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财政政策走向大学生毕业论文
2024-04-18 飞碟说 【 字体:大 中 小 】
当前我国财政政策走向大学生毕业论文
在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也遭到重创。目前中央作出重大的财政政策决定,要立足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政策走向。以下是学习啦小编整理分享的关于当前我国财政政策走向大学生毕业论文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
当前我国财政政策走向大学生毕业论文篇一
当前我国财政政策走向的探讨
【摘要】
在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也遭到重创。目前中央作出重大的财政政策决定,要立足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政策走向。。本文在多马经济增长模型中引入财政政策变量进行分析,并结合研究结论对我国今后要采取的财政政策提出几点建议。
.
【关键词】经济形势多马经济增长模型财政政策
一、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分析
从2007年开始的美国次贷危机,到现在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中国在此环境下无法独善其身。当前,我国经济 发展 已经显现出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形势不容乐观。下面就GDP、固定资产投资、居民消费这几个指标具体分析一下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
1、GDP
(数据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
由图1可以看出,2008年我国经济依旧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前二个季度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这个速度是最快的。同时,往年偏快的经济增速到2008年减缓下来,GDP在2007年第二季度达到本轮经济扩张周期的峰值,此后连续五个季度出现回落。另外,2006年和2007年四个季度的经济增长速度较为平稳,特别是2007年GDP增长率在高位运行。2008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动力依然强劲,如果按照前两年的 规律 ,第二季度应比第一季度增长速度快,但实际却出现了下降的态势,说明经济增长动力已经开始减弱;第三季度更是下降至9%,比同期回落2.5个百分点,下降幅度明显增大,这进一步说明中国经济开始走下降通道。
2、固定资产投资
虽然2008年GDP增长速度趋缓,但是投资仍然保持了过热的势头。2008年1—11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27614.1亿元,同比增长26.8%。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完成投资53365亿元,增长21.6%;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6546亿元,增长22.7%。2008年各累积月份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明显高于2007年,增长率也基本上比2007年高。
3、居民消费
(数据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http://www.drcnet.com.cn/DRCNET.Channel.Web/。)
根据国研网的数据统计,2008年各月社会消费总额及增长率均高于2007年。但是,2008年卡斯特景气指数显示,2008年消费者预期指数、消费者满意指数和消费者信心指数基本上呈下降态势,11月份满意指数已跌破90,达到89.2,预期指数则从98.6降至90.8。由于物价上涨、股市快速下跌等多重不利因素的叠加影响,11月份消费信心指数创下近三年最低90.2。持续下跌的卡斯特景气指数及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长率,意味着今后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会发生改变,内需将会缩小,对经济状况产生不利影响。
二、多马经济增长模型中的财政效应机理分析
现代 西方经济学把经济增长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是从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R.F.Harrod)和美国经济学家多马(E.Domar)开始的。哈罗德把凯恩斯短期静态均衡分析所提出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长期化和动态化。在同一时期,多马也进行了类似的研究,完全独立地提出了与哈罗德基本一致的经济增长模型,并且还引入了财政政策变量,为后来诸多经济学家探讨经济增长中财政政策的效应开了先河。多马经济增长模型把生产能力和总需求处于均衡增加的经济增长叫做必要增长率。当现实经济增长率大于必要经济增长率时,总需求超过生产能力,经济出现过热现象;当现实经济增长率没有达到必要经济增长率里,生产能力超过总需求,出现经济萧条。
1、基本模型
假定没有政府财政支出,社会处在充分就业状态,不存在对外贸易,不考虑时滞问题。根据这些条件,多马经济增长基本模型为:
其中,R为必要增长率,Yd为国民收入,ΔYd为国民收入增加值,s为边际储蓄倾向,v为产出系数(即1单位投资所能带来的生产能力的增加)。
2、在多马的经济模型中引入财政因素
多马认为财政既具有扩大总需求的效应,又有提高生产能力的效应。
(1)财政对总需求的作用效应。由于财政政策的介入,总需求的增加可以写为:
ΔYd=ΔC+ΔI+ΔG(1)
其中,ΔC是消费需求增加,ΔI是民间投资需求的增加,ΔG是财政需求增加。
ΔC=(1-s)(ΔYd-ΔT)=(1-s)(1-t)ΔYd (2)
其中ΔT是税收增加额,这个公式表示消费需求是可支配收入的函数。另外:
ΔG=gΔYd (3)
这个公式代表财政支出介入后国民收入增加的乘数式,可以看出经济变动的始发因素就是投资变动。
(2)财政对生产能力的作用效应。生产能力的增加可写为:
ΔYc=v(I+rG)(5)
其中,ΔYc是生产能力的增加,r是财政支出占投资支出的比率,rG是财政投资额。为了简化分析,假定财政投资的产出系数与民间投资的产出系数相等。该公式表明财政投资的介入会使生产能力增加。
(3)财政介入对必要增长率的影响。为了实现均衡经济增长,生产能力的增加和总需求增加必须处于均衡水平,即:
公式(9)是考虑财政介入后的必要增长率,式中存在各种财政变量——财政投资率r、财政支出率g和税率t。这些财政变量作为财政政策的手段各自对必要增长率会产生怎么样的影响?对此,下面分别求出r、g、t的偏微分。
三、中国目前财政政策取向
1、增加政府的投资性支出
这项措施实际上是通过降低政府消费占财政支出的比率来增加政府投资性支出。相对于资本边际生产率而言,我国经济增长更加依赖高投资率,因为政府投资增加,会提高社会生产能力,经济增长率必然也会随之提高。2008年11月9日,国务院常务推出了十项措施及4万亿投资计划,4万亿元中有10000亿元来自中央政府直接财政支出,其余由地方政府及其他非政府机构承担。除此之外,为保证各级政府投资资金的顺利到位,应适当控制政府的消费性支出,开源节流,监督完成这项投资计划。
2、发行国债,实行赤字政策
赤字政策对经济的积极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它是经济低谷时期的一项有效的短期政策。财政赤字可以扩大社会总需求,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刺激经济复苏。我国目前采取的积极财政政策,无非是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一是增加政府开支,二是减税。根据多马经济增长模型的研究,减税不利于经济增长,而且在我国两税合并之后,减税的空间已经很小,所以目前我国应适当地加大政府的投资性支出。短时期内提高政府支出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最快捷最有效的来源渠道就是发行国债。我国是世界上赤字率最低的国家之一,2003—2007年,我国财政赤字率依次是2.4%、2%、1.6%、1.3%、0.8%,均低于国际警戒线(3%)。为保证今后4万亿投资计划的顺利实施,保证铁路、城市公共 交通 及 农村 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中央政府可以考虑通过发行国债增加政府投资,刺激社会需求,实行赤字政策。
3、加强 税收征管
根据多马 经济 增长模型,增加税收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在政府支出比率一定的前提下,税收的增加意味着国民储蓄率会上升,由于政府投资占国民收入的比率不变,因此,政府可以把国民储蓄率增加部分用于民间投资,从而提高经济增长能力。但这与凯恩斯的经济思想相悖。在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中,凯恩斯指出,要有效地扭转经济大萧条,只能采取举债支出的方法,而不是增税的方法,以扩大政府开支。因为如果政府一方面扩大 财政支出,另一方面却又用增加税收的方式保持预算平衡,这样一增一减,财政支出的扩大就不能起到补偿私人投资和消费不足的作用,而且税收手段往往具有时滞性。因此,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快而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强税收的征管力度。在我国,由于税收监管不力,每年的税收流失规模之大令人咂舌。据测算,1997―2006年,我国每年流失的税收规模占GDP的比重为10%左右,占当年实际入库税收总额的70%~80%左右。目前应该做的是让该缴纳的税收及时入库,以此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4、扩大农民有效需求
我国农民消费还处于很低的水平, 农村 的有效需求不足,这加剧了 工业 生产能力和工业制成品的过剩,不利于国民经济增长。而且目前中央应对 金融 危机,首要措施就是扩大内需,在考虑扩大城镇居民内需的同时也不应忽略农村市场。政府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扩大农民消费。一是增加农民财政补助,如增加对农民的农资综合直补、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稳定农产品价格等,提高农民的有效收入进而提高其消费水平。二是政府加大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投入,推进新农合制度的实施,使农民群众医疗卫生需求逐步释放出来。三是改善农村消费 环境,加强农村水电、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这样,农民对家电、通讯工具、耕作和运输 机械的消费才会成为可能。
5、加大科技投入
多马经济增长模型是基于不存在技术进步的假设而进行分析的,但是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力量,在其他外部制约因素不能改变的情况下,提高 科学 技术水平可以使经济得到长足 发展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这次金融危机中我国很多出口外向型 企业 濒临破产,其中大部分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原因是由于生产成本过高,利润空间微乎其微。但是也有一部分技术密集型企业存活下来,它们通过提高技术水平,降低成本,获得利润。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重视技术进步,并通过技术进步实现经济增长,但现阶段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还没有达到理想水平。因此,今后我国要更加重视技术进步,使经济增长由量变转为质变。政府对科技的支持,首先要加大对基础研究领域的投入,资助高新技术及涉及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其次,对高新技术企业提供更的优惠政策,如通过税收优惠或财政补贴等鼓励企业自主研发。最后,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政府应该帮助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渡过难关。中央应尽快扩大消费型增值税的实施范围,提高企业技术革新的积极性,另外,具有针对性地继续调高一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退税税率,鼓励企业出口,防止国家出口萎缩。
【 参考 文献 】
[1] 高长春:经济增长与财政政策――以战后日本经济发展 经验为视角[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2] 毕正华:基于哈罗德―多马模型的 中国 经济增长实证分析[J].经济与 管理研究,2007(8).
[3] 郑兴铎:缓解企业出口“阵痛”政府可以做些什么[J].国际商务财会,2008(10).
[4] 王莉卿:政府科技投入对企业R&D支出的效应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 自然 科学版),2008(1).
[5] 我国财政赤字率10年来首次降至1%以内[J].中国货币市场,2008(2).
[6] 伍云峰:我国税收流失规模测算[J].当代经济,2008(5).
当前我国财政政策走向大学生毕业论文篇二
建国以来我国财政政策的变迁及当前财政政策实施重点分析
摘 要 本文系统回顾了建国以来各个历史时期我国财政政策的变迁和发展,总结了各个历史阶段实施的财政政策的基本特点和效果,在此基础上对当前财政政策实施重点进行了针对性分析,并提供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财政 政策
一、建国以来我国财政政策的变迁
财政政策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财政政策既可以直接作用于需求,拉动经济增长;也可直接作用于供给,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推动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建国60年以来我国财政政策为保持宏观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计划经济时期的直接调控(19491977年)
这个时期宏观上通过财政投资支出调节和影响经济波动,微观上财政直接调控到企业,并通过“平衡预算”实现国民经济综合平衡。
(二)改革开放前期的财政宏观调控(19781992年)
这个时期的财政政策有三个特点:1.仍以计划指令为主要手段;2.初步探索运用多种政策工具调控经济运行;3.开始注重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三)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后的财政调控(1993年至今)
1.1993年实施适度从紧财政政策
19931997年为应对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实施了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配合,达到了反周期调节的预期目标,成功地实现了国民经济运行的“软着陆”和经济稳定增长。
2.1998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国内经济矛盾突显、内需不振、经济增长回落等情况,我国启动了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从执行效果来看,积极财政政策措施得力、规模适度,政策效果比较理想,成为中国应对外部经济冲击的典型经验。
3.2004年实施稳健财政政策
稳健财政政策,概括起来就是“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十六个字。从执行效果看,经济运行出现了“增长速度较快、经济效益较好、群众受惠较多”的局面,同时为中国建立现代意义的中性财政政策积累了宝贵经验。
4.2008年启动新一轮积极财政政策
2008年8月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蔓延到中国,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宏观经济调控转向新积极财政政策阶段。这轮积极财政政策的着力点在“保”和“促”两个方面,“保”就是保增长,推动总需求和总供给规模扩张;“促”就是促调整,优化当前结构,提升经济效率。新一轮积极财政政策执行两年多来,已基本控制住经济的衰退趋势,主要经济先行指标都出现回暖的迹象,取得较好效果。
二、当前财政政策实施重点分析
过去的60年我国经济建设和财政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应该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既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也将面对更多严峻的挑战。在新形势下,财政要发挥积极作用,服务改革开放大局,加快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和改善财政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加强经济预测监测和分析,综合运用预算、税收、国债、贴息、转移支付、政府采购等政策工具,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在稳定经济增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并注重与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协调配合,不断增强财政宏观调控的前瞻性、及时性和有效性。在保增长过程中,要着眼于中长期重点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强化自主创新,强化节能环保,注重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在较长时期内内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建立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
根据社会事业发展规律和公共服务的不同特点,立足我国基本国情,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原则,加大对公共服务和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稳步推进基本民生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通过保障民生扩大居民消费,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三)推进税收制度改革,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
在合理界定事权基础上,按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要求,进一步理顺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健全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高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效益。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加强县级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财力保障。建立并不断完善科学完整、结构优化、有机衔接、公开透明的政府预算体系,全面反映政府收支总量、结构和管理活动。加快税收制度改革,完善税制体系。按照强化税收、清理收费的原则,完善收费制度,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优化财政收入结构。
(四)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
在保持分税制财政体制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区域协调发展,为促进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大局提供体制保证。
(五)全面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高财政管理绩效
要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坚持依法理财、民主理财、科学理财,提高财政管理绩效,保障财政职能作用充分发挥。要完善财政管理的法律体系,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完整的政府预算体系,优化预算编制办法,构建编制科学、执行严格、监督有力、绩效考评、各环节有机衔接的预算管理机制。推进财政政务公开,自觉主动地接受全国人大、审计和社会监督。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60年来中国财政发展历程与若干重要节点.改革.2009.10.
[2]财政部党组书记、部长谢旭人.扎实推进财政改革与发展.党的建设.2011.1.
[3]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积极财政政策的着力点.中国金融.2011.1.
当前我国财政政策走向大学生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1.16财政学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2.浅谈财政专业毕业论文
3.有关财政毕业论文范文
4.浅谈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
5.关于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
6.关于财政学毕业论文参考

本文地址:www.feidieshuo.cc/article/33064.html

清蒸多宝鱼的做法


吐鲁番早餐美食有哪些 吐鲁番早餐吃什么


全麦南瓜马芬怎么做 全麦南瓜马芬的做法


澳门有哪些老字号 澳门老字号有哪些


糯米酥虾的做法 糯米酥虾怎么做


鱼丸汤的做法


苹果手机猪头特效怎么弄 手机猪头特效在哪里


支付宝全家福怎么得 支付宝全家福如何得


苹果11pro max发热怎么解决 苹果11pro max发热如何处理


duaaloo什么手机型号 duaaloo手机型号是什么

公文简报范文6篇

考教师资格证的步骤流程

最强大脑李威

《绚丽的蝴蝶》阅读答案

高中业余党校学习心得

初三中考英语作文范文

相濡以沫什么意思 相濡以沫的意思是什么

轻盈的近义词和反义词查询

“中国好人”个人事迹材料10篇

萤火虫为什么会发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