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等高线图判读指南
2024-05-03 飞碟说 【 字体:大 中 小 】
地理等高线图判读指南
一、理解等高线及相关概念
等高线指的是平面图上海拔高度相等的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理解等高线的概念,要从感性认识开始,并上升到理性认识。等高线也可以看作是不同海拔高度的水平面与实际地面的交线再按同一比例缩小,所以等高线是闭合曲线。
与等高线相关的重要概念有:海拔、相对高度、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高距、坡度、示坡线、分水线、集水线、峡谷等,都应该认真理解并落实到等高线图上。
二、归纳等高线的重要特征
掌握等高线的特征,可以从“形”和“数”两个方面加以归纳。
(1)“形”:①等高线为闭合曲线,但未必在一张地图上闭合(跟区域范围有关);②等高线不能相交,但可重叠;③等高线排列可疏可密;④示坡线是与等高线垂直相交的短线,用以表示坡降的方向;⑤等高线图中若有山峰,一般会用符号“▲”标出,并注明其海拔。
(2)“数”:①每一条等高线都对应某一海拔高度值,但不一定都在每条线上标出,有的小范围等高线图上甚至都不标出,只用示坡线表示大致的地表起伏;②等高距全图一致(特殊标注海拔的等高线例外);③同线等值(海拔),邻线等值或异值(相差一个等高距);④等高线间存在“梯度”,即水平单位距离的海拔高度差。
(3)“形”与“数”结合:从“形”“数”结合的角度掌握主要地形部位和地形类型的等高线特征。
三、掌握等高线图判读的基本方法
(1)全图的整体定位。观察等高线的总体大致走向(延伸方向),找出图中的等高线极值,明确数值变化的大致趋势,判断区域的整体地形特征(地形类型、起伏状况或地势高低大势)。还可结合区域图中的地理信息(如经纬线、河流、聚落等)进行区域空间定位来增强判断。
(2)等高线的疏密和弯曲。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或比例尺、等高距相同的多张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大,越稀疏表示坡度越缓,在等高距和比例尺不尽相同的地图中,可根据tanα=△h×比例尺/图上距离通过计算进行比较。
等高线越弯曲,表示与集水线或分水线垂直的方向上地形海拔变化越大。等高线向高值处凸出为山谷,向低值处凸出为山脊,即“高谷低脊”。
等高线重叠处,表示陡崖。等高线与山脊、山谷线重直相交,等高线穿过河谷时,向上游弯曲,成为“V”字形。
(3)等高线图上的特殊判断。特殊数值:0米线多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200米线区分平原和低丘;500米、1000米线显示低山丘陵或高原;4000米反映青藏高原和高山的特征。
特殊地形部位:等高线上疏下密表示凸坡,等高线上密下疏表示凹坡。鞍部是山谷线最高处,山脊线的最低处。
特殊等高线:等深线和等潜水位线都可看作特殊的等高线。等潜水位线实际上是地下潜水面的等高线,可从地下水的地下高程判断地下水的运动趋势,结合地面等高线可以判断地下水的深度(为二者高程差)。
四、牢记等高线图的应用要点
(1)地形特征的判断。从地形类型(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和平原)、地势高低起伏等方面进行描述。海滨浴场多选择在海滨缓坡沙岸,码头选在等深线密集的深水港湾。
(2)河流特征的判断。山脊往往会成为河流的分水岭,块状山地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形成向心状水系;坡度大,流速快、水能丰富;流域面积大小影响河流流量。引水线路一般由高处向低处引水,实现自流;线路尽可能短。
(3)气候特征的判断。结合地理纬度,地势高低起伏,山脉走向,阴、阳坡,迎风坡、背风坡,距海远近等进行综合分析。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多为6℃/1000m)和“相对高度”来计算气温。
(4)方向、距离的判断。山脉处的等高线闭合成扁形,其延伸即山脉的走向。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根据“比例尺”推算公路、河流的长度。公路、铁路线建设一般沿等高线走,尽量选在缓坡,避开陡崖,可以减少施工难度。 通往山顶的公路,往往需建盘山路(“之”字形或螺旋形),如果一定要从地表经过山区,往往选择从鞍部位置穿越。

本文地址:www.feidieshuo.cc/article/34325.html

清蒸多宝鱼的做法


吐鲁番早餐美食有哪些 吐鲁番早餐吃什么


全麦南瓜马芬怎么做 全麦南瓜马芬的做法


澳门有哪些老字号 澳门老字号有哪些


糯米酥虾的做法 糯米酥虾怎么做


鱼丸汤的做法


苹果手机猪头特效怎么弄 手机猪头特效在哪里


支付宝全家福怎么得 支付宝全家福如何得


苹果11pro max发热怎么解决 苹果11pro max发热如何处理


duaaloo什么手机型号 duaaloo手机型号是什么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1500字10篇

月牙泉导游词5篇

入党申请书优秀范文10篇

陕西师范大学分数线 陕西师范大学高考分数线

我爱祖国手抄报 我爱祖国手抄报的画法


企业安全发展演讲稿范文五篇2020

北电和北影的区别 北电和北影是一样的吗

月度工作报告怎么写十篇

就职演讲稿范文精选

清明时节雨纷纷作者是谁 清明时节雨纷纷的作者是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