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的民族节日风俗
2024-02-03 飞碟说 【 字体:大 中 小 】
白族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碧江、保山、南华、元江、昆明、安宁等地和贵州毕节、四川凉山、湖南桑植县等地亦有分布。那么你对白族的节日风俗有多少了解呢?接下来学习啦小编给大家介绍白族的民族节日风俗,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白族的民族节日风俗
1、中秋节
节日中,白族家家户户均备有果品糕点,当月升东山时,便置席拜天地,对月磕头。然后邀请亲友们到家品尝月饼、观赏月色。当晚,还要给亲友家 赠送月饼。节日食品除月饼外,还有新鲜的果品、包谷、黄豆角等,以示五谷成熟、庆贺丰收之意。白族人家的主妇多自
做月饼,大理、喜洲、凤羽、乔后等地视做 月饼为对妇女烹调技术的考验。昆明附近的白族晚上要吃饵馔面条。中秋晚上鹤庆县白族还要举行漂河灯活动。人们将特制的各形纸灯,内点蜡烛或灯火,沿河漂 放。看谁的灯漂得远,且不易灭。也有的将各种彩灯放置河两
岸,并舞耍龙灯、狮灯、白鹤灯等。届时,两岸灯火通明,煞是好看。青年男女还进行划龙船、对歌和 其它文娱活动。
2、白族接三公主
白族接三公主时间是每年农历二月十三日,始于南诏时期。据史籍记载,南诏时期,白子国酋长张乐进求把王位禅让给乌蛮细奴罗时,为保持和乌蛮蒙氏部族的友好关系,同时把白蛮女三姑娘给细奴罗为妻,并于每年都到蒙舍川(今巍川接三公主回大理过节。后来三公主
逝世后,大理白族群众在呢好山建三公主殿,于每年农历二月十三日到这里举行祭扫活动,并按生前习俗接三公主回大理过节。
每年农历二月十一日,大理地区的白族群众身着白族盛装,按时到达龙于山举行念经和朝拜三公主的纪念活动,并和当地彝族群众举行联欢,白族的传统节日,白族的风俗习惯打霸王鞭、打歌和对唱调子,于十三日凌晨用白马驮着从三公主身上换下的白族服装(表示接三
公主),接三公主回大理参加绕三灵等节日活动。他们打着红旗,吹着喷呐,敲锣打鼓,边走边喝白族调子,兴高彩烈地离开巍山返回大理。如果接三公主这天下雨,他们更是欢天喜地,认为这一年大理坝子就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绕三灵后,他们又将三公主送回巍山。
这个传统的民俗节日,从南诏至今,年年如此,历久不衰。1978年以后,因受条件的限制,接三公主时已不用白马,改为用人背三公主的衣服来代替白马,节日仪式和隆重盛况依旧。
3、辞年节
白云南省白族传统节曰。每年农历腊月最后一天晚上举行。白族人认为,这晚是辞旧迎新的时刻,因此,晚餐非常丰盛。据说这天晚上灶君要从天上 回到人间,故家家户户,不论贫富,都要拿出最好的食品,祭敬灶君。祭完灶君,再祭门神,最后祭祖先。祭祀时要鸣放
鞭炮。入夜,把从山上采回的青松毛,铺在 堂屋祖先灵位面前的供桌下,意为铺毡,以示祖先到家后安坐,并在桌上供晚宴,让祖先享用。当晚,不拘老少,同在堂运中用餐,俗称令家福。饭后由家长率领大 家在堂屋拜祖先,行一跪四磕头礼,然后山长儿女向在世祖
父母或父母依次拜辞年礼。家中理财长辈借此向晚辈毎人分发-些钱。之后祖父母与儿孙在堂屋守岁,至 亥时喝过了米花茶,祝愿新的一年生活如花似蜜,才各屋休息。
4、三月街
农历三月十五日至二十日“三月街”——“三月街”又称“观音市”、“观音街”,“祭观音街”,是云南大理白族盛大的节日和街期,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至二十日在大理城西的点苍山脚下举行。最初它带有宗教活动色彩,后来逐渐变为一个盛大的物资交流会。明清时期,甘、青、
川、藏、江南各省都有商人到此贸易,以骡马、山货、药材交易为大宗,农民也在会期购置耕畜、农具,以备春耕。
5、绕三灵
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举行。白族的传统节日,白族的风俗习惯届时白族群众朝拜金龟寺、圣源寺、崇圣寺,同时在寺庙前的草地上通宵尽情歌舞。
6、青苗会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一带白族民间节日。青苗会于每年农历六月六日举行。当地白族村寨建有不少五谷庙,有的一村一庙,有的数村一庙,这一天, 人们以村为单位在五谷庙中集体祭祀“青苗太子”。届时,集体杀一口猪。早饭后各家代表到指定的山上种松籽,然后由庙
会分给各家用纸做的五色青苗幡一支,插 到自己的田边,以祈青苗苗壮、当年获得丰收。
7、火把节
每年夏历六月二十五日举行,是白族人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白族的传统节日,白族的风俗习惯这天,每个村寨都要竖立高大火把,各家立起小火把。夜幕降临,大小火把一齐点燃,犹如千万条火龙在 漫山遍野奔驰,人们游行田间,捕虫灭害。刚生婴儿的家庭,在大火把下请乡亲们喝“喜酒”,祝贺母子平安。
白族的由来
绝大部分操本族语,通用汉语文。唐宋时起使用“僰文”(白文),即“汉字读白”。现代白族一般使用汉字书写。有自己的语言,文学艺术丰富多彩。善经营商业、农业。
白族的文化
古典戏曲“吹吹腔”发展起来的“白剧”,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白族的文化水准较高,各种人才辈出。白族能歌善舞,唐朝时南诏歌舞即已流行到中原并列为宫廷乐。白族民歌分为白族调、汉调、长歌、白族小调、叙事歌等,流传最广的是白族调,其中又以大理、剑川和洱
源西山的白族调最有代表性。它们常在山野间吟唱,节奏自由,曲调悠扬,纯朴自然。
古代白族有音乐舞蹈相结合的踏歌。南诏白族诗人杨奇鲲的《途中》、杨义宗的《题大慈寺芍药》、《洞云歌》等诗被称为“高手”佳作,收入《全唐诗》中。《望夫云》、《蛇骨塔》、《杀州官》、《钩曰头》等文学作品,歌颂了古代白族人民在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中
的英雄人物。南诏有名的《狮子舞》,在唐朝时已传入中原,《南诏奉圣乐》在唐朝宫廷里被列为唐代音乐14部之一。《白族调》是流传甚广的“三七一五”(前三句七言,后一句五言)的格律诗。15世纪中叶,有些文人应用这一民歌形式写下了有名的诗篇,如杨黼的“词
记山花碑”。白剧“吹吹腔”是在早期“大本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猜你喜欢:
1.白族有哪些风俗习惯 白族的婚礼习俗和民族节日(2)
2.云南民族村旅游攻略
3.白族的传统节日
4.白族传统节日
5.白族传统节日的由来
6.白族风俗神话传说

本文地址:www.feidieshuo.cc/article/26632.html

清蒸多宝鱼的做法


吐鲁番早餐美食有哪些 吐鲁番早餐吃什么


全麦南瓜马芬怎么做 全麦南瓜马芬的做法


澳门有哪些老字号 澳门老字号有哪些


糯米酥虾的做法 糯米酥虾怎么做


鱼丸汤的做法


苹果手机猪头特效怎么弄 手机猪头特效在哪里


支付宝全家福怎么得 支付宝全家福如何得


苹果11pro max发热怎么解决 苹果11pro max发热如何处理


duaaloo什么手机型号 duaaloo手机型号是什么

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法全文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出自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出处

新郎在婚礼上的致辞(10篇)

单位证明书范文

会计实训心得体会5篇

北京高校教师党员在线学习

入团宣誓词 入团宣誓词的内容是什么

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5篇范文

工作报告万能模板(10篇)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最新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