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呐喊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呐喊主要内容概括
2023-01-05 飞碟说 【 字体:大 中 小 】
《呐喊》主要内容:小说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总结了辛亥革命的历史经验教训,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宗法制度和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和虚伪,痛苦地解剖了中国沉默的国民灵魂,批判了国民的劣根性。
《呐喊》内容简介
⑴《狂人日记》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了一个“狂人”的故事,他害怕所有人的眼光,总觉得人们想害他,想吃掉他。医生给他看病,让他“静养”,他便认为是让他养肥可以多吃肉。小说中的“狂人”实际上是觉醒的知识分子形象,他周围都是被封建礼教侵蚀了灵魂的人,他所害怕和反抗的则是封建传统吃人的惯例。
⑵《孔乙己》讲述一个没有考上秀才的读书人的悲剧遭遇。主人公孔乙己是个心地善良的人,但他在科举制度毒害下,除了满口“之乎者也”之外,一无所能,穷途潦倒,成了人们取笑的资料。小说通过对人物性格和遭遇的生动描写,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鞭挞了封建教育对知识分子心灵的戕害。
⑶《药》表现了现代史上重大而发人深思的主题。作品描述华老栓用被统治者杀害的革命者夏瑜的鲜血蘸成“人血馒头”为儿子治病的故事。一个革命者为民众的解放而慷慨牺牲,他的鲜血却被民众当作治病的灵药,这种强烈的反差,有力地揭示了旧民主革命与民众的严重隔膜,揭露了长期的封建统治给人民造成的麻木和愚昧。
⑷《明天》中单四嫂子的儿子宝儿得了病,单四嫂子为他四处求医,盼望着“明天”宝儿的病就能好。但是“明天”到来了,病魔无情地夺去了宝儿的生命。明天是什么,是希望还是绝望,单四嫂子不得而知,但失去宝儿后的孤独与痛苦却是真实的。
⑸《一件小事》的主人公“我”,是五四时期具有进步倾向的知识分子。但他身上也有一定弱点,对劳动人民尚缺乏深刻的认识和正确的判断。然而,车夫的所作所为却使他极为震惊“我”在进行自我审视、自我省察、自我灵魂拷问中发现了“我”作为知识分子自身的“小”来。
⑹《头发的故事》讲述了主人公N先生剪掉辫子后的一系列遭遇。N先生是一个有觉悟、有理想的人,因为觉得不方便而剪去了辫子,却遭到了周围人的蔑视和厌恶,因此他深感中国的守旧和顽固一一“造物的皮鞭没有到中国的脊梁上时,中国便永远是这样的中国,决不肯自己改变一支毫毛。”
⑺《风波》写朝廷上换了皇帝没换皇帝对村里人思想的风波。揭示了农村人,也就是在封建思想摧残下的中国人安于现状、不问世事、没有拯救自己命运的思想,没有人的价值的认识。
⑻《故乡》描写鲁迅冒着严寒回到了他阔别七八年的故乡的所见所闻,深刻揭露出封建等级制度给人的心灵造成的伤害。20世纪20年代中国农村日甚一日的破产景象在这个最初的印象中得到了形象的反映。但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在这种生活背景下生成的人与人之间的“隔膜”,灵魂上的疏远,心灵上的毁灭。
⑼《阿Q正传》中阿Q以做短工度日。阿Q自尊又自卑,对受居民尊敬的赵太爷和钱太爷独不崇奉,不是想自己“先前阔”,就是想“儿子会阔多了”,他总能在精神上获胜。小说深刻地表现了封建文化窒息下形成的中国国民的劣根性,阿Q则是这种国民性弱点的集中表现。“精神胜利法”是阿Q的主要特征。
⑽《端午节》的主人公方玄绰是小官吏又兼做教员,早年也曾觉醒过,后来却消沉了。他严于责人,宽于责己,思想严重退坡,喜欢“差不多说”的“精神胜利法”。
⑾《白光》是描写没落的旧式知识分子的小说。主人公陈士成参加科举考试,考了十六回,回回落榜,也没有捞到秀才,终于变得精神失常,最后投湖自尽,了结了自己的一生。鲁迅通过对这个人物的描写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教育的本质,对人物本身也作了彻底的否定。
⑿《兔和猫》描写一个家庭主妇三太太在夏天给她的孩子们买了一对小白兔,小说就围绕着兔的出现和消失展开起伏曲折的故事情节,表达了作者对弱小的同情,对随意欺凌弱小者的憎恨。
⒀《鸭的喜剧》以鲁迅与俄国盲诗人爱罗先珂住在一起时的生活为素材,表现出两人深厚的友谊,同样也是爱的抒情。
⒁《社戏》所叙“我”的三次看戏。整篇小说的感情基调就是都市和乡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衷心向往和对农民的深厚感情。
《呐喊》赏析
小说集《呐喊》收录了《狂人日记》《孔乙己》《药》《阿Q正传》《故乡》等14篇小说,反映从辛亥革命前后到“五四”时期中国古老农村和市镇的面貌;它描绘了辛亥革命前后到“五四”时期的中国社会现实,总结了辛亥革命的历史经验教训,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宗法制度和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和虚伪,痛苦地解剖了中国沉默的国民灵魂,批判了国民的劣根性。
《呐喊》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的标志,开创了现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作品通过写实主义、象征主义、浪漫主义等多种手法,以传神的笔触和“画眼睛”、“写灵魂”的艺术技巧,形象生动地塑造了狂人、孔乙己、阿Q等一批不朽的艺术形象,深刻反映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间中国社会生活的现状,有力揭露和鞭挞了封建旧恶势力,表达了作者渴望变革,为时代呐喊,希望唤醒国民的思想。
《呐喊》创作背景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专制统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鲁迅应邀到南京教育部任职,不久随政府迁到北京。但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各派军阀窃取了革命成果,军阀混战,民不聊生。鲁迅本希望能为教育事业的革新贡献力量,但根本无事可做,内心无比的孤独和苦闷。
1915年9月,《青年杂志》(即《新青年》)创刊,是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当时《新青年》的编辑钱玄同来向鲁迅约稿。鲁迅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中看到“新世纪的曙光”,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鲁迅受到极大鼓舞。鲁迅相信只要“大嚷”起来,就有“希望”唤醒“熟睡”的人们,就有毁坏那关着“熟睡”人们的黑暗的“铁房子”的希望。
鲁迅答应了钱玄同的邀请开始写文章,鲁迅对《新青年》的编辑们怀着尊敬与赞赏,又感到他们“或许是感到寂寞”,所以他要“呐喊”,“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随后又连续写了十几篇短篇小说,1923年鲁迅将1918年至1922年创作的15篇小说辑成《呐喊》,其中《不周山》一篇后收入《故事新编》中。
《呐喊》作者介绍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文学论著《中国小说史略》;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等18部。

本文地址:www.feidieshuo.cc/article/6933.html
猜你喜欢

渔翁得利的上一句 渔翁得利的上一句是什么


1、首先画一个生在滑雪" alt="我的寒假生活手抄报" onerror="nofind(this)">
我的寒假生活手抄报


最小的实数是多少 最小的实数是什么


尺有所短下一句 尺有所寸下一句是什么


年查字典查什么部首 年查字典应查什么部首


公办学校学费多少 公办学校的学费多少


迎国庆的手抄报 迎国庆的手抄报怎么画


学校教学楼命名 学校教学楼命名大全 学校教学楼命名的理由


南结构 南结构部首


蛇的繁衍时间 蛇有胎生的吗


清蒸多宝鱼的做法


吐鲁番早餐美食有哪些 吐鲁番早餐吃什么


全麦南瓜马芬怎么做 全麦南瓜马芬的做法


澳门有哪些老字号 澳门老字号有哪些


糯米酥虾的做法 糯米酥虾怎么做


鱼丸汤的做法


苹果手机猪头特效怎么弄 手机猪头特效在哪里


支付宝全家福怎么得 支付宝全家福如何得


苹果11pro max发热怎么解决 苹果11pro max发热如何处理


duaaloo什么手机型号 duaaloo手机型号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