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的人际关系
2024-02-14 飞碟说 【 字体:大 中 小 】
所谓家庭就是由具有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的人们组成在一起并长期共同生活的群体,那家庭的人际关系是怎样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搜集整理的一些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家庭的人际关系:夫妻关系
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主轴。在家庭的发展过程当中,夫妻关系不但距离最近,而且实际上也是分量最重的次系统,需给予特别的关注。
夫妻所建立的关系,是人际关系中最亲密的。在长期的生活中,夫妻会逐渐形成一种共同感,即认为两人为一体。而且,夫妻不但享有共同生活的经验与回忆,也分享彼此的看法与感觉。所以,有人称配偶为与自己的“另一半”。通常,夫妻遇到外在困难时,会形成“夫妻联盟”,以共同的立场与步伐来应付困难,保护共同利益。所以,可以说夫妻关系是很特殊的人际关系。
虽然夫妻要建立起夫妻联盟,树立夫妻认同感,但同时夫妻也需要保有适当的个人空间。比如,尊重彼此的性格、兴趣与隐私,让对方拥有一些属于自己的时间,做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这是健康夫妻的心理需求。
大部分时间,夫妻两人维持“私人性的关系”,但偶尔也会变成“社交性的关系”。所谓“私人性的关系”,乃指两个人保有特殊的关系、角色与情感,以别于平常的社会与公众性人际关系。至于“社交性的关系”,则指带有客套、礼貌、平静、浅淡的关系。由于个人的性格及心理各有不同,有些人心理上很需要“亲昵的关系”,而有些人则不习惯过分的亲昵关系,需要与对方保持适当的距离。
夫妻关系的保持与表达,常有变异。有些夫妻,在自己父母面前,不习惯有亲昵的举动;与孩子在一起时,如何表达自己的亲昵,也是不同的。夫妻本身之间,也需学习和体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情。这些都需要夫妻双方自己去发现并调节。
夫妻相处,角色也会随环境变化的。譬如,公开场合或在亲属朋友面前,可能需由丈夫来代表家庭发表意见,妻子要谦让些,扮演较附属、听从的角色;可是当夫妻在家里,谈论家里琐事,则可以让妻子做主,而丈夫只陪衬性地参加意见。换句话说,在日常生活里,夫妻俩人的角色可随场合的变换而变化。
由于社会文化环境的不同,每个社会对夫妻关系及角色有不同的看法与期待。有些社会要求妻子完全顺从丈夫,并且要服侍丈夫,而做丈夫的,有权指使妻子;而有些社会则强调夫妻平等,两人民主相待;也有的认为妻子宜较有势力,丈夫得受妻子的使唤。目前,现代社会的夫妻,渐趋向于夫妻的地位与关系相互平等。值得一提的是,夫妻平等,指的是观念上的人格平等,强调夫妻彼此要尊重对方的人格和地位,而并非强调夫妻两人要样样都一样,做一样的事,负一样的责任,而放弃了夫妻互助互补的观念。
一般说来,心理成熟、关系融洽的夫妻,比较清楚在何种情况下彼此要扮演的角色,而且能随情况的需要,作适当且伸缩性的调整与变化,必然能获得适应生活的效果。反之,心理不成熟的夫妻,不是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不清楚,便是夫妻不能搭档配合,结果,产生行为上的问题,无法适应生活。而且,关系融洽的夫妻较能了解和接受与对方的不同并好好加以利用,相互扬彼此之长,择善而从,相互配合,有所收益,并不拘泥于夫妻之间谁做主,谁非听谁的。
最后一点需要说明的是,一对夫妻的关系并不是常年静态不变的,而是随年龄动态地发展的。一对夫妻经历结婚成家、生育子女、子女的成长与分离的过程,夫妻关系会有一系列形式与本质上的发展及变化。
家庭的人际关系:亲子间的关系
亲子关系乃指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由于子女出生以后,要依赖父母来养育,要依靠父母,所以其关系即以上下之“纵向关系”开始,此与“横向关系”为始终的夫妻关系不同。不过,亲子关系并非始终停滞于“纵关系”而不变。事实上,随着子女的成长,当子女长大成人时,亲子关系逐渐变成“横关系”;而当父母年老衰退时,这种关系又变成“反的”“纵关系”,即由子女来照顾衰老的父母。
父母与幼小子女的关系有几种成分。此包括抚养、管教及培育。“抚养”指的是把生理及心理上未成熟的幼小子女抚养长大,使婴孩能生存下来,并且顺利发展。“管教”指的是协助子女学习,包括教育子女什么是对与不对、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以及生活知识,帮助子女养成良好的习惯,使子女能成长为健全的个人。“培育”乃指帮助子女获得机会及社会活动经验,具备适应社会的能力与信心。总之,父母的抚养、管教及培育,包含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各个层面。
一般说来,随着子女年岁的增长,亲子关系也随之变化,称之为“亲子关系的发展”。婴儿幼小时,很依赖父母的抚养,不但要父母喂养、照顾、保护,在心理上也很依赖父母。婴儿由父母那儿获得安全感及信赖感,而父母经由婴儿获得身为父母的幸福与满足感。到了子女幼儿时,父母除了继续抚养之外,还要开始给予适当的管教,让幼儿学习生活上所需的基本知识及为人的是非准绳,让幼儿逐渐获得管理与控制自己欲望及行动的能力。幼儿学习自律,父母因此而感到喜悦,并有轻松感。
到了儿童阶段,父母要鼓励儿童与外界接触,从生活中学习。父母要鼓励儿童向父母表达他们的意见,参与家庭的讨论,能以家庭一分子的身份发挥作用。到了青少年阶段,子女对父母的依赖减弱,关系疏淡,与父母以平横的关系相处。
成年子女,除了谋求自己的社会与婚姻生活之外,宜与自己的父母建立起相互照顾、关心的关系。此阶段的父母,已不用再养育子女,但需维持与子女良好的情感关系,并以“平横”的关系与子女来往。父母年老时,一方面学习继续自己生活,一方面适当地接受子女的关心及必要的照顾。总之,亲子关系是随着年岁的增长与发展而动态性地发展与变化的。
父母养育子女,不但会产生浓厚的感情,同时也会产生一些期待。这种期待因人而异,也因社会文化及时代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在某些社会,大家认为养育子女乃是尽天地亲子相传的责任,父母有义务把出生的子女养育长大;但是,一旦子女长大,则该早早分离,独立生活,彼此不相干,父母对子女毫无期待。而在某些社会,则认为养儿防老是天经地义的,父母费心养大孩子,子女长大后应赡养父母。许多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其亲子关系常属于后者,即期待养子防老。然而,许多工业化且都市化的社会,已趋向于前者,即养子不一定用来防老。年老的父母需学习且准备自行生活,至少心理上不要依赖下一代来养老,可说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倾向。
父母与子女的本质关系,常因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而会有显著的不同。有些社会要求子女绝对地顺从父母,不能轻易地表示后辈的意见,保持严格且单方向的纵关系。有些社会则鼓励子女与父母民主相处,让子女在父母面前能随时表达自己的意见。过去,传统且保守的社会较强调子女要“孝顺”父母,以父母为重,而现代且民主的社会,则倾向于亲子“相互尊重平等相处”的态度,显然有所变化。这种随时代变迁而产生的亲子关系变化,构成许多家庭的心理适应问题。
一般说来,长辈与后辈之间常会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年老者较保守,以不变应万变,而年轻者较激进,好尝试新异,在心理态度上有所不同。再加上上一代与下一代往往相差20年以上,从时间的观点说来,其所接触的社会及生活经验往往不一样,价值观也不一样,因而往往产生亲子之间对事情的看法之差距,被称之为“世代差距”。这是古今、中外、东西方社会里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
亲子关系所产生的问题,有几种情况。最常见的是亲子在发展阶段上的适应困难。也就是说,有些父母与子女在某阶段可以相互适应,但到了另一阶段则无法相处。譬如,有些父母能好好照顾且抚养日夜安睡的幼小婴儿,但觉得难以管教到处乱跑的幼儿;或能应付依赖的孩童,但无法与青春期的子女和谐相处。
有时亲子关系的问题,来自于父母对子女特殊或过分的期待。有些父母将自己一生无法得到和满足的愿望转移到子女身上,要求他们来完成,使子女难以接受。
家庭的人际关系:同胞关系
兄弟姐妹的同胞关系有其特殊性。兄弟姐妹之间可以交换彼此的经验与意见,相互协助,应付家庭、学校及朋友各方面的适应问题。必要时他们可以结盟来应付父母和对付外人。
一般说来,兄弟姐妹的同胞关系乃是“斜的关系”,既有上下长幼的关系也有平辈的关系,故可称之是斜的关系。随着同胞间的年龄差距,其倾斜的程度也就不同。一般来说,相差一两岁的兄弟姐妹,易保持横的关系,但是相差五六岁以上的,其上下的味道就较浓了。
我们也常常发现兄弟姐妹之间相互嫉妒、争吵、欺负,不能和平相处。特别是为了与父母的关系,常计较哪个同胞被父母宠了,有时严重时,兄弟或姐妹之间可以大动干戈,可见同胞关系并非全是相爱和谐的。换句话说,兄弟姐妹之间,因自小一起长大,共同生活,又同是父母的血肉,自然有其特别的感情,同时也因此常有感情上的冲突,时而合,时而闹,徘徊于两个极端之间。比如,本来彼此不讲话,但一碰到其中之一受外人的欺负,马上可以联合起来,共同对外。
可是这种同胞关系,到了彼此结婚成家以后,将会有显著的转移,即每个人需转而照顾自己的配偶与家庭,与同胞的关系逐渐淡漠,有些人会陷入对自己的配偶与对自己的手足之间的感情分歧中,难以作适当调整,发生感情与心理上的问题。此乃同胞关系发展过程上的问题。
从过去的研究及生活经验中我们了解到,同胞关系会受三种因素的影响,即:同胞的数目、同胞的组成及同胞的年龄差距。一个家庭里有几个孩子,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及同胞关系。譬如说,独生子与非独生子比较起来,其儿童发展经验就会显然有所不同。独生子缺少与同胞一起长大的生活经验。一家里有几个子女时,他们的性别及年龄差距也都会影响他们所组成的同胞关系。
家庭的人际关系:婆媳关系
一个人经由婚姻而与配偶的父母产生婚亲关系。这种婚亲关系各有各的情况。通常最被关心的,莫过于公婆与媳妇的关系了。特别是过去,结婚以后年轻人往往与父母住在一起,媳妇与公婆的关系可说是很重要的家庭关系,大大地影响婚姻的成功与否。由于这种关系是因婚姻关系而形成的“亲子关系”,与自小慢慢长大而形成的亲子关系大不相同。
媳妇与公婆之间常容易发生矛盾,其主要心理原因乃是复杂的三角关系问题,即:丈夫、妻子与婆婆的关系。因母亲与儿子之间有特殊的情感,而现在儿子忽然有了另一个女人,母亲、儿子与媳妇之间的一来一往均得小心且适当地平衡。否则,常因顾此失彼而产生各种问题。
比如丈夫是独生子,一直受到母亲的细心照顾,或者母亲很早失去丈夫,生活及心理上一直很依赖儿子,母子关系很亲近。儿子结婚后,母亲从感情上仍很难接受儿子与媳妇要好,认为儿媳夺走了自己的儿子。而儿子内心里也舍不得母亲,时时想去关心自己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婆媳之间出现矛盾是很常见的。

本文地址:www.feidieshuo.cc/article/27731.html

清蒸多宝鱼的做法


吐鲁番早餐美食有哪些 吐鲁番早餐吃什么


全麦南瓜马芬怎么做 全麦南瓜马芬的做法


澳门有哪些老字号 澳门老字号有哪些


糯米酥虾的做法 糯米酥虾怎么做


鱼丸汤的做法


苹果手机猪头特效怎么弄 手机猪头特效在哪里


支付宝全家福怎么得 支付宝全家福如何得


苹果11pro max发热怎么解决 苹果11pro max发热如何处理


duaaloo什么手机型号 duaaloo手机型号是什么

知识竞赛活动方案趣味知识竞赛

安全生产知识点大全五篇

婚礼证婚人致辞精选10篇

招聘计划书范文800字

军训心得体会600字范文5篇

外贸公司简介范文大全

结婚祝福语短信大全

丰乳美腿翘臀的美女图片高清大图欣赏

内涵的意思 内涵的意思是什么

精彩学生演讲稿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