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的养生之道
2024-08-01 飞碟说 【 字体:大 中 小 】
就中医而言,“养生之道”应该是养“生、长、 收、藏”之道,广义的是更多地指养护生命的意思。而生命轨迹是应该呈曲线,有起有落的。这才是 :顺应天地的养生之道。下面学习啦小编给大家介绍黄帝内经的养生之道,希望对你有用!
黄帝内经养生
道家始祖黄帝所著《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是影响世界最大的一部医学著作,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内容大致包括摄生(养生、预防)、阴阳、藏象(脏腑之生理、病理反映,并包括五脏六腑、“奇恒之腑”之功能)、经络(十二经、奇经八脉)、论治(包括治则和治法,治法如针、砭、灸、汤药、药酒、按摩、纳气、温熨及贴药等外法)、药性理论、天时应象运气学说等。
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被称为医之始祖《黄帝内经》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形成医学家所特有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系。《内经》具有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举凡人与自然、摄生、防治病、生理、脏腑、经络、病证、诊断治疗、中药、方剂、针刺灸熨、导引、按挢,以及五运六气七十二候等等学说莫不赅备,堪称中医理论的渊源。除医学理论外,又广泛涉及到天文、地理、气象、物候、历算、哲学等许多方面,因此说是我国先秦时代的百科全书,是一部综合论述中医理论的经典著作,也是现代中医学研究发展的可靠基石。
《内经》一书中还有许多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内容,涉及四季养生方法、预防、针灸、调摄等诸多方面,至今都有效地指导着人们的防病治病。特别是其中的“治未病”思想,在当前更为世人关注和瞩目。而且,还将一如继往地继续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保驾护航。《黄帝内经》还蕴藏了很多哲理科学 ,主张以医道医德尽显人道品德阴阳五行的哲学思想,恬淡虚无的道家养生观。
黄帝内经饮食养生
民以食为天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饮食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与健康也是密切相关的。饮食养生,就是通过合理地摄取饮食,以达到强身健体、祛病延年的目的,是养生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正所谓“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随着物质生活的迅速发展,人类的饮食种类也越来越丰富、繁杂,饮食文化和理念也越来越多元化,了解饮食养生的基本道理和原则,采取适宜合理的饮食方式,对于保持身体健康强壮和预防疾病是非常必要的。
六经为川,肠胃为海
中医学认为肾是先天之本,禀受于父母;脾胃是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的源泉。怎么讲呢?
《阴阳应象大论》说:“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中医学采用的是取类比象的方法,也就是打比方。
它说肠胃就像大海一样蕴蓄着丰富的物质,而人体的经络就像大地上的河川一样,将肠胃产生的营养物质输送到人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而发挥滋润濡养的作用。
那么胃肠产生的营养物质有时从哪里来的呢?
“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来源也就是人们吃的五谷杂粮。饮食经过脾胃的消磨变化成对人体有用的精微物质,这些精微物质再被运输到全身,或濡润脏腑,或滋养四肢百骸,身体得养,所以脏腑安宁,身体轻健,精神充沛。
饮食不仅仅提供给人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条件,保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对于养生和治病也非常重要。
饮食疗法
在治疗的方面,中医提倡在知道疾病的原因后,先用食物的方法治疗,饮食疗法治疗不愈者,再采用药物治疗。而在治疗的过程中,疾病减轻缓解以后,也应该采用饮食调理的方法。
我国著名的老年病学家岳美中老先生治疗老年或者虚人感冒喜用的一个小方“神仙汤”就是这样的例子,药取七片生姜、七个葱头、一把粳米,米熟汤成后加醋兑服,确实有解表散寒而又不伤正气的特点。
可见,饮食不仅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条件之一,对保持身体健康、防病治病都是一样重要的。
五字总原则——杂、少、淡、温、忌。
从《黄帝内经》中我们可以提炼出饮食养生的五字总原则,那就是:一“杂”、二“少”、三“淡”、四“温”、五“忌”。
黄帝内经的体质养生法
体质由四个方面组成: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物质代谢、性格心理。这四个方面可以高度概括为:形和神。形指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态结构的物质部分,比如肌肉、骨骼、五脏、五官、皮肤、毛发、血脉等。神指的是人的功能活动、物质代谢过程以及性格心理精神,比如心跳、呼吸、吸收、消化、排泄、性格特点、精神活动、情绪反应、睡眠等。形神兼具就形成生命,形神和谐人就健康,形神不和人就生病,形神消失人就死亡。
人的一生中,体质有其相对的稳定性,但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它能够在一定的范围内发生变化。正因为体质是可变、可调的,所以才能通过养生使人的体质向好的方面转化。应该说明的是,养生并不是针对原本的体质,跟它抗衡,而是顺应体质的稳定性,放大它的优点,改善它的缺点。体质决定了人的健康情况,决定了人对某些疾病的易感性,也决定了人生病之后的反应以及治疗效果,所以体质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
《黄帝内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它的内容博大精神,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仔细研读的医学知识手册。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讲道:“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意思是说,在疾病出现苗头之前,就从根源上断绝它的产生。这也是道医的治病理念,而这个“根源”就是我们俗说的体质。
有些人喝凉水也长膘,而有些人整天喝油都不肥,有的人动不动就生病,而有的人好像百病不侵。这些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其实多半是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差异造成的。现代人都讲究养生,但铺天盖地的养生专家、养生书籍、养生节目却让人头昏眼花,失去方向。究竟应该听谁的?到底哪种养生方法适合我?我是应该补阴,还是应该补阳?是应该多运动,还是应该多休息?是食疗好,还是穴位按摩好?其实,最好的医生就是自己,只要弄清自己属于什么体质,自然就知道应该怎样去养生了。那么,什么是体质?体质一般分为几种?一个人的体质是如何形成的?我们如何养护自己的体质?
在《黄帝内经·灵枢·通天》中,按人的性格、心理、精神在生理范围内的偏阴偏阳,认为“盖有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阴阳平和之人。凡五人者,其态不同,其筋骨气血各不等”。这里把人的体质分为太阴、少阴、太阳、少阳和阴阳平和等五种类型,现在看来,也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人的体质按照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物质代谢、性格心理的不同,可以分为阴虚、阳虚、气虚、湿热、痰湿、血瘀、血虚、气郁、寒湿、风质10种体质。体质不同的人,在生活习惯、脾气秉性、生病状况都是不同的,中医一向讲究辨证治疗,就是不同的人,同一种病,治疗的方法也不一样。因此,对症下药的时候,一定要先了解病患者的体质。不然,不但不会治病,反而会加重病情。
疾病只是生命中不和谐的音符,它是从哪里产生的呢?就是从不好的体质、偏颇的体质中来。只有从体质着手,才能彻底了解病源,治标又治本。

本文地址:www.feidieshuo.cc/article/39276.html

清蒸多宝鱼的做法


吐鲁番早餐美食有哪些 吐鲁番早餐吃什么


全麦南瓜马芬怎么做 全麦南瓜马芬的做法


澳门有哪些老字号 澳门老字号有哪些


糯米酥虾的做法 糯米酥虾怎么做


鱼丸汤的做法


苹果手机猪头特效怎么弄 手机猪头特效在哪里


支付宝全家福怎么得 支付宝全家福如何得


苹果11pro max发热怎么解决 苹果11pro max发热如何处理


duaaloo什么手机型号 duaaloo手机型号是什么

有关圣诞节英语对话精选

课前演讲稿800字范文6篇

诗海拾贝手抄报简单好看精选5张

入党申请书最新版(通用11篇)

圣诞节作文600字【5篇】

少林武术的特点

鲁迅的散文集名著是什么 鲁迅的散文集是什么

罗马法的影响 简述罗马法的影响

七夕节主题活动方案五篇

2017七一领导讲话稿精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