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音乐教育的论文3篇
2024-07-18 飞碟说 【 字体:大 中 小 】
关于幼儿音乐教育的论文3篇
音乐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效手段。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以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幼儿情感的琴弦,使之产生共鸣,从而达到“萌发幼儿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的目的。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幼儿音乐教育的论文,欢迎阅读!
幼儿音乐教育问题及措施论文篇一
一、提升幼儿的自主创造力
音乐游戏是以自由参与活动,通过参与体验并亲自表演角色以获得自信心和愉悦心情为目的的活动。参与游戏的幼儿总是以积极的在情绪、饱满的热情主动的表演游戏,通过表演游戏获得更多的快乐和自信心,所以音乐游戏是没有任何负担的,孩子们可以随意的创造新的游戏内容和方法,在原有游戏设计的基础上变换游戏的玩法和时间,从而得到更大的乐趣。音乐游戏设计后经幼儿的实际表演具有的新的创作,也更具有了社会性。例如:《小毛巾》、《我爱我的小动物》这两首乐曲里,原本是表演小动物们的可爱形象,但经过孩子们的想象,变成了孩子们在与小动物做游戏。孩子们将游戏的内容和结果做了新的设计,这也正是音乐游戏自主性、灵活性的体现,体现了幼儿纯真的心灵和美好的愿望。
二、促进幼儿的身心成长
幼儿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变换不同的动作,使得各种器官得到了锻炼,增加了身体的协调性。通过运动量的不同变化,也增强了身体的适应性。比如在音乐游戏《游太空》中,让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感知旋律的快慢,孤弱,感知不同的音乐形象;同时让幼儿巩固了跑跳步,踏点步及慢步走等动作,这些动作促进了骨骼和肌肉的逐渐发展,锻炼了幼儿的运动能力和协调能力,增强了血液循环,增强了内脏的功能促进了神经系统的发展。音乐游戏使幼儿的情绪轻松愉快,神经系统和各器官处于兴奋状态,同时有利于提高机体的机能和保护神经系统,对幼儿多接触新鲜空气和阳光,提高幼儿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和抵抗能力,增进幼儿健康。
三、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游戏原本就是创造的活动,首先,游戏必须有想象力,文学家高尔基曾指出:“游戏乃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途径。”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通过玩具和自然物体感观世界,促进感觉器官的成长,观察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利用游戏可以巩固和加深幼儿一张我的知识技能,在游戏中可以发展幼儿的感知、记忆、注意、想象、思维、语言表达等能力,可以培养幼儿的求知欲和爱好科学的兴趣。表演游戏是幼儿用动作、表情、语调和服饰把自己所熟悉和理解的文艺作品中的角色,创造性地进行表演的一种音乐游戏。在音乐游戏过程中反映了幼儿对日常生活的已有经验和理解,这些活动,让他们把过去的经验在游戏这种情景下重新组合起来。音乐游戏实际是在原先设定的基础上,幼儿自主的创造新的游戏内容和方法,创造新的游戏场景,想象自己的语言和动作。在表演过程中注意到了人员的身份不同和分工不同,增加了团体协作意识。老师通过观察和参与幼儿的游戏,深入的了解幼儿的心理变化,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加以正确的引导。经过多种游戏的参与,幼儿的经历逐渐丰富,他们设计的情节也会逐渐增多。在实际表演中,幼儿将自己的生活经历通过语言、动作、歌声展现出来。幼儿通过想象,增加和改变游戏的内容,创编他们自己的角色,运用孩子的语言展示他们眼中的世界。在游戏的协作中增加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智力的发展。音乐游戏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发挥出了灵活多变的特点,适应了幼儿的教育模式。在实际操作中,教师不能固定模式,要顺应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开放式的进行多种游戏,并且亲自参与其中,对幼儿的心理和生理发育才能更好的掌握。
四、结语
音乐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效手段。幼儿游戏的动机,常常出于好玩,模仿,直接的反应认知经验,孩子们在整个游戏的变换中不断调整着自己的节奏和动作,整个活动中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动的状态,幼儿从中得到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情感得到满足获取成功的快乐感,。通过合作交往的过程,从自己和同伴的良好行为中,体会人人合作的欢乐,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教师有重点的指导,幼儿进行实地的观察,并在观察后谈话,绘画等形式,帮助幼儿加深印象,引起幼儿游戏愿望,激发创造意识,在游戏中,教师有目的的启发幼儿讲述并各自对音乐旋律的理解,
作者:蔡建东 单位:昌吉学院
幼儿音乐教育问题及措施论文篇二
一、选择合适的教材
首先,教师要重视音乐活动的选材,因为只有选择趣味性和艺术性强的教材,才能使幼儿产生兴趣,学起来有积极性。我在选择教材时,总是尽量选择从歌词到音乐、从体裁到形式、从结构到风格都能贴近幼儿生活、体现幼儿情趣的教材。
二、挖掘作品的情感因素
不同乐曲或歌曲的节奏和旋律,力度和速度的变化都会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和情感。只有抓住其特点,才能启发幼儿去感受、体会音乐的美。在每一次音乐活动前,教师都要对教材做仔细的研究和分析,领会每首歌所要表达的情感内容。如《娃娃家》这首歌要表达的是自豪、温柔、高兴、自信等几种感情;《我有一只小羊羔》这首歌,同样一段歌词,通过教师的分析、引导,幼儿可以有多种情感体验,唱出不同的味道:教师引导说“我有一只可爱的小羊羔,这是一个小秘密”,幼儿就会用轻轻的声音来演唱;当教师引导说“我们和小羊羔一起做游戏吧”,幼儿就会用兴奋、欢快的情趣来演唱;而当教师引导说“嘘,小羊羔要睡觉了”,幼儿自然而然就会用缓慢、轻柔的声音来演唱。由于对教材的感情做了细致的分析,并将这些感情充分表现在其中,所以一首简单的歌曲就有了丰富的情感体现,从而变得耐人寻味。
三、激发幼儿的情感表现
教材的情感因素要通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分析、表现和与幼儿的情感交流来完成。教师与幼儿之间情感交流的程度,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程度。因此,教师对自己所执教的每一次音乐活动都要投入满腔的热情。
1.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强化幼儿的情感表现人类表达感情最直接的工具是语言。幼儿年龄小,对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和情感往往不能领会,教师可以借助形象和生动的语言帮助其理解作品的内容、情感,使之产生情绪体验,激发表现的欲望。如在进行《淘气的小黑鸡》音乐活动时,采用游戏活动的形式,使幼儿调动多种感官积极参与。首先,用语言把幼儿带入游戏活动中充当角色。“老师做鸡妈妈,你们做我的蛋宝宝好吗?”只见幼儿一个个双手抱头,围在鸡妈妈的身边,一边让鸡妈妈轻轻地抚摸一边闭目倾听音乐,俨然一只只等待着出壳的蛋宝宝。一遍音乐后,小鸡出壳了,鸡妈妈带小鸡们听着音乐散步、捉虫、学本领,突然,小黑鸡“呜呜”地哭了(事先编排好)。“小黑鸡为什么哭呀?”幼儿的思维活跃起来“:被野猫欺侮了吧?“”是走路不小心吧?“”是它贪玩摔倒了吧?”到底为什么呢?幼儿带着问题看小黑鸡的表演和教师的演唱。“我猜对了!“”我也猜对了!”他们欢呼起来,学唱的愿望完全被调动起来,幼儿带着歌词的意境和表演引起的联想,投入地开始学唱了。又如在教歌曲《欢乐颂》时,根据歌词内容向幼儿表达这样一种意境:天空中白云飘过是静静的,要唱得轻一些;树上小鸟在叫,要唱得稍微响一些;草地上的花儿点头,小草弯腰是没声音的,要唱得轻些;而小朋友们在草地上唱歌跳舞肯定声音很响,要快乐些。将这样的一个意境带进幼儿的脑海,他们自然而然地会按照歌词所表达的意境演唱。
2.用教师的示范表演激发幼儿的情感表现音乐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努力创造一种平等、宽松、和谐的气氛,以此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比如,在活动中经常看着幼儿的眼睛讲话和示范;用表情、动作等去调整幼儿的心理状态。如“小老鼠”到处乱跑时,教师就说:“大猫来了!”并马上蹲下不动,或者说:“小老鼠累了!”带头假装睡觉。同时,教师还可利用不同的身份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如兔姐姐、鸭妈妈、小鸟、风等,通过逼真的表演,把幼儿带入到音乐作品特定的意境之中。
四、评价中要重视情感因素
以往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只重视幼儿是否掌握了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如歌曲会唱了吗,乐队的节奏敲齐了吗,舞蹈动作与教师教的是否一样等等。如今的音乐教学,首先应重点讲评幼儿活动过程中所感受到的情绪体验,帮助幼儿建立自信,获得成功感。其次,在评价中重视幼儿的探索与创造,允许幼儿有不同的答案,鼓励其从自主解决问题和实践中学习,营造一种相互讨论的气氛。在评价中要重视、发现幼儿的独特见解,激发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乐由情起”是说音乐是由情感引起的。在构成音乐的诸多因素中,如果把节奏喻为音乐的“骨骼”,把旋律喻为音乐的“肌肉”,那么“情”便是音乐的“灵魂”了。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以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幼儿情感的琴弦,使之产生共鸣,从而达到“萌发幼儿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的目的。
作者:阴雅楠 单位:黑河市教育幼儿园
幼儿音乐教育问题及措施论文篇三
一、音乐教育在幼儿综合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1.让幼儿在音乐中体验自己的好奇和想象,帮助幼儿提升审美能力。幼儿时期对美的感受还处于低层次、直觉感受的水平,他们有喜形于色、感情外露的特点,还难以用言语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和体验。因此,通过音乐能让幼儿生动形象地对美进行感受并达到理性的认知教育,比单纯的说教要深刻有力得多。
2.有效地促进幼儿情感的培养。音乐能反映人们的现实生活和思想感情,是最易于表达、最能直接流露情感的一种艺术。它的感染力也是巨大的,之所以巨大是因为音乐能触动人的内心情感,好的音乐作品都具有这种强大的感染力。如,在学习《鼓上的小米粒》时,幼儿能感受到敲鼓的频率高低,当看到鼓上的小米粒有节奏地跳动时,她们会唱出“小米粒蹦蹦跳……”还会随着鼓声的节奏,与“小米粒”一起快乐玩耍。可见,通过表现不同情绪的音乐,幼儿的情感也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3.有利于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幼儿的视听觉、动作神经、大脑细胞无一不处于积极状态,有益于愉悦身心、发展思维。幼儿在想象音乐、感受音乐的同时,为了表达内心世界,就会积极地运用语言来展现,把自己的想法及体验与周围的人分享,在交流中加强了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二、目前幼儿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教师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轻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在实践中,许多教师过分强调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幼儿内心的感受。同时,对于如何认识、处理审美能力的培养与知识技能传授之间的关系也心存困惑。有的教师认为,技能的传授看得见,摸得着,效果立竿见影,而审美教育不好操作,既使做了也显现不出来;也有的老师则认为,幼儿的审美能力会在反复的技能训练中自然形成。这些偏颇的理解是造成“音乐教育重技巧练习”的重要原因。
2.教师教学思想和行为的模式化。如果请幼儿用动作表现“花”,就会发现绝大多数幼儿的动作是:双手托腮,头儿稍歪,两腿半弯,嘴角上扬,好像他们见过的都是同一个品种的花,这就是模式化下的产物。正是这些在我们看来已经习惯了的定式,禁锢着教师的思想和行为,阻碍了幼儿创造力的发挥。
三、对策
1.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教师对音乐
教育的研究和应用。在每一节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都应能使德智体美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落到实处,达到提高幼儿综合素质的教育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该养成主动或被动地总结和学习音乐教育方法的习惯,应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创造性地开展一系列新颖的教学活动。如,在对待重知识技能和轻审美能力的培养这个问题上,应该认识到:事实上音乐教育中审美能力的培养与知识技能的传授,并不是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而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2.注重音乐课程的具体设计。
(1)创设音乐化的环境。教师应依据音乐教育的目标和幼儿的生理、心理特征,运用语言、实物、道具、表演等手段,精心地创设音乐情境,使幼儿以快乐的心情初步感受音乐。一般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情境的创设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①表演情境的创设。教师扮演各种角色,将幼儿引入有趣的意境中,在幼儿欣赏的过程中,让幼儿感受音乐。②生活场景的创设。教师将生活中的实景引入到教育活动中,使幼儿在再现的生活情景中理解音乐。③游戏情境的创设。教师以幼儿为主体,借助于情境化的语言创设富有趣味的游戏情境,让幼儿在游戏、玩耍中快乐体验音乐。④语言情境的创设。教师借助于情境化的丰富语言,帮助幼儿感知音乐。
(2)构建幼儿身与心的健康发展环境。教师以情境作为载体,建构幼儿的新经验,在特定的情境中,幼儿通过自主参与、自我体验、尽情表现的音乐实践活动,获得情感态度、知识技能的发展。
(3)专注幼儿的不同表现。让幼儿在有趣的情境中,快乐灵活运用表情、动作、声音、节奏、图谱等手段来创编,形式上有个人创编和合作创编。教师要做到于境至兴,将情境激励和情境展示相结合。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到细致观察,在情境中激励幼儿的每一次展示都有所提升。
作者:张婕 单位:甘肃省保育院
看过" 关于幼儿音乐教育的论文3篇"的还看了:
1.浅谈幼儿音乐教育论文
2.浅谈幼儿园音乐教育论文
3.小班幼儿音乐教育论文3篇
4.音乐对幼儿教育的意义论文

本文地址:www.feidieshuo.cc/article/38473.html

清蒸多宝鱼的做法


吐鲁番早餐美食有哪些 吐鲁番早餐吃什么


全麦南瓜马芬怎么做 全麦南瓜马芬的做法


澳门有哪些老字号 澳门老字号有哪些


糯米酥虾的做法 糯米酥虾怎么做


鱼丸汤的做法


苹果手机猪头特效怎么弄 手机猪头特效在哪里


支付宝全家福怎么得 支付宝全家福如何得


苹果11pro max发热怎么解决 苹果11pro max发热如何处理


duaaloo什么手机型号 duaaloo手机型号是什么

婚宴上领导证婚致辞

铣床实训报告心得体会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8篇

绝句构成了一幅清新优美的什么图画 绝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有关运动会口号标语大全

捐赠书籍倡议书精选5篇

文秘实习报告

白马西风塞上下一句是什么 白马西风塞上的下一句是什么

巳怎么读 巳的读音

奖学金申请书【1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