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运城关帝庙导游词介绍
2024-04-26 飞碟说 【 字体:大 中 小 】
关帝庙坐落在山西运城市解州,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解州关帝庙,总占地面积有七点三万平方米之多,为海内外众多关帝庙占地面积之最。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山西运城关帝庙导游词介绍,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
山西运城关帝庙导游词介绍1
尊敬的各位来宾:
现在我们要游览的是山海关关帝庙。下面我简要的向您介绍一下这座关帝庙的历史沿革:
山海关关帝庙始建于明代,供守城将士和当地百姓祭拜,最后一次大修是民国年间,百姓集资为关羽再塑金身,旧时的关帝庙于解放后拆除。据《山海关志》记载:明清两代及民国年间,山海关的庙宇多达150余座,而最多的庙宇就是关帝庙,有十五座之多,关帝庙遍布城乡,是人们祭拜的主要神祠。
我们面前的这座关帝庙是在山海关古城保护开发中异地迁址复建的,2013年7月落成,整座庙宇座北朝南,一进院落。有山门、正殿两部分组成。现在的庙院南北长100余米,东西宽15余米,总面积200平方米,殿堂巍峨,雕梁画栋、彩绘精美。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关帝庙的端门,又称山门,为单檐卷棚顶三楹建筑,是进入主庙的第一道门, 上为清式雅伍墨旋子彩画。门楣正中,镌刻着“关帝庙”三个大字。 楹联为:
慕丹心 自有贤人立庙
说:仰慕关羽的忠肝义胆的人自会去立庙供奉他。 凭忠骨 无需奸相封侯
说:凭借对朝廷尽忠的铁骨,还需要别人去为他求得褒奖吗?
门口的两边画的是门神—秦叔宝和尉迟恭,俗称“白脸”和“黑脸”。大家都知道,门神信仰由来已久,对于门神的由来,不同时代和不同地点的人们众说纷纭。山海关的门神,最著名的就莫过于秦叔宝和尉迟恭这一版本了。他们都是唐太宗时期的大臣,相传唐太宗身体不太好,寝宫门外有恶鬼耶魅号叫,太宗皇上整晚都睡不好觉。于是太宗将全部情况告诉众大臣,秦叔宝和尉迟恭主动请缨保护皇上,夜晚二人立于宫门两侧,一夜果然平安无事。太宗非常高兴,但觉得整夜让二人守于宫门,实在辛苦,于是命画工画了二人的人像,悬挂在两扇宫门上,从此夜祟得以平息。到元代人们开始推广沿袭这种做法,门神衍生为可以保平安、卫家宅,降吉祥,在一些庙宇,甚至家家户户都供奉二人为门神,也称为“武门神”。
明内阁大学士、兵部尚书孙承宗所写的《重修山海关关帝庙碑记》,写于清咸丰八年,后来邑人牛天贵也为关帝庙写过碑记。内容是东罗城关帝庙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丙辰年间荒
,曾多次修葺。从明朝到清朝又过百年,关帝庙仅存遗址,香火灭绝。雍正六年,住持买庙后刘家的房基地,盖瓦房四间,用房租作为维修费,第二年装神像八尊,对残破的殿堂又进行了简单的维修,但不济于事。到了乾隆庚午年秋天,老和尚徒弟普成为完成师父的遗愿,立志募捐修庙,后来得钱千贯,重修了大殿和附属建筑,曾加了山门设施五间,到了壬申年又修了东西配殿十间,恢复了旧制。后来山海关人姓贾名仲的善士又捐钱修了二门,普成又修了钟鼓二楼,工程完工后,瞩牛天贵书写了碑文。原正殿,上悬“天纵神威”木质匾额,此匾相传为吴雁门所书。
进院来到关井边:
此井为明代山海关关帝庙内原物,据县志记载:开凿于明代初年,为僧人和信士平日所用,传此井深不可测,井水甘甜柔软,且有医治百病的神奇功效,旧时凡来庙进香的人都争相饮用此井水,以求平安,蒙关老爷保佑。2013年重修关帝庙时,现场清理发掘出井口青石,上有多条勒痕,为几百年取水所致,以此断定为明代旧物,经实测井深 15米,井口直径:41 厘米,井壁为鹅卵石发券,为明代关帝庙重要的历史遗存。关公在民间有“武财神”“才神”之说,故饮用此水聪慧无比。现在这口古井已干枯,只是作为山海关重要的历史遗存供大家浏览。 大家来看这边的古槐,相传这棵“关槐”本来是由明朝的徐达所栽种,后来被损毁,现在我们所见的这棵槐树,是张学良拜谒关帝庙时手植的。1924年第二次直奉大战在山海关一线爆发,少帅张学良曾于战前数日特来山海关关帝庙拜谒,求关老爷庇佑。当时的关帝庙残破不堪,亟待修复,见此景后,少帅许下诺言,如果大获全胜将修整殿宇,重塑金身,并亲手植这棵槐树定名为“关槐”。果然后来大获全胜,关帝庙也得以重新修葺.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正殿,上书“浩然正气”。 楹联说道:
徜徉院内萦浩气意思是:走进关帝庙内缅怀着关羽的忠义。 拜谒堂前忆忠魂意思是:来到殿前追忆着关羽的忠肝义胆。
大殿为单檐圆山顶砖木结构,面阔3间,进深6间,是专为供奉关帝而设臵。我们站在殿台上,立刻会感受到基址高耸,月台宽敞,颇具帝王宫殿气派。大殿正中悬挂“忠义千秋”的匾额。
楹联说道:
驭追风赤兔 赤面表赤心 赤胆赤忠扬赤县
执偃月青龙 青灯谋青帐 青纶青史照青天
殿内正中,供奉着关羽夜读春秋的坐像,神情刚毅,端庄肃穆。 相传这尊关羽的塑像塑了几次,大伙都不满意,说不像关老爷,眼看工期要道,工头和匠人都很着急,只好对天祈祷,说“关老爷,您到底长得什么样?让我们看一看!您显显灵。果然,诚心感动上苍,关羽出现在匠人面前,大伙连忙望空参拜,抓神像的记下了关羽的长像,很快按原样塑出,这样关羽庙才得以建成。当然这不过是一段传说,但确在山海关民间广为流传。
关羽(公元160年—219年),终年59岁,字云长。传说关羽本来不姓关,因杀了欺侮良家民女的县尹被迫捕,逃至潼关,过关隘被关吏查询时,他随口指关为姓,从此以关姓闯至河北涿县。后来于桃园与刘备、张飞结为手足兄弟(桃园三结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刘备兵败投袁绍,关羽被曹操俘虏,曹操赏识他英勇善战,拜他为偏将军。关羽斩颜良、文丑,封汉寿亭侯。随后,千里走单骑,骑坐赤兔马,手提一口青龙偃月刀,过五关斩六将,再次投奔刘备。著名的赤壁大战,刘备和孙权联合击败曹操,关羽受命镇守要塞荆州。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24年),关羽率军攻樊城,水淹七军,活捉曹操大将于禁,斩名将庞德,威震华夏。不料孙权乘机派兵从背后偷袭,关羽败走麦城被杀。关羽战功显赫,名声跃居历代名将之上,后被迫封为“壮缪侯”。民间百姓追慕关羽忠孝义勇,逐渐奉若神明。历代统治者利用关羽对君主忠贞不二的品格,大肆宣染和教化,逐渐封王、封帝。明清时代,关羽有“武王”、“武圣人”之尊,与“文王”、“文圣人”孔子并肩而立,民间老百姓称之“关老爷”称关帝庙为老爷庙。在我们周围墙壁上的这些彩画,就叙述着关羽生前有名的事迹,“桃园三结义、水淹七军、千里走单骑、刮骨疗毒“等故事,大家可以在观赏的过程中体会到关羽智勇双全,忠义千秋的精神。
大家再来看站在关羽两侧的两位神像,站在关羽右边的是马夫周仓,也称“周大将军”,左边的是关羽的儿子关平,又称“关圣太子”。关平在历史上代表着忠和孝,他与父亲同赴国难,又一同被害,可谓是尽忠尽孝。对于关平到底是关羽的亲生子还是义子,学术界还是有一些争议的,但历史上有名的关羽及关平被孙权迫害是有史可据的。随着关羽崇拜的兴起和发展,关平也受到加封,宋朝时已有单独的关平祠。在中国常见的关帝庙中,关平常常和关羽一同出现,接受人们的祭拜。
周仓是关羽的马夫,据载,周仓出身贫贱,性情豪放,早年为生活所迫,曾贩卖私盐为生,因而练就一双铁脚板,两条飞毛腿,一身好武艺。后来听说关羽千里走单骑,仰慕关羽,就投身关羽麾下,从此对关羽忠心不二。在《三国志通俗演义》中记载,周仓被关羽收服后,和关羽一起南征北战,后来周仓得知关于被杀,立即殉节自尽,被世人称为“天下第一忠心之人”,后被追谥为“武烈侯”“忠义勇公”。明朝时曾有一首诗 “壮夫遇知己,愿为马前卒。一死报主恩,身亡名未没”,就是赞美周仓的忠义精神的。
关于周仓和关羽,历史上还有一个有名的故事。说周仓力大无穷,可惜生性粗心大意,不善用头脑。一次关公骑马,周仓步行,两人来到一棵树阴下休息。见树下有一群蚂蚁在爬,关公便对周仓说:“周仓,你打这些蚂蚁看看。”周仓伸出拳头,用力一砸,地面凹进一块,蚂蚁却没事;再用力一砸,手痛得他哇哇大叫,蚂蚁还是若无其事。周仓眼见小小蚂蚁都打不死,急得满面通红。关公说:“看我的。”只见他伸出食指,轻轻一揉,蚂蚁一下死了好几只。周仓看得目瞪口呆,关公便对他说:“有很大的勇气和力量,还是懂得运用智慧和谋略,才能做大事、成大器。”周仓听后,连连点头,对关羽佩服的五体投地,从此对关羽更加忠心,服侍其左右。 尊敬的各位来宾关帝庙内景观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下面让我再给大家介绍一下颇具民俗气息的山海关关帝庙庙会,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最早是明代初年乡人仰慕关羽的功德,集资兴建关帝庙,并在此举行祭祀活动。每年五月十三全城人都到关老爷庙上香许愿。尤其是在战争时期,广大将士都到关帝庙上香,让关老爷保佑打胜仗,并争相喝关井里的水,以求关老爷保佑,战争期间不生病;农民在天旱时也到关帝庙烧香,五月十三是关老爷磨刀的日子,所以古城有民谣云:“大旱不过五月十三”。因为关老爷磨刀得用水,龙王爷得罪不起关老爷,只好下点雨。后来,朝中官员也前来朝拜关帝,各地商贩也赶来做生意,客栈、酒店应运而生。到清乾隆年间,庙会规模不断扩大。如今,庙会每年举行一次,每逢农历五月十三,关帝庙前商贩云集,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盛况空前。
千百年来,关公形象已成为代表着中华民族美德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上自皇帝,下到农家,关公由“万世人杰”上升到“神中之神”,所有的人都希望从关公那里得到自己的寄托。最后,希望各位女士、先生得到美好的寄托,谢谢大家!
山西运城关帝庙导游词介绍2
长平关帝庙导游词 长平关帝庙--解州古称解梁,是三国蜀汉名将关羽的故乡,位于运城市西南15公里的解州镇,镇西有全国现存最大的关帝庙,俗称解州关帝庙,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庙创建于隋开皇九年(589),,现存建筑为清康熙四十一年(1072)大火之后,历时十载而重建的。庙以东西向街道为界,分南北两大部分,总占地面积约 66600余平方米。街南称结义园,街北是正庙,座北朝南,仿宫殿式布局,占地面积18570平方米,横线上分中、东、西三院,中院是主体,关帝庙殿阁嵯峨,气势雄伟;屋宇高低参差,前后有序;牌楼高高耸立,斗拱密密排列,建筑间既自成格局,又和谐统一,布局十分得体。庭院间古柏参天,藤萝满树,草坪如毡,花香迷人,使磅礴的关帝庙氤氲着浓烈的生活气息。
从义勇门或忠武门入前庭,穿过“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端门,东西钟鼓楼巍巍耸立,迎面三座高大的单檐歇山顶庙门,中门是专供帝王进出的门,叫“雉门”,东面的“文经门”是文职官员行走的,西侧的是“武纬门”,是甲胄之士通行的。雉门门楼上嵌竖匾,书金字“关帝庙”三字。雉门后部的台阶上是戏台,铺上台板即可演戏,是一座双昂卷棚歇山顶建筑,下是横匾“全部春秋”,与上、下场门的“演古”、“证今”相映成趣。穿过午门,经“山海钟灵”坊、御书楼,便是关帝庙主体建筑崇宁殿。
北宋崇宁三年(1104),徽宗赵佶封关羽为“崇宁真君”,故名崇宁殿。殿前苍松翠柏,郁郁葱葱,配以石华表一对,焚表塔两座,铁旗杆一双,月台宽敞,勾栏曲折,使人顿生敬佩之感。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重檐歇山式琉璃殿顶,檐下施双昂五踩斗拱,额枋雕刻富丽。殿周回廊置雕龙石柱26根,皤龙姿态各异,个个须眉毕张,活灵活现。下施栏杆石柱52根。砌栏板50块,刻浮雕200方,蔚为壮观。大殿明间悬横匾“神勇”二字,清乾隆帝手书。檐下有“万世人极”匾,是咸丰皇帝所写。下列青龙偃月刀三把,重300斤,殿内木雕神龛玲珑精巧,内塑帝王装关羽坐像,勇猛刚毅,神态端庄肃穆。龛外雕梁画栋,仪仗倚列,木雕云龙金柱,自下盘绕至顶,狰狞怒目,两首相交,以示关羽的英雄气概。龛上有康熙手书“义炳乾坤”横匾一方,更增崇宁殿庄严肃穆的气氛。
穿崇宁殿而出,入后宫南门,就进入寝宫,过花圃,有“气肃千秋”坊,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木牌坊。东侧有印楼,里边放着“汉寿亭侯”玉印模型,西侧是刀楼,里面列青龙偃月刀模型。双楼对峙,系方形三层的十字歇山顶建筑。院里植有翠竹一片,风动影摇,珊珊可爱。 后宫后部,是关帝庙扛鼎之作的春秋楼,掩映在参天古树和名花异卉之间,巍然屹立,
大气磅礴。楼内有关羽读《春秋》像,故名。《春秋》又名《麟经》,故又名麟经阁。创建于明万历年间,现存建筑为清同治九年(187o)重修的。宽七间,进深六间,二层三檐歇山式建筑,高33米。上下两层皆施回廊,四周勾栏相依,可供凭栏远眺。
关帝庙除古建筑外,还有琉璃影壁、石头牌坊、万斤铜钟、铁铸香炉、石雕饰品、木刻器具以及各代石刻23块,各朝题诗题匾60余幅,还有其他的零散文物,都是值得一观的艺术精品。
关帝庙,自古就是游览胜地,又是全国最大的祭扫关帝的场所,游人信士络绎不绝,香火旺盛。如今经过多次修葺、彩绘,关帝庙更加壮丽辉煌。关帝庙春秋楼楹联 青灯观青史,着眼在春秋二字;
赤面表赤心,满腔存汉鼎三分。
圣德服中外,大节共山河不变;
英名振古今,精忠同日月常明。
北斗在当头,帘箔开时尖挂斗;
南山在对面,春秋阅罢且看山。
山西运城关帝庙导游词介绍3
现在我们到了运城市西解州城外的关帝庙。关帝庙是奉祀三国时期武将关羽的寺庙,其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是我国乃至海外关帝庙中规模最大的宫殿式庙宇,也是国内现存最好、最完整的关庙建筑群之一。关帝庙南倚中条山,北濒盐池水,绿树成荫,景色秀丽,具湖光山色之胜,已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读《三国演义》,看《三国》戏和电视剧,都知晓关羽的盛名,可谓家喻户晓。关羽(公元160卜—220__年),终年59岁,字云长。传说关羽本来不姓关,因杀了欺侮良家民女的县尹被迫捕,逃至撞关,过关隘被关吏查询时。他随口指关为姓,从此以关姓闯至河北涿县。以后,与刘备、张飞结为手足兄弟。建安五年(公元220__年)刘备兵败投袁绍,关羽被曹操俘虏,曹操赏识他英勇善战,拜他为偏将军。关羽斩颜良、文丑,封汉寿亭侯。随后,关羽再次投奔刘备,著名的赤壁大战,刘备和孙权联合击败曹操,关羽受命镇守要塞荆州。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20__年),关羽率军攻樊城,水淹七军,活捉曹操大将于禁,斩名将庞德,威震华夏。不料孙权乘机派兵从背后偷袭,关羽败走麦城被杀。关羽战功显赫,名声跃居历代名将之上,后被迫封为“壮缪侯”。民间百姓追慕关羽忠孝义勇,逐渐奉若神明。历代统治者利用关羽对君主忠贞不二的品格,大肆宣染和教化,逐渐封王、封帝。明清时代,关羽有“武王”、“武圣人”之尊,与“文王”、“文圣人”孔子并肩而立。
我们面前这座气势宏伟的建筑就是关帝庙,首先由我介绍一下庙宇的历史和布局。据文献记载,解州关帝庙创建于隋初(公元589年),宋代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20__年)扩建。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毁于地震,再建后又于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20__年)毁于大火,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又予重修,历经数十年修缮,始恢复旧貌。现在的庙院南北长700余米,东西宽200余米,总面积14万平方米,各种房屋200余间,规模巨大,建筑精美,气势恢弘,为中国武庙之最,颇具王宫气派。整个庙宇的布局分南北两大部分,南为结义园,北为正庙。正庙又分前后两院,前为庙堂,后为寝宫,形成了我国传统的“前朝后寝”的格局。
各位女士、先生,我们现在站在关帝庙东侧的大门,从这里直入的是北部的正庙部分,进人之前让我们参观一下南侧的结义园。当年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在桃园结义,现在结义园的景致是依照当时的场景进行设计建造,由木牌坊、君子亭、三义阁、假山、莲池等建筑组成。每逢春暖花开之际,四周桃花含苞欲放,阵阵花香袭人,颇富桃园结义诣趣。
现在我们出结义园,进入主庙。大家脚下的这条路是主庙的中轴线,在这条主线上自南而北依次排列着端门、雉门、午门、御书楼、祟宁殿,两侧配以木坊、石坊、钟鼓楼、祟圣祠、胡公祠、追风伯祠、碑亭、钟亭和东西长廊等。正庙坐北朝南,建筑布局沿袭着中国古代建筑中轴式对称的传统风格。院落内建筑排列有序,左右对称,高耸的建筑,参天的古坊,颇具皇宫格局。
端门,又称山门,是进入主庙的第一道门,门楣正中,镌刻着“关帝庙”三个大字。门前空地上,立有三根交叉的铁柱,名为“档众”。古代凡来朝谒关帝的官员,文官在此落轿,武官在此下马。端门对面建琉璃影壁一座,上嵌蟠龙、人物、鞍马等图案,富丽华贵,庄重大方。
我们由端门而人,面前是专供帝王进出的雉门。文官和武官则要由文经门和武纬门出入。东西两侧分列崇圣祠、胡公词。这样可以见到一字排开为三门两祠。大家是由东边的钟楼下进入庙内的,西边的鼓楼与钟楼遥相对应,酷似两尊守护主庙的武士。
跨进雉门,大家可以回头留意建在高大台基上的门庭,台阶向内收缩,两侧各砌八字形琉璃影壁一道,大家可以猜猜这在古代有什么用场?“先生,你猜对了,这是一座可搭可拆的活动戏台。”每逢庙会演戏时,便将大门关闭,架上木板,变后部为前台。大家可以遐想当年演“关公戏”的盛况,如今门庭隔扇上,仍镌刻“全部春秋”及“演古”、“证今”等字样。
过了雉门看见一座宏敞的厅式建筑,便是午门,虽然称“门”,实为过道。四周环有雕刻精美的石栏板,两端镶嵌五彩琉璃的松鹤和小鹿。步人午门,石栏的匠额,楹联引人注目。这幅长联是民国时解县县长郭象蒙所书,上联是“国贼数操,谁曰不然,顾权无以异也。张挞伐,建纲常,天地低昂鬼神泣”;下联是“圣乡说鲁,复乎尚矣,惟解亦相侔焉。仰威灵,明把事,山川磅礴庙堂巍”。联中骂操、贬权、颂羽一气呵成,又盛赞关庙之盛况,可以说是联中神品。门厅内东西两侧和中壁有彩绘关羽生平的画像,为河东民间艺人所绘,表露出百姓对关羽的敬仰之情。
沿着冬青簇拥的大道,穿过雕造华美的“山海钟灵”木坊,便是御书楼。我们置身楼下仰望,可见建筑造型精巧别致,八角藻井叠架而上,直至顶层,这是座二层三檐歇山顶建筑,又称“八卦楼”。清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为纪念康熙皇帝御书“义炳乾坤”牌匾而改称御书楼。楼下挂有一长方草书“绝纶逸群”
山西运城关帝庙导游词介绍4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现在我们到了运城市西解州城外的关帝庙。关帝庙是奉祀三国时期武将关羽的寺庙,其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是我国乃至海外关帝庙中规模最大的宫殿式庙宇,也是国内现存最好、最完整的关庙建筑群之一。关帝庙南倚中条山,北濒盐池水,绿树成荫,景色秀丽,具湖光山色之胜,已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读《三国演义》,看《三国》戏和电视剧,都知晓关羽的盛名,可谓家喻户晓。关羽(公元160卜—220__年),终年59岁,字云长。传说关羽本来不姓关,因杀了欺侮良家民女的县尹被迫捕,逃至撞关,过关隘被关吏查询时。他随口指关为姓,从此以关姓闯至河北涿县。以后,与刘备、张飞结为手足兄弟。建安五年(公元220__年)刘备兵败投袁绍,关羽被曹操俘虏,曹操赏识他英勇善战,拜他为偏将军。关羽斩颜良、文丑,封汉寿亭侯。随后,关羽再次投奔刘备,著名的赤壁大战,刘备和孙权联合击败曹操,关羽受命镇守要塞荆州。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20__年),关羽率军攻樊城,水淹七军,活捉曹操大将于禁,斩名将庞德,威震华夏。不料孙权乘机派兵从背后偷袭,关羽败走麦城被杀。关羽战功显赫,名声跃居历代名将之上,后被迫封为“壮缪侯”。民间百姓追慕关羽忠孝义勇,逐渐奉若神明。历代统治者利用关羽对君主忠贞不二的品格,大肆宣染和教化,逐渐封王、封帝。明清时代,关羽有“武王”、“武圣人”之尊,与“文王”、“文圣人”孔子并肩而立。
我们面前这座气势宏伟的建筑就是关帝庙,首先由我介绍一下庙宇的历史和布局。据文献记载,解州关帝庙创建于隋初(公元589年),宋代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20__年)扩建。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毁于地震,再建后又于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20__年)毁于大火,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又予重修,历经数十年修缮,始恢复旧貌。现在的庙院南北长700余米,东西宽200余米,总面积14万平方米,各种房屋200余间,规模巨大,建筑精美,气势恢弘,为中国武庙之最,颇具王宫气派。整个庙宇的布局分南北两大部分,南为结义园,北为正庙。正庙又分前后两院,前为庙堂,后为寝宫,形成了我国传统的“前朝后寝”的格局。
各位女士、先生,我们现在站在关帝庙东侧的大门,从这里直入的是北部的正庙部分,进人之前让我们参观一下南侧的结义园。当年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在桃园结义,现在结义园的景致是依照当时的场景进行设计建造,由木牌坊、君子亭、三义阁、假山、莲池等建筑组成。每逢春暖花开之际,四周桃花含苞欲放,阵阵花香袭人,颇富桃园结义诣趣。
现在我们出结义园,进入主庙。大家脚下的这条路是主庙的中轴线,在这条主线上自南而北依次排列着端门、雉门、午门、御书楼、祟宁殿,两侧配以木坊、石坊、钟鼓楼、祟圣祠、胡公祠、追风伯祠、碑亭、钟亭和东西长廊等。正庙坐北朝南,建筑布局沿袭着中国古代建筑中轴式对称的传统风格。院落内建筑排列有序,左右对称,高耸的建筑,参天的古坊,颇具皇宫格局。
端门,又称山门,是进入主庙的第一道门,门楣正中,镌刻着“关帝庙”三个大字。门前空地上,立有三根交叉的铁柱,名为“档众”。古代凡来朝谒关帝的官员,文官在此落轿,武官在此下马。端门对面建琉璃影壁一座,上嵌蟠龙、人物、鞍马等图案,富丽华贵,庄重大方。
我们由端门而人,面前是专供帝王进出的雉门。文官和武官则要由文经门和武纬门出入。东西两侧分列崇圣祠、胡公词。这样可以见到一字排开为三门两祠。大家是由东边的钟楼下进入庙内的,西边的鼓楼与钟楼遥相对应,酷似两尊守护主庙的武士。
跨进雉门,大家可以回头留意建在高大台基上的门庭,台阶向内收缩,两侧各砌八字形琉璃影壁一道,大家可以猜猜这在古代有什么用场?“先生,你猜对了,这是一座可搭可拆的活动戏台。”每逢庙会演戏时,便将大门关闭,架上木板,变后部为前台。大家可以遐想当年演“关公戏”的盛况,如今门庭隔扇上,仍镌刻“全部春秋”及“演古”、“证今”等字样。
过了雉门看见一座宏敞的厅式建筑,便是午门,虽然称“门”,实为过道。四周环有雕刻精美的石栏板,两端镶嵌五彩琉璃的松鹤和小鹿。步人午门,石栏的匠额,楹联引人注目。这幅长联是民国时解县县长郭象蒙所书,上联是“国贼数操,谁曰不然,顾权无以异也。张挞伐,建纲常,天地低昂鬼神泣”;下联是“圣乡说鲁,复乎尚矣,惟解亦相侔焉。仰威灵,明把事,山川磅礴庙堂巍”。联中骂操、贬权、颂羽一气呵成,又盛赞关庙之盛况,可以说是联中神品。门厅内东西两侧和中壁有彩绘关羽生平的画像,为河东民间艺人所绘,表露出百姓对关羽的敬仰之情。
沿着冬青簇拥的大道,穿过雕造华美的“山海钟灵”木坊,便是御书楼。我们置身楼下仰望,可见建筑造型精巧别致,八角藻井叠架而上,直至顶层,这是座二层三檐歇山顶建筑,又称“八卦楼”。清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为纪念康熙皇帝御书“义炳乾坤”牌匾而改称御书楼。楼下挂有一长方草书“绝纶逸群”横匾,是清朝解州知府言如泅所书。
我们面前的这座高耸的建筑,是正庙的主体建筑——祟宁殿。大家听我叙述一下祟宁殿的建造过程。北宋崇宁三年(公元1120__年),徽宗利用关羽忠贞君主的特点,对其进行大肆渲染和教化,并追封关羽为“祟宁真君”,建造此殿。清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20__年)又予重修。大殿为重搪歇山顶的建筑结构,面阔7间,进深6间,是专为关帝处理政事而设置。我们站在殿台上,立刻会感受到基址高耸,月台宽敞,颇具帝王宫殿气派。在石栏环廊下,醒目地立有历根石质大柱,柱上游龙昂首奋爪飞舞在缭绕的样云之中,雕刻技法和造型均属上乘之作。大殿的门楣上方及前檐下,悬挂着十余方题匾,“万世人极”是清代咸丰皇帝的御书,“神勇”由乾隆皇帝钦定。殿内木雕神龛之中,供奉着头戴冕旒冠,身着龙袍、腰系玉带的关羽帝王装塑像,神情刚毅,端庄肃穆。大殿顶部的正脊上八仙峙立,两只雄健的蹈龙鸱吻矗立于歇山之上,使人感受到殿宇的宏丽壮观,具有“甲于天下”的美称。大殿月台两侧有石雕华表和铁旗杆,关羽使用的青龙偃月刀属明代所铸,据说重达300斤(150公斤)。
女士们、先生们,游览完正庙,我们将参观寝宫,习称后院。这里原有关夫人殿和其子关平、关兴殿,惜现已塌毁,如今翠柏、劲竹满园,已辟作花园。花径之前,正面为“气肃千秋”木坊,两翼是刀楼和印楼。穿过花园便是矗立在参天古柏之中的春秋楼。
请看,我们面前是庙内最高的建筑物——春秋楼,整个建筑面阔7间,进深6间,两层三檐,九脊歇山顶,高约30余米。它上下两层均有回廊,四周勾栏相连。值得一提的是二层上用木柱吊挂而悬空的四周回廊,奇巧别致的结构给人以空中楼阁之感,这种建筑手法是我国建筑史上难得的一例珍品佳作。下面我给大家讲述一下春秋楼的历史和命名。春秋楼建于明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__年),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重建,因楼内塑关羽读《春秋》像,且二层暖阁板壁上嵌有木版镌刻的全部《春秋》,故名“春秋楼”。《春秋》亦名《麟经》,因此春秋楼又称“麟经阁”。现在,让我们进楼内参观,楼内分二层设供奉关羽的神龛,底层塑关羽帝王装金身坐像,威武端庄。楼内东西两侧各有楼梯36级,四周安装木制隔扇108个,疏密相间,图案古朴,工艺精巧。沿木梯拾级而上,可见二楼正中的木制暖阁内,塑有关羽夜读《春秋》的微服像。大家看,烛光闪闪映照着关羽的赤褐色脸庞,他侧身而坐,左手扶案,右手捋髯,目注《春秋》,若有所思,传说中关羽面部七痣清晰可见。塑像两旁的对联道出了关羽的大将风度,上联“青灯观青史,着眼在春秋二字”;下联“赤面表赤心,满腔存汉鼎三分”。参观了楼内的陈设,漫步林荫道旁,让我们回首再望春秋楼的风貌,整座楼拔地而起,雄伟壮观,气势磅礴。楼顶五彩琉璃,与阳光映照生辉夺目。正如楼上的楹联一样,充分显示了春秋楼的雄伟气魄。让我们一起朗读对联结束我们的关帝庙旅游,“北斗在当头帘箔开时应挂斗,南山来对面春秋阅罢且看山”。
各位女士、先生,关帝庙内景致参观结束了,让我再给大家介绍一下颇具民俗气息的解州古庙会。大约隋唐时期,乡人仰慕关羽的功德,集资兴建关帝庙,并在此举行祭祀活动。随着时间的流逝,朗中官员和百姓前来朝拜关帝,各地商贩也赶来做生意,客栈、酒店应运而生,形成解州古庙会。到清乾隆年间,庙会规模不断扩大。如今,庙会每年举行两次,每逢农历四月初八和九月初九,关帝庙前商贩云集,艺人献技,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盛况空前。关帝庙会成为具有影响的祭祀大会,正引来众多寻访关帝祖的海内外游客。
千百年来,关公形象已成为代表着中华民族美德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上自皇帝,下到农家,关公由“万世人杰”上升到“神中之神”,所有的人都希望从关公那里得到自己的寄托。最后,希望各位女士、先生得到美好的寄托,谢谢大家的合作。
山西运城关帝庙导游词介绍5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亲爱的游客朋友们,欢迎你们来到景色迷人、气候宜人、美食诱人、古文化醉人的历史名城—解州。说起这美食诱人呀,我就忍不住想跟大家说一说这解州的四大名吃——其一是羊肉泡馍、其二是黍面油糕、第三是炒面油茶、第四是猪油葱花炒面,而这四大名吃中,又以羊肉泡馍最为著名。解州羊肉泡馍选料上乘,作料齐全,工艺独特精细,汤汁新鲜,味美可口,因而它“看着美,吃着香”,受到四方客人的称赞。有诗云:“原汤优汁味鲜美,去寒暖胃添精神。夏天吃了防胃寒,冬天吃了暖全身。”
听到这,相信大家早已是垂延欲滴,肚子咕咕直叫了吧!所以说,来到解州,您只有再尝过解州的羊肉泡馍之后,才算是不虚此行,满载而归呀! 谈笑间,不知不觉,素有“中华武庙之冠”美誉的解州关帝庙已经呈现在了我们的面前。 中国的关帝庙很多,但以解州关帝庙为最大。因为关公是解州常平村人,所以这座庙宇又被称为“武庙之祖”。它与山东曲阜孔子家乡的“孔庙”一文一武,遥相呼应,构成中国传统文化中文武崇拜的两脉之源。
解州关帝庙创建于589年即隋开皇九年。扩建于宋,明毁于地震,重修于清乾隆年间,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护最完整,建筑技艺最为精湛的关帝庙。庙院南北长700余米,东西宽200余米,占地14万平方米,殿堂楼阁有200余间。规模巨大,气势恢宏,与关羽的影响和名望相称。庙宇布局分南北两部分,南为结义园,北为正庙。正庙又分为前后两院,前为庙堂,后为寝宫,构成传统的“前朝后寝”格局。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纯砖结构的建筑是全庙中轴线的最南端,也是入宫的第一道门,它叫端门,又称“山门”。其造型古朴厚重,中门较高,左右较低,中门上书“扶汉人物”,标明关羽是匡扶汉室的英雄人物,右门上书“精忠贯日”,左门上书“大义参天”。巧妙的将关羽立身处世的“忠义”二字,融于联语之中。
端门对面的琉璃影壁上的图案是明朝宣德年间烧制,历经600余年的风雨沧桑,色彩依然绚丽,画面自上而下分为天、地、海三界,主体是四条蟠龙遨游飞动,衬以凤凰、麒麟、玉兔等祥禽瑞兽,流光溢彩,华贵典雅。关帝庙中的蟠龙只有四条,据说这是因为关羽死后才被封帝的,“四”与“死”谐音,暗喻关羽不同于一般的真龙天子。
门前交叉斜竖的三根铁柱俗称“门挡”也叫“挡众”,它提醒人们到此,文官落轿,武官下马,以示对关羽的崇敬,也显示圣庙的威严。
进入端门后看到的这道门叫雉门,俗称大门,过去常供帝王出入,雉门两侧对称的有“文经门”和“武纬门”。旧时为大臣上朝之用,现在大家不用担心等级制度,可由雉门直接进入,享受帝王的待遇了。
文经门以东为部将祠和崇圣祠,部将祠是为了纪念关羽的三名部将:周仓,王甫,赵累而建,崇圣祠供奉着关羽的三代先人。
武纬门以西是追风伯祠和胡公祠。追风伯祠是纪念关羽的赤兔马,而胡公祠则传说为纪念关羽的岳丈。雉门不但有门的作用,还是过去的戏台。过去这里演三国戏为主,可谓“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
过了雉门前面就是午门。这是关羽封帝后才增建的。登上午门,您可以看到正面墙上的两个人物壁画。右为周仓,左为廖化,他们都是关羽忠实的部下。
关羽一生喜读《春秋》本是儒教人物,被称为武圣。在他封帝后,佛教称他为“伽蓝神”。
道教封他为“关圣帝君”。这里可以看出,儒道佛三教在关羽身上的融合。
这座壮观精美的建筑物叫“御书楼”,原名“八卦楼”。从楼里向上看,就能看到楼板中留有八角孔。孔中八角形藻井叠架而上,到最顶端为一木构结构的八卦图案,因此取名叫八卦楼。八卦图为道教标志之一,这也印证了关帝庙当时为道教圣地。 过了御书楼,出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座殿宇就是供奉关羽的主殿崇宁殿了。殿前的月台也叫祭台,是祭祀大礼的地方。台中的石供桌,桌面为青铜所铸。上面那条一指宽的槽缝,传说是当年五月十三关公显圣在此磨青龙偃月刀,正逢下雨。关公试刀锋时,轻砍一刀而留的痕迹。传说当然不足为信,但此后每年这几天都下雨。民间把农历五月十三称“关老爷磨刀日”。这个供桌就叫磨刀石了。
崇宁殿四周有26个巨大石柱环绕着殿宇,大殿檐下的“神勇”巨匾是乾隆皇帝钦定的。“义炳乾坤”匾为康熙御笔。
端坐于神龛中的关帝塑像身着龙袍,头戴帝冠,腰系玉带,手中拿笏。表明关羽生前为臣,死后封帝,集臣子帝王于一身的特殊身份。
穿过后宫,我们看到的这座三檐两层式的高大建筑就叫春秋楼,也叫麟经阁。关羽生前喜读《春秋》。而“麟经”是《春秋》别名。春秋楼高近30米,是全庙最高建筑。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二楼的吊柱悬梁结构,给人一种空中楼阁的感觉。这种将承受力巧妙分解的智慧,在我国古建筑史上历史悠久,国内目前现存建筑实物仅此一例。二楼四周共有隔扇门108个,象征清代所辖108县,楼两侧各有楼梯36级,代表当时36州府。
楼内神龛内,塑的是关帝戎装全身像,二楼正中木制暖阁内,塑得是关公侧身读《春秋》的微服像。其神态仿佛真人一般。塑像两旁有幅对联,上联是“青灯观青史,着眼在春秋二字,”下联为“赤面表赤心,满腔存汉鼎三分”道出了关羽的大将风度和儒雅气度。
游客朋友们,关帝庙的游览到此就要结束了,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欢迎你们常来关帝庙,到时我愿在为你们做向导。最后还要提醒大家的是,千万不要忘记去吃羊肉泡馍哦!
谢谢大家!
山西运城关帝庙导游词介绍相关文章:
★ 关于山西关帝庙的导游词5篇
★ 山西运城关帝庙导游词范文
★ 5篇介绍山西关帝庙的导游词范文
★ 精选5篇山西关帝庙导游词
★ 山西关帝庙的导游词
★ 5篇有关山西关帝庙的导游词范文
★ 山西关帝庙导游词3篇(2)
★ 山西景点导游词
★ 山西景点导游词
★ 山西简介导游词范文

本文地址:www.feidieshuo.cc/article/33766.html

清蒸多宝鱼的做法


吐鲁番早餐美食有哪些 吐鲁番早餐吃什么


全麦南瓜马芬怎么做 全麦南瓜马芬的做法


澳门有哪些老字号 澳门老字号有哪些


糯米酥虾的做法 糯米酥虾怎么做


鱼丸汤的做法


苹果手机猪头特效怎么弄 手机猪头特效在哪里


支付宝全家福怎么得 支付宝全家福如何得


苹果11pro max发热怎么解决 苹果11pro max发热如何处理


duaaloo什么手机型号 duaaloo手机型号是什么

质量方针口号

彩虹的约定歌词

臻怎么读 臻的读法

2016工作计划范文(2)

阴霾的意思 阴霾是什么意思

黑蚂蚁的功效与作用

门卫岗位职责范本8篇

2015年高考零分作文范文4篇

新春团拜会致辞八篇

军师联盟曹丕最爱的女人是谁 曹丕最爱甄宓还是郭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