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在哪个校区
2024-01-27 飞碟说 【 字体:大 中 小 】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成立于2000年10月。下设3系、3所、3中心,即历史学系、世界史学系、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历史研究所、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古籍与文化研究所、日本史研究中心,美国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拉丁美洲研究中心。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在哪个校区的答案,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在哪个校区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具体地址:海河教育园区同砚路38号南开大学津南校区(南门)
南开大学那几个校区是在哪几个城市啊
1.八里台校2113区:
通讯地址:中国天津市5261南开区卫津路94号。
根据2018年9月学校4102官网信息显示,南开大学1653八里台校区(校本部)以传统优势学科为主,有商学院、经济学院、文学院、化学院、数学院、物理学院、外国语学院、经济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日本研究院共10个学院,占地122.50万平方米。
2.津南校区:
通讯地址:中国天津市津南区同砚路38号。
根据2018年9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南开大学津南新校区位于天津市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中心位置――海河教育园区,占地245.89万平方米。津南校区以新兴、交叉、应用学科为主,有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旅游与服务学院、医学院、药学院、法学院、汉语言文化学院、哲学院、历史学院、计算机与控制学院、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金融学院、软件学院和环境与工程学院共14个学院。
3.泰达校区:
通讯地址:中国天津市滨海新区宏达街23号。
根据2018年9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南开大学泰达校区位于滨海新区塘沽,于2000年8月建成投入使用,学院一期占地7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0万平方米,承担南开大学部分理工科专业研究生的培养任务,设有泰达应用物理研究院、泰达生物技术研究院2个研究院。
截至2018年5月,南开大学为“一校三区”形式,即“西有八里台校区,中有津南校区,东有泰达校区”这一互为依托,交相呼应的布局。
在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读书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首先是老师讲课水平很高,这一点大家应当是普遍承认的。以大一上学期每周两次的通史课为例,孙立群教授作为百家讲坛的“名人”和历史学院的老教师,口才相当好,讲课娓娓道来,且不时联系时政,幽默风趣,给人印象深刻,他主要讲授的是中国古代前期史,从猴子时代讲到魏晋南北朝,期末考试有一道名词解释“河西四郡”。
王以欣教授主讲的世界上古中古史2—1课程,有时候会演变成为“世界上古中古神话课”,王老师一讲到神话就变得眉飞色舞。口才好是一方面,每节课的信息量也都很大,我翻出了大一时的笔记,以吠陀时代印度的基本情况(种族、语言、文字和宗教)介绍一课为例,我竟然记了7页的南开大学作业纸,而且大部分是干货,虽然现在忘得差不多了。
孙卫国教授那时为我们讲授史学概论, 特别干练的步入教室,我想当时好多人心里都在默念“好帅!”,他是当天下午的最后一节课,前一堂课正是王以欣老师的通史课,所以课间两人时常会有“井冈山会师”那样的动作,我们就满脸崇拜的看着两位老师。本课程有一个课堂作业是手写论文,两个题目“历史学是科学还是艺术”,“历史学的作用”,任选其一作文,回想当时写得真是糟透了,现在如果重写,绝对不一样。
中国古代后期史的前8堂课是李治安教授主讲的,好像是为了给某机构拍教学视频。李老师作为河北邢台人,讲话却有南方人的口音,因此需要仔细辨别。李老师先讲的历史学学习的四把钥匙:年代、职官制度、目录版本和历史地理,还特意说明了院训“惟真惟新,求通致用”,此后几堂课他讲的内容是高屋建瓴式的,贯通中国古代史的基本内容,诸如土地赋税,军事征役,思想文化,两个“南北朝”等问题,字字珠玑,视野开阔。想到这里,我眼前突然闪现出一个黑衣男子,我记得那时候他课间都要找老师交流,你们还记得吗?萌开花。李治安教授还顺便把隋唐史讲了,他总愿穿一件蓝色的西服外套。
之后接手的王晓欣教授,由于每堂课基本是按断代讲的,所以总会看到“欣爷”指点江山,纵论一朝一代之大势,非常有气度,讲到大清朝的时候,印象最深的是老师在黑板上用粉笔写满语的那几秒钟,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陈志强教授主讲大一下的世界上古中古史2—2,第一堂课就讲的是中古世界的体系,是从分散到集中的发展过程,形成了诸多区域集权和地方体系,随后每节课都会纵横捭阖,中西贯通。陈老师气质儒雅,颇有学者气息,作为拜占庭史的顶尖专家,陈老师在2013年荣获“希腊最高文学艺术奖勋章”,许多同学有些后悔当时上课没好好听。我记得期末考试有一道二选一的论述题,考虑到绝大多数人会选择宗教改革,所以我当时选的是“皮朗命题”。
大一时的历史文选课基本是句读和释义。每位同学在看到影印四部丛刊本的教材时,都有一种历史感扑面而来。第一篇就是《尚書·湯誓》,王曰:“格爾衆庶,悉聼朕言”,历史文选及其后的古代汉语是由闫爱民教授和胡宝华教授分别为两班讲解的。闫老师讲课平实细致,胡老师讲课以专心著称,从不枝蔓。特别要说明的是,胡老师的儒雅气质迷倒了史院众多女生和一部分男生,胡老师有家学传统,他的父亲是胡如雷先生,弟弟是胡宝国先生。
这里要提一提几位女老师,大二上学期好多课都是女老师主讲的。刘晓琴老师的中国近代史和王萍老师的世界近代史2—1。两门课都是大二上学期的C类必修课,两位女老师的风格还是很像的,都擅长平铺直叙。晓琴阿姨的课程讲授条理清晰,线索明确,对相关史实的讲解非常到位且全面,每堂课都给人以丰富的收获,我现在翻看着笔记,也记得非常认真。王萍老师的课堂生机勃勃,同学们聚精会神的听讲,还时不时的与老师沟通。另外,王老师的PPT做的也很精美。
罗宣老师作为美国史领域的专家,气场强大,这是同学们公认的。历史学电子资源应用这门课非常实用,让历史学这门和“古老”联系起来的学科焕发了新的生机。期末考试过后,我们欣喜地发现,许多同学发状态感谢“宣姨”评卷公允,给分合理。
历史学文献基础是由李晶老师讲授,初次接受目录版本学的知识,受益良多,李老师非常亲切,和同学们玩得来,就是期末考试有点难,这也是公认的。
刘敏教授作为学院老资格的教师,主讲中国历史地理学概论(C类)和一门名为秦汉史的D类课,刘老师史料功夫非常好,讲课也很关注史料。期末考试更是有特点,卷子上是两道题:一、结合历史事实,详细评述秦汉时期君主集权的不断加强(80分),二、本学期你读了哪些秦汉史方面的书,请评介其中的一本(20分)。
对了,崔岩老师开设的中国史学史作为我们专业的C类课,线索也很明确,期末时大家都把乔治忠教授的《中国史学史》奉为圭臬。期末考试的答题量是我本科阶段最多的,没有之一。比高中答文综都累。
接下来的大二下学期,必当首提李凡教授,人称“凡爷”。作为典型的东北汉子,李老师讲课shu度很慢,而且用标准的东北话讲课。他讲的是世界近现代史2—2,讲课线索清晰,史实明确,因为他的研究方向是日苏关系史,所以讲这段历史,尤其是涉及一战、二战及战后国际关系时游刃有余,信手拈来。他也会谈起他在日本早稻田大学交流时的经历,时不时表现出对时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不满,“拿我当星期天儿过niea?”这堂课培养了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和明辨国际关系的理性思维。
张思教授和邓丽兰教授主讲的中国现当代史,也都是满满的干货。张思老师也很儒雅,亦有“男神”的美誉,他有次上课拿来了三四十年代的民间土地契约的原件给大家看,非常有震撼力和年代感。可惜他的华北地域社会史我都没机会去上。邓老师讲课思路清晰,而且对近现代史上诸多历史人物的思想观念均有深刻见解。
要把每门课都一一道来真是够累的。。。
当然,爱因斯坦说过:“学累了就干点别的”,牛顿说:“爱因斯坦说的对。”所以,在同学们听课的过程中,间歇性的放松要归功于另外两个因素。人多的好处就有很多,首先,因为史院的老师们上课基本不点名,所以逃课也是可以的,80个人一起上课和70个人一起上课,从视觉上来看差别并不大。其次,我要上一张图片来说明一下。
注:图片来自网络
这张图片基本上“神”还原了大学的课堂,让我想到了大一的时光。而且除了色调不同,跟迎水道6楼的那个大教室以及二主A座真像啊!人多的好处就是总会有学霸负责吸引老师们的注意力,和老师深入交流,让老师恍惚间认为同学们都是那么的“优秀好学”。人多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可以集齐图片中的所有类型,这样很多人分片坐就有了聊天的语伴。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那就是身为2012级的我们,正好赶上了智能手机的全面兴起阶段,比如2012年年初iPhone4s刚刚在中国大陆上市,所以智能手机成为课堂“好伙伴”,一堂课的吸引力和手机剩余电量成反比。移动电源的产生可能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种现象。很多人练就了玩着手机照样听课的本领,那么这条定律就不合适了,尤其是搬回八里台校区之后,二主和主楼宽敞明亮的教室都是次要,手机连接的NKU_WLAN才是极好的。
插播一段考试的体验。只有史院学子能体会背诵的乐趣,那绝对是可以用“酸爽”来形容的。大一大二每学期都有中国史和世界史两门大BOSS,还有传说中的卫国叔叔的“史学概论”。这些课程总会让我们找回高中的感觉,其余的课程有的是以论文的形式有的是开卷考试的形式,但是都有一定难度,所以每到期末,大家都会想起二狗子说过的名言:“选课一时爽,期末火葬场”。当然经过了那些历练之后,我们可就“身经百战见得多啦”[6],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好像有点跑题。
三个专业的人一起上课的时光并没有多久,但是很多时候却又使人记忆犹新。这些愉 快的记忆都是在历史学院学习的体验,而且是精华之处。比如王以欣教授的the milky way(此处感谢诗繁的提醒更正),比如王晓欣教授期末划考试范围时的“给爷笑一个”;比如李凡教授的吉林省吉林市学“诗繁”的和三句不离口的日本安倍,再如陈志强教授课堂上出现频率极高的普罗柯比《秘史》,这些亮点都是在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学习独有的体验。
三、一些选修课的体验
不管是按照时间顺序还是行文逻辑,下面应当谈的就是大二大三学习学院老师开设的丰富的专业选修课(D类)的经历,不过这点有些困难,学生评价老师有点不敬之意,而且也无力评价。但是谈一谈学习体验过程中的“感觉”还是可以的。
默默地翻出了成绩单。
因为毕业条件是要修够31个D类课学分,也就是约16门,所以这种学习体验还是很丰富的。
首先要说说大一的中国考古学概论,它是我们专业的D类,由赫赫有名的程平山老师开设,他是苏秉琦先生的弟子。可惜我们那时年幼无知,仍记得我大晚上呆在新图五楼看罗振玉的《殷商贞卜文字考》,但是现在想想也是值得的,程老师板书写得很认真,期末考试一点都不难,真的。
大一下选过侯杰老师的中国近现代史民众意识史,那是第一次比较正式地接触选修课,而且是某一领域的研究,也是第一次阅读相关原始史料,获益良多,至今感激。侯老师天津话讲得“倍儿溜儿”,上课讲授的民间信仰丰富多彩,且引人深思,许多看问题的角度和思考的方法都在那堂课上受到影响。
王晓欣老师开设的元史含金量十足,迄今为止最认真的课堂笔记就是元史课上记的。大家都喜欢叫王老师“欣爷”,得此称号,是因为王老师有诸多过人之处。他精通多门语言,在元史课上这一点展现的淋漓尽致,比如在讲“蒙古”一词的流变时,就会从《隋书》讲到中古时期的语音,再讲到满语、蒙语和突厥语,还要顺带秀一下日语和波斯语。一想到这里,我就默默地献上了自己的膝盖。当然,王老师讲课游刃有余,能由一个点旁征博引地枝蔓开来,却又能很好地收回来。也是在王老师的课堂上,学了元代硬译公牍文,比如“敲了”、“么道”之类,非常有意思,也有机会翻了翻《通制条格》。期末考试时也是翻译硬译公牍文为主。
朱洪斌老师的20世纪中国史学与史家选课人数不多,但是并不影响课堂的氛围。朱老师个子并不高,但是很有文人气质,而且口才相当好。在讲梁启超、胡适、陈寅恪这些人的时候,总会伴随着一些逸闻掌故,但是也会对这些人的史学观念和方法总结的很到位,这学期旁听他为研究生开设的课程,又有幸当面受教,如沐春风。
余新忠老师开设的中国近世疾病医疗社会史和王利华老师的中国生态环境史都是在大 二下学期选修的。两位老师在各自的领域都是国内的权威专家,所以会有很多自己的研究心得贯穿课堂,而且因为两门课程均是一个较新的史学领域和研究视角,总能给人很多启发,这是在这些课上,会引导我们如何去从事历史研究,史料和视角的结合,行文框架的建构,都是从这些课上学到的。
贺江枫老师的中华民国史研究也是极好的。他是刚毕业的香港中文大学的博士,所以我们对他很崇拜,我们上的那学期是他到学院任教后第一次开课,所以他前几堂课的普通话还带有英语的味道。他的课是早上第一节,而且在主楼,所以许多人会踩着铃声进入课堂。在课堂上,贺老师的课堂讲授非常充实。他并没有流露出“资本主义”教育方式下产生的立场,而是对“党国”坚决划清界限,“共匪”一词,从来没有在课堂上出现。
哈全安老师的中东现代史课堂非常有特点。老师讲课不用ppt,全靠演讲,所以让人时刻保持注意力集中。因为他是东北人(跟李凡老师都是吉林省吉林市人,想起了“凡爷”对哈全安老师的夸奖),所以普通话还是有一股东北味儿的。当然,哈老师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对我党和领导们的支持与赞美,总会引起大家的共鸣和欢乐,坚定大家对我党和社会主义的信念。我有一次还有幸跟着《纵横》编辑部采访了他和王以欣老师,两位老师都谈到了自己的求学经历,两次采访坚定了我学历史的信念。这门课程期末写体会的考试方式也令人印象深刻。
毛立坤老师的中国近现代贸易史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课件做的很精美,图片很多,历史场景感明显。第一堂课做课程简介时那段长达五分钟的演讲会吓到每一位选课的学生,因为老师你网络词汇整理的太丰富了!毛老师每节课都会有一个专题的讲述,条理性很强,最后推荐的书目也很有价值,诸如朱维铮《音调未定的传统》、林满红《银线》等。
夏炎老师的魏晋南北朝史。大三开始,我的学术兴趣由近代史转向中古史,夏炎老师在引导我进入中古史的领域方面帮助很多,十分感激。作为一门期末会告诉大家考的8道题目中的8道的课程,此课成为最受本科生欢迎的D类课,很明显,同学们是喜欢魏晋南北朝这段历史才选的这门课程,目的是很纯洁的,所以选课人数很轻松地超过了必修课。这门课的特点是名为魏晋南北朝史,但是并不拘泥于史实,而是强调视角、理论和方法,而且真正从一门研究的角度梳理了相关学术史和史料基础。期末考试的卷子上果然只有4道题。
叶民老师是王敦书教授的弟子,王以欣老师和叶老师是同门。叶老师在德国海得堡大学古典语言系完成博士论文《阿米安和那马提安及其笔下的晚期罗马帝国》并获得博士学位。记得当年王以欣老师因为中途讲神话讲得太入迷,导致最后通史课古罗马的部分讲不完了,就跟大家说可以在叶民老师的古罗马史课上补回来,所以他开设的古罗马史也很受欢迎,期末考试也跟夏炎老师一样,诚信出题。
杨令侠教授的加拿大史也很有特色,我记得选课的人数也很多,她的父亲就是国内著名美国史专业奠基人杨生茂先生。杨老师讲课不拘泥于史实(这当然也因为加拿大没多少历史),而是从加拿大的众多基本属性讲起,比如加拿大的种族、语言、人种等各方面表现出的“多元文化”,而且穿插着好多她在加拿大的个人见闻,所以整堂课下来,很有启发性。
最后再增补一下杨巨平教授的外国史学史,这是世界历史专业的C类必修,但我也几乎一场不落地蹭了。杨老师的山西口音很明显,所以乍一听会有些不太适应,而且难为了好多南方的同学们。但是杨老师的课堂很有启发性,联系古今中外,对比之下总会碰撞出不一样的灵感,这也是很多世界史课程的特点,每次听完,都会意犹未尽。
还有诸多世界史的选修课我是只闻其名,未蹭其课,因此不敢多言,韩琦老师的拉美国家近代化研究以严厉著称,付成双老师用山(二声)东(二声)口音讲的美国史也是欢乐多多。李凡老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是通史课进阶版,郑玮老师开设的课程以及肖玉秋老师的俄罗斯史和中俄关系史课堂富有生气,可与王萍老师的课堂相比。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在哪个校区相关文章:
★ 南开大学专业排名
★ 西华大学是几本?西华大学哪个校区最好?

本文地址:www.feidieshuo.cc/article/25846.html

清蒸多宝鱼的做法


吐鲁番早餐美食有哪些 吐鲁番早餐吃什么


全麦南瓜马芬怎么做 全麦南瓜马芬的做法


澳门有哪些老字号 澳门老字号有哪些


糯米酥虾的做法 糯米酥虾怎么做


鱼丸汤的做法


苹果手机猪头特效怎么弄 手机猪头特效在哪里


支付宝全家福怎么得 支付宝全家福如何得


苹果11pro max发热怎么解决 苹果11pro max发热如何处理


duaaloo什么手机型号 duaaloo手机型号是什么

关于拾金不昧的感谢信(7篇)

教育实习生自我鉴定通用范文十五篇

举办公益活动策划书5篇

2020年党员学习书籍有哪些

经典的商务会议的方案范文

初中的语文教学计划

关于我的理想演讲稿

幼儿园重阳节活动方案(10篇)

教师学习教师法心得体会3篇

中秋节活动策划方案(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