子来顶领,譬如男的叫“非熊”,用姜太公的故事;女的叫“非烟”,用唐人传奇。
古今为人父母者替儿女命名,常喜将子女初生时的一种感觉记下来,用为纪念。《左传》宣公四年记斗伯比私通郧女生子,郧夫人让人弃婴于云梦泽中,不料有一母老虎怜其苦,竟来喂奶,郧子见了这庞然大物,惧上心头,掉头逃回家,被老太太看见,认出是自己女儿的私生子,忙叫人抱回来养育。梦人称乳为“谷”、虎为“于菟”,便给死不了的郧子命名曰谷于菟,并把女儿正式送给伯此做妻子,这位谷子菟,就是后来楚国赫赫有名的贤令尹文子。
《史记孔子世家》载孔母颜氏,祷于尼丘之上得孔子,生而首上墟顶,故因名曰丘,字仲尼,姓孔氏。孔子的儿子叫孔鱼鲤,《孔子家语》记其命名时说:“伯鲤之生也,鲁昭公使人遗之鲤鱼,夫子荣君之赐,因以名其子为鲤也。”
孩子之始生,有合其父母意者,有逆其严慈愿者。父母的感想,常在取各中予以抒发。我有一个朋友的同事,年届半百而不得嗣,夫妻常为此脸挂阴云。不料去年老妻突然嗜上了酸,两月前一下子生了对双胞胎,老夫妻喜从中来,正巧男主人姓谢,兹给这对姗姗来迟的宝贝一个取名谢天,一个取名谢地。其欣然之态,尽现于名。
与此相反,萧遥天先生有一朋友马君,已跨入“超生游击队”之列,因此不打算go on,敦伦时特备胶袋,以防不则。马君勤俭操家,每袋用毕,仍要清洗再用。不料马君有意,蟑螂无情,忍不住跟马君开了个小小的玩笑,偷偷将胶袋咬破一个小洞,马君察之不慎使用如故,一举中的,马太太因而怀胎,生了个小妮子。马君哭笑不得,遂为女儿取名蟑螂,以解其窘。
由此看来,父母的感想是多变的。所以我要劝劝那些在娘胎中的婴儿,要懂得如何去揣摩父母的心理,选择良机,不出则已,一出则喜。像秦始皇的机会就把握得恰到好处。他从娘肚子中出来那天,恰好是正月元旦。父母因而窃喜,古时“政”“正”相通,便给他取名为政。元代大画家黄公望,表字子久。据《画史》介绍,其父九十始得之,因“黄公望子久矣”,所以取名黄公望,字子久。清袁枚得子时也上了年纪,嫌子来迟,便命名为迟。臭名昭著的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生时,其父适届五十六之年,因名五十六。
他人代为取名或改名的事例也不少,像豫剧《腐知县审结命》中饰七品县令的名牛得草,原名牛俊国。因觉俊国之名不含丑角行当,乃问名于年届耄耄的开封儒生李春芳,李老先生沉吟一番,说:“姓侯的,有叫侯得山的,猴子得山可攀登;姓于的,有叫于得水的,鱼儿得水可畅游;姓朱的,有叫朱得康的,猪儿得糠膘肥体壮。你姓牛,何不叫牛得草呢?牛儿得了草,负重劲行,辛勤劳作,韧力无穷。”李先生还为牛得草取字料足,号饮水,言牛得草,料足、饮水,草料水俱得,前途无量。牛得草不负此名,终在戏剧行当树起了一面旗帜。
著名战将陶勇将军。原名张道庸。陈毅元帅觉得不妥,认为道庸有些封建味。粟裕就提了个建议,要张道庸去掉姓,保留名的谐音,改名“陶勇,”陶勇欣然同意,后来他名乎其人,驰骋疆场,英勇杀敌,立下了赫赫战功。
第三类典名直接取自古典诗词或典故小说。这类取名多出自知识分子阶层,他们的文化素养较高,受传统文化的熏染程度较深。取名时多愿从典籍,诗词中挑选格调高雅,寓意丰富的字词。古往今来,此类名字不可胜数。在此也把它分为典籍类和诗词类两种。取名于古文经典者,多为寻章摘句式地在名句中选取一两个关键的字为名。这类名字,多来自先秦诸子百家著述之中,如毛泽东为两个女儿取名李讷、李敏,就是启自“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句,蔡省三之名取后“吾日三省吾身”,王朝闻则源出“朝闻道,夕可死也。”王利器之名出自《汉书》“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邵力子则得名于“力子天下富”。
盗世奸雄曹操,字孟德,其字出诸《苟子·劝学篇》“夫是之谓德操”句,荣圣陆羽据说是个孤儿,拾弃者为他在《周易》“鸣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句中选取陆、羽二字名之。不为五斗米屈膝的朱自清先生名乎其人,他的名字出自《楚辞·卜居》“宁廉洁正直的自清乎?”李宗仁先生之字德邻则源于“德不孤,必有邻”。艺术大师刘海粟,原名刘芳,自小仰慕苏轼手书《赤壁赋》文彩书法之飘逸,便取赋中“渺沧海之一粟”句改名为“海粟”,诸如此类取自典籍名句中的人名,可为挖空心思,匠心独具,让人一睹为快。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清词丽句,寓意深刻,想象新颖,出语隽秀,怡人耳目。取典于古诗词的人名,细细品味,韵味悠悠,回味无穷。著名作家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目,除尧字是排行外,棠、芾均取自《诗经·国风·召南》:“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蔽甘棠,勿剪勿败,召伯所憩。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说”。通俗文学名家张恨水之名,出自南唐李后主《相见欢》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句。李白一名,则取自他七岁时自吟诗句“李树怒放一树白。”
人名取自诗词者
冰心: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程千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郑愁予:江晓正愁予。
刘白羽: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曹雪芹:泥芹有宿根,一寸嗟独在;雪芹何时动,春鸠行可脍。
与现实生活中真人真事真名相呼应,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取名则更讲究用典。名出有典,一则显作者知识渊博,非登徒子之列,一则可以以典明志,隐喻作品中人物的命运走向。
文学作品取各用典乃普遍现象。作品广浩繁帙,人名更是千头万绪,不能一一道来。在此,仅以钱仲书先生《围城》人名用典情况为例,以一见百,故妄述之。
近翻91年《读书》第5期,于赵一凡先生《<围城>的隐喻及主题》一文中偶见一凡先生关于书中取名用典具况的分析,虽后为人所驳,但笔者仍以为有理,特加引鉴,与君其参。
赵先生认为,书中赵辛楣和唐晓芙的名字,均出自《楚辞·九歌》,歌中“湘夫人”一节有句云:“桂栋兮兰缭,辛夷楣兮药房。”此处的辛楣寓含高贵堂正之意,而书中的辛楣则是从小就被女相士相为有“南方贵宦之相”的,可谓名与事符。《九歌》“湘君”有云:“朱薛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刻画出古代理想主义者上树摘芙蓉、下河寻薛荔的傻态。依此典,方鸿渐与唐晓芙命当无缘。最后二人雨中分手,就杳无音信,连梦都没有一个了。
方者,sqare也,俚语称古板不合时宜为方。古有“贤儒乃世之方物”,“头方命涛,不足以扇知已”,“智欲圆而行欲方”句。鸿渐姓方,注定他做不了随世转轮的琉璃蛋子,只有儒腐郁志一生了。鸿渐之名,取于《周易》渐卦:“鸿渐于午,鸿渐于磐,鸿渐于陆,鸿渐于木,鸿渐于陵,鸿渐于阿。”鸿者,水鸟也,它从海上飞来,逐次栖临滩头,岩石、陆地、林木、陵林和水边,仿佛经历了一场犹豫不定的寻觅游戏,与书中方鸿渐的辗转流离,真正吻合得天衣无缝。
孙柔嘉是《围城》中最重要的女性,其名用典亦是颇见匠心。《诗·大雅·抑》篇有卫武公讥刺暴政名句:“质尔人民,谨尔侯度。用戒不虞,慎尔生活,敬尔威仪,无不柔嘉。”《大雅·丞民》云:“中山甫之德,柔嘉维则。令但令仪,小心翼翼。”两次提及柔嘉,讽颂交替,说透华夏文明自古以为荣耀的驾驭统治之道。书中的孙柔嘉果然十分历害,弄得鸿渐诚惶诚恐,丝毫不逊于《红楼梦》中探春凤姐。
人名用典和典故用名是一对对立统一的有机体,二者可以相互转化,相互利用,明眼人一看就能了然于胸,在此不再赘述。

本文地址:www.feidieshuo.cc/article/26361.html

清蒸多宝鱼的做法


吐鲁番早餐美食有哪些 吐鲁番早餐吃什么


全麦南瓜马芬怎么做 全麦南瓜马芬的做法


澳门有哪些老字号 澳门老字号有哪些


糯米酥虾的做法 糯米酥虾怎么做


鱼丸汤的做法


苹果手机猪头特效怎么弄 手机猪头特效在哪里


支付宝全家福怎么得 支付宝全家福如何得


苹果11pro max发热怎么解决 苹果11pro max发热如何处理


duaaloo什么手机型号 duaaloo手机型号是什么

年少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思 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思

关于孝敬父母演讲稿

学生营养改善实施计划(7篇)

教育的文化功能体现在哪些方面 教育具有怎样的文化功能

菱形的判定 菱形的判定方法

采购岗位职责流程范本

老舍笔下的母鸡有什么特点 母鸡课文中母鸡的特点

秋色有佳兴下一句 秋色有佳兴的全诗解释

2022万圣节主题活动策划方案10篇

总经理述职报告精选范文5篇_最新总经理述职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