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健康论文3000字(2)
2024-04-12 飞碟说 【 字体:大 中 小 】
教师心理健康论文3000字篇二
《教师心理问题成因探析》
【摘 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每位教师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一些心理本身比较脆弱的教师则往往因压力过度而导致心理问题。本文主要是对教师心理问题成因的探析,以引起人们对教师心理的广泛关注,进而找到解决教师心理问题的更好办法。
【关键词】教师 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
一、问题的提出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教师是为人师表的人,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可是近年来,在这片圣洁的校园里,竟发生了一些不应该发生的事――惩罚小学生吞食粪便、强迫学生互相打耳光、往学生脸上刺字,甚至剪断幼儿的手指等等。而这些竟然都是为人师表的教师所为。这些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思考,教师,你到底怎么了?一再发生这些事情,除了教师的法制观念淡薄、职业道德缺失以外,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原因。
心理学家指出:人的心理健康是战胜疾患的康复剂,也是获得机体健康、延年益寿的要素。那么,怎样才算心理健康呢?
1.充分的安全感:安全感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如果惶惶不可终日,人便会很快衰老。抑郁、焦虑等心理,会引起消化系统功能的失调,甚至会导致病变。
2.充分了解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断。如果勉强去做超越自己能力的工作,就会显得力不从心,于身心大为不利。由于超负荷的工作,甚至会给健康带来麻烦。
3.生活目标切合实际。由于社会生产发展水平与物质生活条件有一定限度,如果生活目标定得太高,必然会产生挫折感,不利于身心健康。
4.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因为人的精神需要是多层次的,与外界接触,一方面可以丰富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
5.保持个性的完整和和谐。个性中的能力、兴趣、性格与气质等各种心理特征必须和谐而统一,方能得到最大的施展。
6.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很快,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就必须不断学习新的东西,使生活和工作能得心应手,少走弯路,以取得更多的成功。
7.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中,有正向积极的关系,也有负向消极的关系,而人际关系的协调与否,对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8.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人有喜怒哀乐不同的情绪体验。不愉快的情绪必须释放,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但不能发泄过分,否则,既影响自己的生活,又加剧了人际矛盾,于身心健康无益。
9.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兴趣爱好。人的才能和兴趣爱好应该充分发挥出来,但不能妨碍他人利益,不能损害团体利益,否则,会引起人际纠纷,徒增烦恼,无益于身心健康。
10.在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下,个人的基本需要应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当然,必须合法,否则将受到良心的谴责、舆论的压力乃至法律的制裁,自然毫无心理健康可言。
二、教师心理问题的成因
1.待遇与付出不相适应
当前教师的劳动报酬与其劳动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价值不相适应的事实,导致教师产生强烈的不公平感。教师的安居问题、医疗条件等都不甚理想,这种劳动价值与劳动所获有所背离的现状构成困扰教师的最现实的压力源。
我觉得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就是:做教师就是要讲奉献,羞谈钱,做人梯,当蜡烛。当教师在工资待遇方面比过去略有提高时,就有人惊叹,教师是多年媳妇熬成婆啦,臭老九们身上的臭气淡了呀。最近特别是教师节有大量的报道:教师的生活越来越富裕了,现在中小学教师人均每年工资为10194元,比建国时长增了17倍还多;教师住房越来越宽敞舒适了,在城镇,全国教职工平均居住面积为已增加到10.81平方米,教师家庭人均住房面积已快超过城镇居民平均水平了;教师看病难和拖欠教师工资这些“老大难”问题都得到一定的缓解。这些报道的言外之意我不知道是不是在劝说教师:你该满足了。
诚然,教师的工资待遇和几年前相比是不可同日而语了,但是相对于教师的付出、其他行业的待遇和日益增长的物价,却仍然是不足为道。由此而使教师不自觉的自卑起来,而且因贫穷而引发的家庭矛盾也会严重的挫伤教师的自尊心。
2.社会的期望和评价
首先,社会对教师的期望过高,不自觉地给教师施加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教师在社会中承担着培养年青一代健康成长的重要任务,负有重大的社会责任。因此,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待呈现多样化、高要求的特点,使得教师在教育工作不敢擅越雷池。时下都提倡创新教育,教师就是保护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责任人,但是教师敢保护学生的和教材要求不一致的创新吗?记得有一个故事,在学习了《狐假虎威》这篇课文之后,老师让学生谈体会。有人说狐狸仗势欺人,有人说狐狸欺骗别人,这些都符合课文的要求。但是有一个人提出了不同的见解:狐狸很聪明,善于保护自己,也应当值得我们学习。当时老师就否决了他的答案,因为这个看法明显不符合教材的要求,万一考试的时候有这一题,那岂不就砸了?
其次,在对教师的评价方法上,还是很不完善。现在对教师的评价基本上还是量化评价,如教师是否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出勤率是否达标,还有学生成绩、升学率,部分学校还实行学生打分的制度。都用这些能够统计的数字化的标准来评价教师,只是各所学校的侧重点不同而已。但是,我们都知道,教育工作的评价是很复杂的,也是不能够完全用数字来表达的。众所周知,现行的考试制度并不能够全面的评价学生,但却是评价学生的最权威的工具,用这样的数字来评价教师,其合理程度是可想而知的。学校实施“学生评价教师”的改革,确有其积极意义。但是,如果学校将学生的评价作为教师评职称、晋级和评优的重要依据,并把教师报酬同学生给其打的分数挂钩,则有失公允。俗话说,“严师出高徒”,但是学生肯定不喜欢严师。
作为一项评价制度,首要的原则就是体现公平、公正、客观。而中小学生本身在认识问题、看待问题上并不成熟,在看待问题上,仅凭直觉和直观感受,大多感情用事,只看到表面现象。而且,要想评价一位教师,相关的评价知识和技能是必不可少的,而作为中小学生,这方面的知识十分欠缺。
另外,社会现象和教育内容不一致也是导致教师心理问题的一个因素。社会的一些不良风气的冲击使教育工作难有实效。教师一番苦心的长期的校内教育,轻易被校外某一不良现象或家长的某一不良言行所冲击而抵消。这是当前最为困扰和折磨教师的现实问题,使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力感。
3.教师自身素质的危机感
信息化的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已经不仅仅是从教师那儿了,这无疑对教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到底教师要具有多少知识才够用?教师到底该教给学生什么东西?教师知识结构的片面性和观念的滞后性是教师产生危机感的主要原因。
教师知识结构的片面性。我们的大学教育基本都是专业教育,是什么专业就只学什么专业的知识,公共课只有政治。这样的教育再加上知识的更新周期的缩短,以至于刚刚大学毕业的教师发现自己居然已经落伍了。现在的学生要求教师必须要具有渊博的知识。但是现状却是语文教师不知道理科常识,数学教师经常写错别字,绝大多数教师不识五线谱,不懂色彩。一些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门开设的学习班又沦为形式,去进修的教师根本不能够从中学到知识,更有甚者,只是为了收钱,只要教师交了钱,就可以得到进修结业证书。
由于教师职业特点的封闭性而导致的教师观念的滞后性,也是困扰教师的一个严重问题。作为教师,一般都是进入学校的时候风华正茂,离开学校的时候已是两鬓斑白,其间基本没有得离开校园,更不用说进修了,想公费学校没有钱,想自费自己又没有钱。虽然上网也可以解决许多问题,但是教师特别是贫困地区的教师连电话都还是奢侈品,就更不用说电脑和上网了。
4.教师角色转换的矛盾
教师是多种角色的综合体,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承担了许多角色,又以配偶在农村种田的教师居多。这些教师在学校里工作勤勤恳恳,以老牛拉破车的精神,早出晚归,奉献着自己的年华。回到家里,责任田里还得挥汗耕耘,自留地应须培土除草;一到农忙季节,除了在学校里认真教好功课外,一到家,必须到农田里收割、播种、施肥、除草、喷药。学校里是教师的角色,家里是丈夫、父亲、儿子的角色,还责无旁贷地当好“生产队长”的角色。太多的角色、太多的艰难、太多的劳作、太多的付出,使这些教师艰辛多于欢愉,苦涩多于幸福,怎么能不产生心理问题呢?
心理学家曾说过:所有的心理问题,其实都是现实世界诸多矛盾在人们心理上留下的痕迹。我们的教育管理部门应充分注意和认识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逐步解决这些问题,使中小学教师以一种良好的心境去担负“教书育人”的崇高职责。
教师要保持健康的心理,不仅要捧出一颗热爱教育事业的心,调整期望值和改变工作的方法、心态、言行,还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
(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了解自我,就是要有一个清醒的自我意识,能够正确地评价自我,辩证地看待自身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还要悦纳自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可贵的不是不犯错误,而是知错能改。
(2)调整情绪,保持平衡
清苦、清高概括了教师的形象,但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教师走出了象牙塔;面对变幻莫测的世界感到困惑、不平衡,如不及时疏导,不仅影响自身,更会投射到学生身上。自我调节是保持良好心境的关键。有这么一个故事,一老妇人,她有两个女儿,一个是卖伞的,一个是卖鞋的。每到雨天,她就愁卖鞋的女儿;而每到晴天,她就愁卖伞的女儿。于是晴天愁,雨天也愁。后来,别人告诉她:当雨天时你就想卖伞的女儿,就会高兴了;当晴天时,你就想卖鞋的女儿,也会高兴的。这样她晴天高兴了,雨天也高兴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
(3)善于交往,融洽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教师顺利进行教学工作的保证,教师只有不断地与社会交往,保持自身与社会的平衡,将自己和谐地融于社会之中,才能保证健康的心理。成功的教师往往是乐于和学生及他人交往的。特别善于和学生交往的教师,能够使课堂气氛活跃,给学生如沐春风之感。
(4)投身工作,乐于奉献
心理健康的一个标志,就是个体能够在工作中不仅尽责尽力,而且全身心地投入和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也只有那些热爱教育事业,能够在工作中不断寻找乐趣的人才能保持健康的心理。
从世界范围来看,与其他工作群体相比,教师和医生这两个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偏低。这种普遍性是行业特点造成的,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工作服务的对象是人,而且责任重大。相应地,他们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也很大,所以表现出心理问题是正常现象。
作为新闻媒体也好,学生家长也好,要明白这一点,不要一听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就紧张。
【参考文献】
[1]赵丽敏. 要大力保护与赞赏学生的独立见解. 教学与研究,2001(8).
[2]刘义军 教师的心理素质堪忧. 教师教育,2000(14).
[3]构筑新型师生关系. 中国教育报,2001-7-30.
[4]王云娟. 教师心理问题到底有多严重. 中国教育报,2002-6-20 .
教师心理健康论文3000字相关文章:
1.心理健康教育论文3000字
2.关于心理健康的论文3000字
3.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3000字
4.心理健康教育结业论文3000字

本文地址:www.feidieshuo.cc/article/32560.html

清蒸多宝鱼的做法


吐鲁番早餐美食有哪些 吐鲁番早餐吃什么


全麦南瓜马芬怎么做 全麦南瓜马芬的做法


澳门有哪些老字号 澳门老字号有哪些


糯米酥虾的做法 糯米酥虾怎么做


鱼丸汤的做法


苹果手机猪头特效怎么弄 手机猪头特效在哪里


支付宝全家福怎么得 支付宝全家福如何得


苹果11pro max发热怎么解决 苹果11pro max发热如何处理


duaaloo什么手机型号 duaaloo手机型号是什么

ipad air2可以用触屏笔吗 ipad air2支持触控笔吗

婚礼现场证婚人的致辞10篇

干部培训总结心得体会精选5篇

法制教育讲座讲话稿10篇

qq女生网名大全

砚怎么读 砚的意思

巴黎欧莱雅护肤品好吗

招生工作计划范文5篇

剖腹产后最快的减肥方法

大写1到10的大写怎么写 大写1至10怎么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