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教案 答谢中书书的教案
2023-03-12 飞碟说 【 字体:大 中 小 】
答谢中书书教案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畅的美读全文,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小组合作,赏析不同角度的山川之美,并能通过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创造性地再现课文景象。
3、能品味文章某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如“乱”“竞”等字。
4、 背诵全文,并积累优美的写景词句。
5、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通过不同角度表现山川之美。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你们觉得我们周围的一切美吗?也许你们忙碌于繁重的学业中,无暇欣赏,但当你抬头远眺的一刹那,你会感到窗外的一切是那样的美好。天的晴朗,地的广袤,山的挺拔,树的健壮……无不让你心动神摇。今天我们学习的《答谢中书书》就是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轴,让我们一同去欣赏。多媒体显示课题《答谢中书书》。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文体简介
多媒体显示
1、题解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2、让我们一起走近作者: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南朝梁时文学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37岁辞官隐居于茅山,继续钻研学问,炼丹习道,并遍游名山,寻访仙药。粱武帝萧衍早年曾和他交游,即帝位以后经常向他咨询国家大事,时人谓为“山中宰相”。著有《陶隐居集》。
3、作品背景: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本文是作者写给谢中书(谢征)的一封书信,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三、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 学生听读,掌握字音、节奏。读毕,教师出示朗读节奏:(略)
2、 学生大声朗读,品味四字句的节奏。选一学生读课文,其余同学点评。
3、 学生齐读课文。
4、 学生自由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意。
5、学生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画出疑难句。
(1) 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巡视酌情指导。
(2) 多媒体显示下列词句,教师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理解文句。
(3) 理清文章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四、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想象文中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体会文章的意境。
五、品味、探究作者是怎样描绘景物?
六、深入研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提问: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点拨:
2、学生齐读课文,仔细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七、课堂小结。
八、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一副画面?请写一段赏析的文字。
答谢中书书教案二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文章多角度写景、借景抒情等写作手法。
2、能够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3、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优美的意境,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4、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文章多角度写景、借景抒情等写作手法。
三、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优美的意境。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二)、明确教学目标
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三)、朗读训练
1、多媒体配音示范朗读(教师提示学生注意朗读节奏,语调,感情等);
2、自读课文,提示学生注意模仿朗读的节奏、语调、感情等;
3、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稍做点评;
4、分两大组进行朗读比赛;教师做出评价;
5、全班齐读;
(四)、文本解读
1、自主学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幻灯片出示问题)
教师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用一个词来概括?
(2)、文章可以分为几层?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各层层意?
(3)、文章是按照怎样的结构来布局的?
2、合作、探究学习,感悟文章之美。
1)、感受文章的画面美(幻灯片出示问题)
教师提示: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1)、文中一共描绘了几幅风景图画?结合课文内容,给每一幅风景图画取名。
(教师举例,如:高峰入云图)
(2)、根据课文内容,想像文中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画面。
2)、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幻灯片出示问题)
(1)、课文中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优美的意境。细细品味文中写景部分,分析文章的意境美主要体现在哪些地方?
(2)、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写山川之美的?
3)、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幻灯片出示问题)
文章语言清新凝练,言简意赅,极富特色。细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你认为写得好的词语,并说一说,好在哪里?
见底、乱(“乱”可不可以用“齐”来替代)、跃、实是”等词语。
4)、感受文章的人情美(幻灯片出示问题)
文章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怎么知道的?
3、质疑问难:
你在学习本文的过程中,还存在哪些你不理解的问题,请大胆的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讨论解决。(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师生共同讨论释疑)
七、知识迁移:
1、教师提示:这篇课文不仅景美情真,语言凝练,而且在写作方面给了我们不少启发。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这篇课文在写作方面有哪些方法值得我们去借鉴呢?(学生归纳,教师板书)
2、练笔:教师播放一段有关长城的视频影象,要求学生运用多角度写景、寓情于景的方法写一段文字。
3、朗读学生作品。
八、小结
九、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题组训练;
答谢中书书教案三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背诵短文《答谢中书书》。
2、赏析景物描写,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3、积累优美的写景词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学习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找资料,了解作者。
2、把“书”这种文体的有关知识写下来
3、初读文章,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
夕日欲颓(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4、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节奏、韵律、情调。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二、学习、研讨
1、借助课下注释解释下列加横线词的意思。
五色交辉( ) 四时俱备( ) 晓雾将歇( ) 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 实是欲界之仙都( ) 未复有勇与其奇者( )
2、对照课下注释,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意,并划出疑难词句。重点翻译下列句子。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未复能有与其奇者。
夕日欲颓,沉鳞竟跃。
3、根据提示给文章划分结构层次,并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第一层 句,总起句,以感慨发端。
第二层从 到 ,描写描绘大自然中景之美。第三层 ,感慨自然之美景。
三、深入探究
1、陶弘景描绘了一幅清丽的山水画,他描写了哪些山川美景呢?又是怎样描写的?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反复阅读课文,用下列句式说话:
“我从文中 句中,读出了 之美,作者写出了它 的特点。”
示例:我从文中“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读出了晨昏变化之美,作者写出了“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时,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的热烈欢快的晨景,和清静幽寂的暮景。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这一句中的“乱”字,让人想到混乱、乱七八糟,这个字是换成“齐”“共”等等好不好?为什么?让学生思考回答。“沉鳞”指什么?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本文对景物的描写可以说是美妙至极,请你试举一例阐述一下“妙”在何处?
4、“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以作者的感叹总括前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积累迁移
1、总领全文景观的句子是什么?
2、文中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什么?
3、能概括全文主题的句子是什么?
4、文中用简洁的语句描绘高山流水的语句是什么?
5、这篇文章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

本文地址:www.feidieshuo.cc/article/9773.html
猜你喜欢

爽部首查字法先查什么 爽的部首是什么


泥融飞燕子全诗解释 泥融飞燕子的全诗解释


价值观包括哪些方面 价值观包括哪些方面内容


鼓的查字典部首是什么 鼓字查字典部首是什么


诫子书翻译 诫子书的全文翻译


天苍苍野茫茫全诗注音 天苍苍野茫茫拼音


钱塘湖春行赏析 钱塘湖春行的诗歌鉴赏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意思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意思是啥


荷叶母亲内容概括 荷叶母亲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海底两万里》主要内容 《海底两万里》的主要内容概括50字


清蒸多宝鱼的做法


吐鲁番早餐美食有哪些 吐鲁番早餐吃什么


全麦南瓜马芬怎么做 全麦南瓜马芬的做法


澳门有哪些老字号 澳门老字号有哪些


糯米酥虾的做法 糯米酥虾怎么做


鱼丸汤的做法


苹果手机猪头特效怎么弄 手机猪头特效在哪里


支付宝全家福怎么得 支付宝全家福如何得


苹果11pro max发热怎么解决 苹果11pro max发热如何处理


duaaloo什么手机型号 duaaloo手机型号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