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制冷技术论文
2024-05-04 飞碟说 【 字体:大 中 小 】
空调制冷技术论文
空调即空气调节器,对建筑/构筑物内环境空气的温度、湿度、洁净度、速度等参数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空调制冷技术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空调制冷技术论文篇一
空调制冷新技术分析
摘要:吸附制冷系统以太阳能、工业余热等低品位能源作为驱动力,采用非氟氯烃类物质作为制冷剂,系统中很少使用运动部件,具有节能、环保、结构简单、无噪音、运行稳定可靠等突出优点,因此受到了国内外制冷界人士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简要叙述了吸附制冷的工作原理,对吸附制冷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吸附式制冷空调应用
吸附式制冷的基本原理是多孔性固体吸附剂:一个制冷剂气体的吸附,吸附能力的吸附剂温度的变化。定期冷却和加热的吸附,吸附和解吸的备用的。解吸,释放出的制冷剂气体在冷凝器,和液体吸附,凝固;蒸发器中的制冷剂液体蒸发,产生冷量。
1.空调吸附制冷技术
吸附剂的研究主要包括制冷性能,吸附床的传热传质和循环系统和结构等方面的工作,无论哪一方,都是基于化学和热理论为基础,如传热机理,传质机理等,限于篇幅,本文从仪器技术发展的角度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对吸附式制冷。
1.工质对吸附制冷的性能技术可以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选择的工作介质
制冷剂热力性质,系统性能系数,初始投资和其他重大的影响,根据实际的热源温度对选择合适的工作。在十九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研究人员为吸附工质对筛选做了大量的工作,逐步优化的几大系统的工作对。根据分类的吸附剂吸附工质对可分为:硅胶,沸石分子筛系统,活性炭系统(吸附)和金属氯化物体系(化学)。由于化学吸附经过多次循环后吸附发生变性,和几个物理吸附吸附系统的研究。
近年来,研究人员在吸附工质对方面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的工作流体工作的特点。考虑强化吸附剂的传热、传质性能,研制出更理想,环保吸附工质对,从根本上改变吸附制冷产业化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是促进固体吸附制冷技术产业化的关键。
1.2.系统和结构的研究从工作原理,吸附制冷循环可分为间歇和连续,间歇制冷间歇,常使用吸附;连续式与两根或两根以上的吸附器交替运行,可确保连续吸附制冷。如果吸附制冷的简单加热解吸和吸附过程的冷却,然后相应的制冷循环为基本吸附制冷循环。如果吸附床再生热,然后根据加热方式不同,但有双人床,多床蓄热式热回收,热对流和热循环方式。以下简单的解释的基本原则,几种循环。
基本吸附制冷循环的基本原理进行了介绍,制冷过程是间歇,增加床位数并通过阀门的开关可实现连续制冷,但床之间没有能量交换。
所谓的再生利用吸附释放吸附热和吸附解吸作为另一热,热回收利用率将增加病床数增加。再生周期取决于床的能量交换实现的显热,吸附热,热回收,不仅可以实现连续冷却,而且还可以极大地提高系统的警察。
热循环再生利用的循环,是由谢尔顿。普通再生循环吸附床温度随时间逐渐下降,而解吸床温度逐渐升高,当双床温度达到同一温度,无法继续使用,需要使用一个外部热源的解吸过程。谢尔顿说,在吸附剂床,如果能使床温、热介质流动方向垂直的排列,并在热介质流动方向产生一个陡峭的斜坡(热),可以大大提高热效率。这个概念描述热效率很高,但现在有一些困难。
对流热循环是由克利托夫,这种循环使用的制冷剂气体和吸附剂的强制对流,利用高压制冷剂蒸汽直接加热,冷却吸附剂和高热流密度。
根据吸附系统的特点和温度的选择,也可以建立一个多层次、复叠制冷系统。
2.制冷空调的应用技术
目前投入实用的吸附制冷系统主要集中在制冰和冷藏两个方面,用于空调领域的实践很少,只有少量在车辆和船舶上应用的报道。这主要是由于吸附式制冷系统仍然不是很好的暂时克服警察价值低,制冷量比较小,体积大,固有的缺点,而且冰冷的输出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控性差也使其无法满足要求的空调冷。
吸附式制冷与常规制冷方法,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利用太阳能和余热驱动,动力消耗小,并使用相同的热为动力的吸收式制冷,吸附制冷系统的抗震性好、吸收系统无法相比的。在太阳能或废热的场合和相对贫困和偏远地区,吸附制冷,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1.可用于吸附制冷热资源对我国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年平均日照量5.9GJ/(m2a)。太阳能制冷是非常合理的,因为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通常是最需要能源,制冷领域,和太阳辐射最强的时候也是最需要冷却时间。
吸附式制冷好地震的其在汽车和船舶振动应用成为可能。虽然吸收制冷系统技术更加成熟,也可直接利用排气余热,警察的价值相对于吸附制冷也较高,但在旅行,运动平台,吸收系统解决方案很容易从发生器到冷凝器以及吸收进入蒸发器的制冷剂,从而污染以免正常操作。而吸附制冷系统结构简单,可靠性高,运行维护费用低,可满足特殊要求的旅行。
传统的汽车空调用压缩机消耗大量的机械工作,通常开始后,空调,汽车发动机的功率,减少燃料消耗10~12%,耗油量增加lo~20%。汽车发动机效率一般为35% ~40%,约占燃料发热量1 /2能量比的发动机排气和冷却水带走的能量耗竭,占燃料发热量的30%以上,具有高转速、大负荷,汽车发动机排气温度400℃一500℃以上。
船用柴油发动机的热效率只有30% ~40%,约占燃料发热量l/2的能量被柴油机的气缸冷却水及排气等带走。一个主机冷却水温度约60℃~85℃,热量占总热量的25%燃料柴油发动机排气的特点是耐高温,热占35%燃料总热值。
2.2.制冷系统的质量的提高吸附式制冷空调领域能最终取得了自己稳固的地位,最主要取决于其吸附性能提高制冷系统。在警察,单位质量吸附制冷量单位时间,提高制冷能力的研究方向,许多研究人员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仍然辛勤努力。
此外,空调负荷的冷量的要求和冰蓄冷系统不同的是,在实际中任何建筑物或车辆的空调负荷是动态的,这需要冷源及时响应空调系统冷却能力的要求,并能保证连续在一定时期内,稳定供应冷却能力。吸附制冷,由于固有的特性,使它在试图进行连续冷却的制冷量以波的形式。但目前吸附式制冷系统运行控制手段单一,公认的方法是通过改变在解吸阶段加热率和冷却率吸附相变循环;二是改变吸附时间,利用吸附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吸附在不同的速度调整冷却能力。由于吸附制冷系统的反应缓慢,控制手段并不能使系统输出满足冷空调冷负荷频繁变化的要求。冷供应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控性可以统称为冷量的质量,目前这方面的研究一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有效提高冷量质量吸附制冷系统的空调领域是一个关键问题的解决。
结论
伴随着科技的进步,节能、环保、健康、智能控制已经成为空调发展的大趋势。为了保障制冷设备正常运行,并达到所要求的指标,需要把控制温度、压力、流量、湿度等许多热工参数的一些控制电器和调节元件、各种仪表、传感器及附属设备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控制系统,这个系统就是制冷与空调自动控制系统。本文简要介绍了基本原则和吸附性能,吸附制冷工质对,吸附床传热传质性能和系统本文介绍的循环吸附制冷技术研究现状。吸附式制冷技术在空调应用较少,本文认为,吸附制冷,凭借自身对太阳能热动力,节能环保,运行可靠等优点,光明的未来在特殊情况下空调应用中找到一个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邹新生.制冷与空调自动控制.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2]杜存臣.制冷与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3]姜泓.自动控制原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空调制冷技术论文

本文地址:www.feidieshuo.cc/article/34395.html

清蒸多宝鱼的做法


吐鲁番早餐美食有哪些 吐鲁番早餐吃什么


全麦南瓜马芬怎么做 全麦南瓜马芬的做法


澳门有哪些老字号 澳门老字号有哪些


糯米酥虾的做法 糯米酥虾怎么做


鱼丸汤的做法


苹果手机猪头特效怎么弄 手机猪头特效在哪里


支付宝全家福怎么得 支付宝全家福如何得


苹果11pro max发热怎么解决 苹果11pro max发热如何处理


duaaloo什么手机型号 duaaloo手机型号是什么

元旦主题活动策划方案

工厂生产管理工作总结报告

房地产销售顾问职责最新大全

有关水质调研报告范文

QS是什么意思

正方形的对角线与边长的关系 正方形的对角线与边长有什么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翻译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翻译是什么

节约用水演讲稿精选

大学学校奖学金申请书

我爱祖国语言美小学生演讲稿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