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课文
2024-02-19 飞碟说 【 字体:大 中 小 】
四年级语文下册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课文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课文告诉人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学习啦小编在此整理了四年级语文下册《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课文,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四年级语文下册《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课文原文
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可是一查黄河近2000年来的“表现”,却叫人大吃一惊。黄河在近2000间来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人们不禁要问: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说来有趣,在数千年到数万年前,黄土高原乃至黄河流域,自然条件是很好的,可与今日的江淮流域比美。那时候,黄河流域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尤其是下游一带自然条件更好。因此,我们的祖先才选择这里生息繁衍。
可是,后来黄河变了,它开始变得凶猛暴烈起来,折腾得两岸百姓叫苦不迭。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大河,其含沙量相当于长江的68倍。黄河每年从中上游带到下游的泥沙总重量达16亿吨,其中12亿吨被搬到了大海,4亿吨则沉积在下游河道中。问题就出在这4亿吨泥沙上。它使黄河的河床逐年升高,结果有的河段高出两岸农田3-4米,有的甚至高出10米以上,使黄河成了悬河。每到洪水季节,黄河这些地段的堤坝很容易决口,造成可怕的大水灾。
据科学家研究,黄河发生变化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自秦朝以后,黄土高原气温转寒,暴雨集中。加上黄土本身结构松散,很容易受侵蚀和崩塌,助长了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进入黄河。二是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放牧,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色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黄土高原失去天然的保护层,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每年,黄河流域每平方公里就有4000吨宝贵的土壤被侵蚀掉,相当于一年破坏耕地550万亩!更严重的是,水土流失使土壤的肥力显著下降,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越是减产,人们就越要多开垦荒地;越多垦荒,水土流失就越严重。这样越垦越穷,越穷越垦,黄河中的泥沙也就越来越多,因而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也就越来越频繁。
把黄河治理好,关键是要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新中国成立后,科学家已经为治理黄河设计了方案。他们认为黄土高原地区应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一定要保护好森林资源,使失去的植被尽快恢复。要使人人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破坏森林是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要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同时还要大量修筑水利工程。这样数管齐下,一定能防止水土流失,黄河变好的梦想一定能成为现实。
四年级语文下册《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课文同步练习题
一、读拼音,写词语。
suí xīn suǒ yù yáo lán ní shā qīn shí
( )( )( )( )
jué kǒu kāi kěn sēn lín mènɡ xiǎnɡ
( )( )( )( )
二、比一比,组成词语
蓝( )( )近( )( )苦( )( )
篮( )( )进( )( )若( )( )
后( )( )尤( )( )段( )( )
候( )( )由( )( )断( )( )
三、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nán( )xū( )sǎn( )
难 吁 散
nàn( )yù( )sàn( )
shé( )juǎn( )liánɡ( )
折 卷 量
zhé( )juàn( )liànɡ( )
四、照样子,缩写句子。
例:深红的太阳发出夺目的亮光。
太阳发出亮光。
1、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2、一条清澈的小河缓缓地流向远方。
3、绿色的植物遭到严重破坏。
4、科学家已经为治理黄河设计了合理的方案。
五、句式改换。
1.像这样一条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改为陈述句:
2.黄河每年从中上游带12吨黄沙到下游。
改为“把”字句:
改为“被”字句:
六、阅读理解。
伦敦大雾的真相
1952年12月初,一大团冷空气把伦敦裹住,像一床冰冷的被子,就停在那里。
伦敦居民为了驱除寒意,在壁炉里铲入了大量的煤。住家烟囱里冒出的浓烟,在大气中与工厂、燃煤发电厂释放出的废气混合后,不但不继续飘升、消散,反而让密度高的冷空气压下,滞留在地面附近。
伦敦本来就以烟雾出名,有“雾都”的名号。可是那一次伦敦经历的,可是有史以来最严惩的空气污染,整整有五天之久。浓雾从街上钻入家宅与办公室。大众运输系统几乎瘫痪,到了夜里,能见度低到许多地方都走不动。室内演奏会也必须取消,因为出席的观众连舞台都看不见。然后烟雾消散,一切都恢复正常。至少大家以为恢复正常了。
见兹医师当年刚到伦敦一家历史悠久的医院服务,他说:“当时并没有发生什么耸人听闻的事。直到三个星期后,内政部发表了统计数字,大家才恍然大悟,那是一场灾难。”
原来在那五天里,有四千人死于呼吸系统疾病,大雾之后几个月,另外有八千人因此死亡。死者大多数是年纪大或有病缠身的人。那场大雾为什么杀伤力那么强?有个研究团队重新检验了当年搜集的肺脏标本,研究报告刚刚发表。
那些标本中,空飘微粒的含量极高,例如煤灰,证实了当年伦敦卫生官员的判断:燃煤是致死元凶。但是,仔细分析那些微粒后,科学家发现,除了煤灰,其中还有十几种其他物质的微粒,包括金属,例如铅。
许多微粒源自柴油,直到今天,柴油仍是欧洲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发生大雾那年,伦敦刚把电车完全改为柴油引攀车。因此,那场大雾的致死威力,是几个因素并发的结果。
1、用词语替代句子的画线部分。
(1)当时并没有发生什么故意夸大、使人惊奇、使人震惊的事。( )
(2)内政部发表了统计数字,大家才忽然醒悟过来。( )
(3)燃煤是致使人死亡的首要祸害。( )
2、说说当年耸敦卫生官员的判断是什么?
3、伦敦大雾给人类的启示有哪些?
答案
一、读拼音,写词语。
suí xīn suǒ yù yáo lán ní shā qīn shí
( 随 心 所 欲)(摇 篮)( 泥 沙)( 侵 蚀)
jué kǒu kāi kěn sēn lín mènɡ xiǎnɡ
( 决 口 )(开 垦 )( 森 林 )( 梦 想 )
二、比一比,组成词语
蓝(蓝天)(蓝色)近(近来)(近况)苦(苦难)(苦涩)
篮(摇篮)(篮球)进(进入)(走进)若(倘若)(欣喜若狂)
后(后来)(以后)尤(尤其)(尤物)段(段意)(段落)
候(候鸟)(时候)由(由于)(由来)断(断开)(切断)
三、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nán( 难过 )xū( 吁叹 )sǎn(松散 )
难 吁 散
nàn( 苦难)yù( 呼吁 )sàn(发散)
shé(撞折 )juǎn(卷起)liánɡ(衡量 )
折 卷 量
zhé(折射 )juàn(画卷)liànɡ(数量)
四、照样子,缩写句子。
例:深红的太阳发出夺目的亮光。
太阳发出亮光。
1.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黄河是摇篮。
2.一条清澈的小河缓缓地流向远方。
小河流向远方。
3.绿色的植物遭到严重破坏。
植物遭到破坏。
4.科学家已经为治理黄河设计了合理的方案。
科学家设计了方案。
五、句式改换。
1.像这样一条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改为陈述句: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不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2.黄河每年从中上游带12吨黄沙到下游。
改为“把”字句:黄河每年把中上游12吨黄沙带到下游。
改为“被”字句:黄河每年中上游12吨黄沙被带到下游。
六、阅读理解。
伦敦大雾的真相
1952年12月初,一大团冷空气把伦敦裹住,像一床冰冷的被子,就停在那里。
伦敦居民为了驱除寒意,在壁炉里铲入了大量的煤。住家烟囱里冒出的浓烟,在大气中与工厂、燃煤发电厂释放出的废气混合后,不但不继续飘升、消散,反而让密度高的冷空气压下,滞留在地面附近。
伦敦本来就以烟雾出名,有“雾都”的名号。可是那一次伦敦经历的,可是有史以来最严惩的空气污染,整整有五天之久。浓雾从街上钻入家宅与办公室。大众运输系统几乎瘫痪,到了夜里,能见度低到许多地方都走不动。室内演奏会也必须取消,因为出席的观众连舞台都看不见。然后烟雾消散,一切都恢复正常。至少大家以为恢复正常了。
见兹医师当年刚到伦敦一家历史悠久的医院服务,他说:“当时并没有发生什么耸人听闻的事。直到三个星期后,内政部发表了统计数字,大家才恍然大悟,那是一场灾难。”
原来在那五天里,有四千人死于呼吸系统疾病,大雾之后几个月,另外有八千人因此死亡。死者大多数是年纪大或有病缠身的人。那场大雾为什么杀伤力那么强?有个研究团队重新检验了当年搜集的肺脏标本,研究报告刚刚发表。
那些标本中,空飘微粒的含量极高,例如煤灰,证实了当年伦敦卫生官员的判断:燃煤是致死元凶。但是,仔细分析那些微粒后,科学家发现,除了煤灰,其中还有十几种其他物质的微粒,包括金属,例如铅。
许多微粒源自柴油,直到今天,柴油仍是欧洲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发生大雾那年,伦敦刚把电车完全改为柴油引攀车。因此,那场大雾的致死威力,是几个因素并发的结果。
1.用词语替代句子的画线部分。
(1)当时并没有发生什么故意夸大、使人惊奇、使人震惊的事。(耸人听闻)
(2)内政部发表了统计数字,大家才忽然醒悟过来。(恍然大悟)
(3)燃煤是致使人死亡的首要祸害。(致死元凶)
2.说说当年耸敦卫生官员的判断是什么?
燃煤是致死元凶。
3.伦敦大雾给人类的启示有哪些?
人类要保护环境,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四年级语文下册《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课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和演变的过程,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2、弄清课文为一些难懂的词语。
3、学习课文,懂得作者是怎么样积累材料的。
4、有感情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出示黄河流域示意图。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预习”部分
1、黄河是我国第几条大河?
2、我们的祖先什么时候就生活在黄河流域?
3、后来黄河有没有变?变成什么样子?
二、提示课题
1、板书课题:
板书: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2、解题。
三、初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
四、学习分段,根据段意
第一段:讲近2000年,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第二段:讲数千年前,黄河气候温暖,土地肥沃,是我们祖先生息繁衍的地方。
第三段:讲由于黄土高原气候的变化和人类对自然的破坏,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黄河改道。
第四段:讲科学家设计治理黄河方案,使黄河逐渐变好。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人们把黄河比作什么?
(中华民族的摇篮)
2、可是,近20000年来,黄河的表现为什么叫人大吃一惊?
3、课文是怎样说明这个问题的?
4、小结:
这一段先从正面指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接着从反面来说明黄河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使人印象更加深刻。
六、课堂作业
1、抄写新词。
2、预习课后作业第1、2题。
第二课时
一、讲读课文第二段
1、这一段讲了什么?
(讲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2、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为什么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课文是怎么样描写的?
二、讲读第三段
1、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忧患是什么意思?
2、黄河造成灾难的原因是什么?
(含沙量大,泥沙沉积,河床升高,成为悬河,容易决口,形成水灾。)
3、造成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又是什么?
4、理解“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
小结:这一段讲黄河变坏的原因:大自然本身变化造成的;人类破坏造成的。
5、有感情朗读这一段。
三、讲读第四段
1、读最后一段。
2、面对日趋严重的问题,科学家们想出了哪些办法?
(关键是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
3、科学家设计了什么样的方案?
⑴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
⑵保护好森林资源、尽快恢复植被;
⑶合理地规划利用土地;
⑷大量修筑水利工程。
4、这些方案有什么好处?
(防止水土流失,达到根治黄河的目的。)
四、总结全文
1、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么样的教训?
2、学习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要保护环境增强环保意识,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五、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册。

本文地址:www.feidieshuo.cc/article/28268.html

清蒸多宝鱼的做法


吐鲁番早餐美食有哪些 吐鲁番早餐吃什么


全麦南瓜马芬怎么做 全麦南瓜马芬的做法


澳门有哪些老字号 澳门老字号有哪些


糯米酥虾的做法 糯米酥虾怎么做


鱼丸汤的做法


苹果手机猪头特效怎么弄 手机猪头特效在哪里


支付宝全家福怎么得 支付宝全家福如何得


苹果11pro max发热怎么解决 苹果11pro max发热如何处理


duaaloo什么手机型号 duaaloo手机型号是什么

300字的建议书范文五篇

北洋军阀张勋的生平简介

婚礼新郎致辞(10篇)

2023年劳动合同完整版

学校党小组活动记录范文5篇(2)

改善环境建议书样本5篇

大学生毕业演讲稿优秀范文

圆明园的毁灭历史资料

社团工作计划范文3篇

端午节手抄报内容资料大全 端午节手抄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