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简介
2024-08-06 飞碟说 【 字体:大 中 小 】
三大战役是指中国人民解放军同中华民国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个战略性战役。下面由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简介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三大战役简介
人民解放军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革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馀人。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指挥三大战役的统帅部,中共方面是在河北西柏坡的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副主席兼总司令朱德,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周恩来),国民党方面是在南京的国防部(部长何应钦)和参谋本部(总长顾祝同),由于解放战争时期取消了抗战时期的国民政府军委会,蒋介石以总统名义亲自指挥国防部和参谋本部,甚至多次坐飞机到东北、华北前线指挥,但没有到淮海前线指挥。 三大战役(图片放大版)国民政府在前线指挥的将领是: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另外杜聿明作为前敌总指挥负责了东北国军的撤退和徐州战场的现地指挥(刘峙的指挥部撤退到蚌埠)。
中共方面的前线指挥系统是:
东北野战军林彪、罗荣桓负责辽沈战役,东北军区提供支援;
华东野战军陈毅、粟裕、谭震林和中原野战军刘伯承、邓小平负责淮海战役,华东、中原军区提供支援;
东北野战军林彪、罗荣桓和华北野战军聂荣臻负责平津战役,华北军区和东北军区提供支援。各军区系统主要提供的是军区地方武装和后勤支援。
三大战役详解
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是第一个战役,也是三大战役中最为关键的战役。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打响,东北野战军先后分路奔袭北宁路。到10月1日,切断了北宁路,一部分主力进抵锦州城下。10月10日,由华北国民党军组成的“东进兵团”自锦西向通往锦州的要隘塔山发起猛攻。东北野战军预先设置在塔山的两个纵队顽强阻击,鏖战6昼夜,打垮国民党军的数十次冲击,成功地阻止了它的东进。其“西进兵团”出动后,也遭到解放军3个纵队的阻击,进至彰武、新立屯一带后,未敢继续南进。10月9日起,东北野战军发起对锦州的攻击。经过激战,于15日攻克该城,全歼守敌10万馀人。随后,被长期围困在长春的国民党第六十军于10月17日起义,新编第七军也放下武器投诚。21日,长春宣告和平解放。10月26日至28日,东北野战军主力在新立屯、黑山地区全歼廖耀湘兵团10万人。11月2日,直下沈阳、营口。辽沈战役至此胜利结束。东北全境宣告解放。在辽沈战役中,人民解放军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精锐部队47.2万馀人。
辽沈战役的具体领导人:林彪、罗荣桓、刘亚楼
辽沈战役烈士纪念塔
这座高16米、由花岗岩砌成的纪念塔位于锦州市凌河区烈士陵园内 辽沈战役烈士纪念塔.塔身正面镶嵌着朱德题写的 “辽沈战役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十二个鎏金大字,两侧刻有锦州攻坚战和辽西围歼战的浮雕。
碑顶是一座6米高、极富动感的铜质英雄塑像。解放战争时期著名三大战役之一的辽沈战役(1948年9 -11月)历时52天,歼敌47万,解放了东北全境,加快了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进程。为纪念在辽沈战役中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人民政府于1957 年11月2日建成了这座塔。该塔1963年9月被列为辽宁文物保护单位。
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是第二个战役,是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进行的。淮海战役于11月6日发起,到22日为战役第一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华东野战军在碾庄地区歼灭黄百韬兵团10万人。中原野战军也完成对徐州的战略包围。11月23日到12月15日,为淮海战役第二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中原野战军及华东野战军一部,在宿县西南的双堆集地区包围并歼灭黄维兵团11万人。华东野战军主力在杜聿明指挥的徐州国民党军3个兵团25万人向西突围时,将这股敌人合围于永城东北的陈官庄地区,并歼灭其中的孙元良兵团约4万人。12月15日到1949年1月10日,为淮海战役第三阶段。1949年1月,华东野战军发起对杜聿明部的总攻,全歼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10个军约20万人,淮海战役中,人民解放军经过66天紧张艰苦的战斗,以伤亡11万馀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55.5万人,使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基本上获得解放。
淮海战役也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
淮海战役的具体领导人: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
淮海战役的意义
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士气,严重动摇了国民党上下的独裁梦想。同时,我军的力量大增,士气高涨,大大增强了解放全中国的信心。此次战役的胜利结束,标识着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统治的瓦解。为渡江战役的胜利展开打好了基础。
平津战役
平津战役是最后一个战役。平津战役在11月29日发起。从12月22日起,人民解放军按照中共中央军委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原则,首先攻克西线的新保安、张家口,在东线,1949年1月15日,全歼天津国民党守军13万馀人,解放天津。经过解放军和中共北平地下党的耐心工作,1月31日,傅作义率部接受改编,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胜利结束。平津战役历时64天,人民解放军伤亡3.9万人,国民党军队52万馀人歼灭和改编,使华北地区除太原、大同、新乡等少数据点及绥远西部一隅之地外,全部获得解放。
平津战役纪念馆平津战役具体领导人: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平津战役的意义
平津战役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地区基本获得解放。尤其是和平解放北平,进一步打击了国民党的士气,对加速解放战争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三大战役胜利原因
一、主要战略思想
放眼全局,注重战役间的协调配合
毛泽东作为一个伟大的战略家,从全国战局着眼,对三大战役之间的协调配合做出了规划。
1948 年秋,东北地区人民军队共有兵力100馀万人,控制了东北98%的土地;该地区的国民党军队仅有兵力55万人,且又被分割在长春、沈阳和锦州三个较为孤立的地区。鉴于人民解放军在东北战场上的绝对优势,1948年8月,国民党南京军事会议决定实施撤退东北、确保华中的计划。为了防止东北之敌撤入关内与华北之敌汇合后增大华北解放军的作战压力,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决定阻止敌人南下,采取了就地歼灭敌人的方针。其实,早在 1948年初毛泽东就极富前瞻性地做出了《封闭蒋军 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的指示。9月5日,毛泽东又强调在北宁线的作战“主力不要轻易离开北宁线”,使两翼敌(卫立煌、傅作义)互相孤立”, 从而形成“关门打狗”之势就地歼灭敌人。7日,毛泽东再次指示“现在就应该准备使用主力于该线(指 锦州至唐山一线:作者注),而置长春、沈阳两地敌于 不顾”。东北野战军按毛泽东的战略构想于12日发起辽沈战役,至10月1日已切断东北之敌通往关内的惟一通道,把敌人封闭在东北地区并随之全歼,避免了东北之敌南逃关内,大大减轻了后来平津及华北战场上的压力。
在淮海、平津两战役中,毛泽东关于战役之间相互协调、配合的战略思想更加明显。
人民解放军于1948年11月6日正式发起淮海战役,22日全歼黄百韬兵团,25日又将黄维兵团围困于双堆集。徐州杜聿明集团逃窜,也于12月4日被人民解放军包围在陈官庄;至此,淮海战场上的敌人已被分割包围完毕,人民解放军已充分具备了对各孤立之敌展开全面进攻及全歼的条件。但是在此关头,毛泽东出于配合平津战场部署并拖住华北之敌“不使蒋介石迅速决策海运平津诸敌南下”的考虑,毅然决定“留下杜聿明指挥之邱清泉、李弥、孙元良诸兵团(已歼约一半左右)之馀部,两星期内不作最后歼灭之部署”。同日,毛泽东指示东北野战军在25日前完成对天津;塘沽、芦台和唐山等地的包围,切断敌人从海上南逃的路线。而在此期间,东北野战军先后在康庄、怀来地区截断了平津敌人西逃之路;当平津战场完成对敌人的切割、包围后,1949年1月6日,淮海战场上的人民解放军才对被围困的杜聿明集团发起了总攻。平津战场上人民解放军也随即对各被分割孤立之敌展开围歼,至31日也获得了彻底胜利。淮海、平津两战役相互协调配合,取得了总共歼敌107万馀人的辉煌战果,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
针对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战略方针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也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精髓。毛泽东针对三大战役各战场的不同情况制定了不同的战略方针。
在东北战场上,针对敌人兵力部署在锦州、沈阳、长春三点一线的态势和撤退东北的企图,毛泽东制定了“关门打狗”的战略方针,要求人民解放军“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并把首先夺取锦州切断北宁线作为“关门”的关键.10月]5日,人民解放军攻克锦州全歼守敌10万馀人,完全封闭了东北之敌陆上的逃路,“关门打狗”之势形成,敌人遂成瓮中之鳖。
在淮海战场上,针对敌人在以徐州为中心点的“一点两线(陇海线、津浦线)”,企图以此来阻止人民解放军南下,而且万不得巳时撒到淮南与南线敌人汇合以确保南京、上海的兵力部署,毛泽东提出了“截断宿蚌路,歼敌于淮河长江以北”)的战略方针,对敌人进行“中间突破”加以各个就地歼灭(;人民解放军于1948年11月6日发起淮海战役,15日攻占宿县切断了徐蚌路,20日攻占碾庄全歼黄百韬兵团实现了“中间突破”的预期目标:随后.又歼灭了黄维、杜聿明集团.取得了淮海战役的彻底胜利.
平津战场上,傅作义集团在以北平、天津为中心,东起唐山西至张家口的铁路线上摆起子一字长蛇阵,并企图在溃败时从海上南逃或向西逃窜。为了就地歼敌不让其逃走,毛泽东制定了先切断敌人东洒两头退路然后再逐个歼灭敌人的战略方针。早在辽沈战役尚未结束,平津战役还未打响的1948年11月20日,毛泽东即指示东北野战军“先以四个纵队夜行晓宿秘密人关,执行隔断平津的任务”,并建议在曲阳的人民解放军两个纵队“配合杨成武、詹大南包围张家口”,以切断华北之敌的东、西退路。26日,毛泽东制定了《东北大军人关后的作战计划》,再次强调了包围张家口和切断平、津联系的战略意图。
以攻打重点目标统率战役全局
在东北战场上,为了实现“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的战略意图,毛泽东明确指出应把锦州地区作为首要的重点攻击目标:“你们的中心注意力必须放在锦州作战方面,求得尽可能迅速地攻克该城”,“即使一切其他目的都未达到,只要攻克了锦州,你们就有了主动权,就是一个伟大的胜利。”这样,当东北人民解放军攻克锦州切断敌人退往关内的惟一通道之后,长春守敌在突围无望、守必被歼的情况下,做出了起义或投诚的行为也就势在必然。
淮海战场上,敌人的兵力部署呈现出“一点两线”的十字架格局。为了实现“歼敌于淮河长江以北”的战略意图,毛泽东做出把歼灭黄百韬兵团和“截断宿蚌路”作为本次战役的首战目标。1948年 10月11日,毛泽东即指出:“本战役第一阶段的重 心,是集中兵力歼灭黄百韬兵团,完成中间突 破。”14日他又强调:“目前数日之内必须集 中精力,彻底解决黄兵团全部及宿蚌段上的敌 人。”遵照指示,人民解放军于15日攻占宿县 切断了徐蚌路,22日全歼了黄百韬兵团,25日又将 企图北援的黄维兵团围困于宿县西南的双堆集。陷 于孤立的徐州杜聿明集团企图逃窜也被包围在永城 的陈官庄地区。12月15日,人民解放军全歼了黄维 兵团,之后又全歼被围困的杜聿明集团。
平津战场上,针对敌人一字长蛇阵的兵力部署, 为了实现切断敌人退路不让敌人逃走以就地歼灭的 战略意图,毛泽东确立了“先打两头”的作战方针,把 张家口、新保安及塘沽、芦台等地区作为首攻的重点 目标。早在1948年的11月20日,毛泽东就指示人 民解放军应该“同时隔断天津、北平间和唐山、塘沽 间之联系,使北平、唐山两处之敌均不能到达津、 沽”,执行包围张家口,阻止傅部西退的任 务”。月10日,毛泽东又指出:“现在张家 口、新保安两敌确已被围,大体上很难突围逃 走”,“我们的真正目的不是首先包围北平, 而是首先包围天津、塘沽、芦台、唐山诸点”,并强调“只要塘沽(最重要)、新保安两点攻克,就全 局皆活了。”人民解放军按照指示完成了对 敌人的分割包围或阻隔任务之后,即于20日首先攻 克了新保安和张家口两地。1949年1月15日又攻 克了天津。最后,陷于孤立绝境的北平之敌被迫接 受了和平改编的建议。

本文地址:www.feidieshuo.cc/article/39538.html

清蒸多宝鱼的做法


吐鲁番早餐美食有哪些 吐鲁番早餐吃什么


全麦南瓜马芬怎么做 全麦南瓜马芬的做法


澳门有哪些老字号 澳门老字号有哪些


糯米酥虾的做法 糯米酥虾怎么做


鱼丸汤的做法


苹果手机猪头特效怎么弄 手机猪头特效在哪里


支付宝全家福怎么得 支付宝全家福如何得


苹果11pro max发热怎么解决 苹果11pro max发热如何处理


duaaloo什么手机型号 duaaloo手机型号是什么

行政人员有哪些行政岗位职责

声声慢赏析

西湖短文描写了什么和什么时分的西湖美景 西湖写的是什么时分的美景

楚人隐形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楚人隐身的译文

可持续发展战略措施有哪些 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哪些措施

2020年艺术生高考改革政策解读【最新】(2)

暑假安全第一课严防溺水主题演讲稿

员工自我评价简短(10篇)

南美洲主要气候类型 南美洲主要气候类型是什么

尕怎么读 尕的读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