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农村养殖致富故事
2024-04-09 飞碟说 【 字体:大 中 小 】
创业是成功的过程,成功也是一辈子的过程,看看那些回乡创业的故事,感受他们勇于创业的精神,激励自己的斗志,从他们的故事中找到成功的方法。那么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的回乡农村养殖致富故事,希望对你能够有所帮助。
回乡农村养殖致富故事一
老农民拯救淮王鱼现商机
安徽凤台县刘集乡硖山口村离县城3公里,地理位置独特,为千里淮河第一峡,上游淮水受硖山口峭石阻拦,迂回冲刷而下水流急湍。这里有种驰名中外的宝贝——淮王鱼。淮王鱼亦称淝王鱼、鮰皇鱼,鱼体粉红色、背部灰色,最大可长到20市斤,是淮水中的特有珍稀物种,是我国珍贵食用鱼类,有“水中活化石”之美誉。淮王鱼对栖息环境有着十分苛刻的要求:一是流水湍急之处,二是石头之间,三是深潭之上。
硖山口的黑龙潭由洪水冲击形成,长200米、宽100米左右,深约16米,即使淡水季节也有急流冲过。这里洪水到来时水深20多米,河床岩石上多有河藻、小河蚌等,为淮王鱼提供了丰富的饵料。这种鱼高度集群,夏季成群到处觅食,4~6月在急流中产卵,冬季则家族结伴栖息于水底层、岩洞、岸穴越冬。由于物种稀有,价格不菲,渔人多有捕捞,加上淮河的环境污染,淮王鱼几近绝迹。淮王鱼其烹饪后的鲜美远远胜过远近驰名的淮河鲤鱼,素有“淮上筵席之珍”的美誉。特别是后,其肉比豆腐还要细嫩,汤比鸡汁还要味美。这道菜已经列入了《中国菜谱》,称为“奶汁淮王鱼”。
今年60岁的詹可和是20世纪80年代凤台县刘集乡硖山口村支书。他是喝淮河水长大的朴实农民。詹可和自幼生长在峡山口,对淮王鱼有很深的感情。他清晰地记得,曾经硖山口一带每到淮河汛期,成群的野生淮王鱼便戏水欢跃起来。由于淮王鱼生活在隐蔽水草和岩石缝隙中,用常规渔网很难捕到。当地人发明了一种奇特的捕鱼工具,即用铁钉将很多木板钉成木屋状,取名叫“船坞子”。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后把这种渔具沉入水下,就像一间小木屋似的,淮王鱼就会以为是处值得信赖的安身暖和之处,成群钻进里面休憩。春节前将“船坞子”收起,这时鱼儿都在里面休眠,所以捕获他们不费吹灰之力。野生淮王鱼200多元一公斤,还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许多人都把它当作佳节馈赠亲友的上等礼品。
詹可和发现随着淮河污染日趋严重,加之过度捕捞,淮王鱼的生活环境遭到巨大破坏,数量急剧下降,20世纪90年代已濒临灭绝。詹可和认为自己有责任有义务去拯救淮王鱼,“绝不能让它毁在我们这代人手中!”
拯救淮王鱼是一项大工程,面临巨大风险,弄不好会竹难篮打水一场空。当地很多村民得知老詹的壮举后都说他傻:这种无名无利的苦差事,何必出这个风头冒这个险?可詹可和坚持认为,即便倾家荡产繁育失败也问心无愧,这样也算对得起哺育祖祖辈辈的淮河母亲河了。
1995年夏天,在基层工作了20年的詹可和从村干部岗位退下来。他苦口婆心说服儿子詹同连把长期从事工程施工的积蓄全部拿出来,又倾尽毕生积蓄,再四处筹资数十万元,和村里签订了承包50亩鱼塘的合同,盖了20多间厂房,购置了各种仪器设备,还聘请了几名专家。1996年春,投入上百万元的淮王鱼繁育基地与淮王鱼研究所同时宣告成立。
五载磨剑锋芒现
詹可和成了大忙人,开始了漫长的人工繁育淮王鱼之路。詹可和和儿子詹同连一道,翻阅了大量水产养殖书籍,请教了多名水产专家和近百位老渔民,了解淮王鱼的生活习性。
为了模拟淮王鱼的生长环境,詹可和先是用与淮王鱼习性相同的一种鱼苗进行研究、反复试验。试验成功后,他又天天乘着船到淮河里去寻找淮王鱼的踪迹,观察其生活环境、食性等。1996年冬天,詹可和花很大代价从凤台硖山口水域中捕获十多尾小淮王鱼。他把这些宝贝分放在几个小池子中精心照料。可第二年鱼儿不但不见长,还死了几条,詹可和百思不得其解。随后他调整了饲料配方,将池水水样送到环保检测部门查验出营养结构与有害成分比例。通过一年多的摸索饲养,他发现淮王鱼对水质要求比较高,特别适合在含氮量比较低的静态水中存活。但接来的繁殖扩大种群又面临一次次的失败……
詹可和却从没打退堂鼓。他的坚强大义不仅打动了儿子,也感染了很多人,同时也促使政府部门加大了对珍稀水生物淮王鱼的保护力度。淮南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下发公告:1997年成立的位于硖山口附近的淮王鱼自然保护区全年禁渔。
詹可和经历无数次失败后,调整了方向。詹可和经多方奔走呼号,许多老专家被这个老农民倾家荡产挽救珍稀物种的执着精神所深深感染,答应提供支持。随后,淮王鱼研究所陆续与上海水产大学、安徽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等权威部门建立技术依托关系。詹可和还邀请上海水产大学博士生导师王武教授和他的学生到研究所来现场指导,解除淮王鱼等鱼类养殖繁育技术难题。
2000年春,詹可和从上海水产大学以及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水产技术推广等单位请来一批精干力量,组建成立拯救淮王鱼项目协作小组。2001年,这些资深技术人员相继攻克了淮王鱼种鱼培育、催产、孵化等技术难关,成功繁育出淮王鱼鱼苗,并研制开发出“淮王鱼”专用饲料配方,成功拯救“淮王鱼”。中国水产养殖界为之沸腾!
“活化石”重现淮河
淮王鱼获救了,此时的詹可和又开始了新思考:如何使淮王鱼的养殖从实验性质走上规模化、商品化,使这一珍稀鱼类重新走上了老百姓的餐桌?
詹可和再次投入巨资,模拟“淮王鱼”的自然生长环境,修建了标准种鱼苗塘、商品鱼精养塘,还相继繁育了江黄颡、凤淮鱼等特种亲鱼培养塘200多亩,成立了凤台县特种鱼养殖示范基地。2004年,基地初步形成了年产10吨淮王鱼的规模。商品淮王鱼售价400元一公斤,满足了上海、南京、徐州等大城市星级酒店对这种珍稀鱼类的需求,同时也为这种珍稀物种的延续提供了雄厚技术保障。市场消费火旺,皖北许多规模养殖场对养殖淮王鱼产生浓厚兴趣。现在詹可和的淮王鱼种苗和商品鱼非常畅销,每年获利近80万元。他不仅陆续还清了借款,并有了一定积蓄。
靠鱼发财并非詹可和走上挽救淮王鱼之路的初衷,“只有让鱼儿回归大自然并安全生存适应大自然,才是我拯救淮王鱼的最终目的!”2002年开始,随着淮河水质变好,詹可和每年都向淮河放养几千尾淮王鱼。人工繁育淮王鱼难度大、数量少,但到2012年底詹可和已累计无偿向淮河放养淮王鱼5万余尾,价值数十万元。
2013年8月,当地的一个渔民在县城附近的淮河与支流永幸河交汇处,捕到一条近2公斤重的肥硕淮王鱼。这说明淮河水质已经显著改善,更表明自然状态下的淮河硖山口保护区已经成为淮王鱼的乐园。得到这个消息,詹可和很激动。他花1000元买下这条鱼,用网箱把它养在鱼塘里。
淮王鱼放养大功告成了,现在詹可和又开始研究起了淮王鱼的历史文化。他在渔场创办了“硖石山庄”,意在将淮王鱼的历史文化和淮河文化、美食文化融入其中,供世人分享。
回乡农村养殖致富故事二
67岁果农做做电商网上卖起冰糖橙
“政府大力宣传互联网+,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我看年轻人都用电脑卖橙子,我也想把我的冰糖橙放到网上去卖。学会怎么卖后,我也开始了二次创业。”
郴州永兴,最适宜橙类生长的地方,这里有上万亩无公害冰糖橙示范基地,这里有一群“新农人”,他们紧跟时代潮流,敏锐地捕捉到“互联网+农村”中的机遇,向互联网伸出了创业触角。
67岁的果农曹戊生便是其中一员,在接触到电子商务后,他就开始研究互联网,琢磨如何在网上推广自己的冰糖橙——“元气”橙,现在的他已然成了当地玩电商的名人。10月11日,三湘都市报《创周刊》记者来到永兴,近距离接触了这名67岁的“新农人”电商。
从“笔耕”到“农耕”
曹戊生是永兴县便江镇碧塘村人。他的果园占地80亩,亩产约1000公斤,总产量约80000公斤。
在1973年,他曾是永兴县碧塘镇的一名小学语文民办教师;1982年“民办教师”被取消,当了9年代课教师的他离开喜爱的讲台,回家务农。
离开讲台后,曹戊生在家里承包了几亩鱼塘,开始养殖鱼苗。“每天早上就要挑着鱼苗出去卖,一天至少要走五六十里路。”曹戊生说,挑担卖鱼每天早出晚归太累人了,收入也不是很高,养了五六年鱼苗后他又开始尝试着养猪。“养猪加上养鱼一年才赚5000块钱,成本也高。”曹戊生又开始寻找另外的赚钱之道。
1995年,永兴县开始“丘冈开发”,政府发动村民大规模种植冰糖橙,曹戊生抓住机遇在自家地里种上了4000多棵冰糖橙。
刚开始种时,曹戊生对种植冰糖橙一无所知,于是他买来冰糖橙种植的专业书籍,一边研读一边改良种植技术。定期施肥、按时剪枝、
科学管理……曹戊生种植的冰糖橙在当地声名鹊起。自2006年永兴县首届优质冰糖橙竞选开始,他种植的冰糖橙连续两年获永兴县优质果品“二等奖”。
“育树”犹如“育人”
十年育树百年育人。曹戊生说,当时种植技术还不是很完善,所以冰糖橙树苗一般要种植8年后才开始大规模挂果,“开始种植的前几年虽然也有挂果,但产量低很难回本,一直到2002年才开始略有盈利。而且当时的冰糖橙没有推广,价格也比较低,才1块多钱一斤。”
原本以为果树大规模挂果后就可以营收了,但一场突如其来的冰灾让他的美好希望顿时破碎。2008年,我国遭遇百年不遇的冰灾,湖南、湖北、贵州、广西、江西、安徽等17个省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1.01亿亩,曹戊生的冰糖橙种植园也未能幸免。“当时的果树基本上全被冰雪压断,结的冰柱子都有手臂粗。”曹戊生说,50天冰灾不仅颗粒无收,果树还全部损坏。那段时间,望着满园的果树他辗转难眠。冰灾刚过,曹戊生便迫不及待地跑进了果园,开始一棵一棵地对果树进行嫁接恢复。“要把断枝剪掉,让它们再次发芽。”为了“拯救”果树,曹戊生一头扎进果园里,没日没夜的一干就是大半个月,家人曾多次抱怨过他“要树不要命”。对此,曹戊生笑着说,“育树”就要像“育人”一样,不仅要认真对待,而且还要负责任,“做一件事,就把这件事做好。”
此后,曹戊生的果树越长越好,冰糖橙的销量也剧增,“以前我卖的橙子要放在马路边上卖,等过路的车子停车买,生意不好时一天都卖不出几斤,每年的橙子至少要卖两个月才能卖完,现在还没熟就开始有人来预定了。”如今,曹戊生的果园收入每年能达10万元以上。
“元气爹爹”初遇“互联网+”
2015年,永兴县政府大力宣传“互联网+”,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4月,永兴县政府明确了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产业的地方配套政策及优惠措施,同时还召开了该县电子商务千人培训大会。67岁的曹戊生成为了当届培训会上年龄最大的学员。也是在这个培训会上,曹戊生第一次接触到了“互联网+”。
网络运营、众筹……刚接触到“互联网+”曹戊生对这些“新鲜”名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看年轻人都用电脑卖橙子,我也想把我的橙子放到网上去卖。”
此后的每一次培训,曹戊生都会从9公里外的便江镇上赶往县里参加。一副老花镜、一支圆珠笔、一本笔记本,这是曹戊生每次参加培训的必备品,每次培训会他都会坐在最前排,认真记录,不懂就问。由于他年龄最大、学习最认真,而且每场必到,众学员们纷纷称他为“元气爹爹”。
5月,由邮政主导的永兴电商协会成立,同时引入了冰糖橙果园溯源技术。电商协会的成立吸引了多家科技公司、电商企业、当地农特企业等200余人加入。“这将是果农的新机遇,希望通过互联网能把我的冰糖橙传递出去。”曹戊生积极加入了电商协会。
网上众筹推“元气橙”
“在4月份开展的那次千人大培训上,来的人都是年轻人,曹爹(曹戊生)是年龄最大的一个,但却是学得最认真的一个。他对互联网知识的渴求,和对创业创新的渴望,感染了我们,我们一定要帮他实现创业梦。”永兴县电商协会负责人龙辉对记者说。9月,省邮政公司为永兴冰糖橙专业立项,曹戊生的橙子成为首批推广对象。
“当初起名时,协会问我起个什么名好,我说既然大家都叫我‘元气爹爹’那干脆就叫‘元气橙’吧。”曹戊生笑呵呵地对记者介绍,他现在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县政府、县电商协会、邮政企业等都在为他出谋划策。“电商协会专门聘请了柑橘专家,为他的‘元气橙’把脉传经,湖南邮政还为我的‘元气橙’做了营销策划,在淘宝网上开展上线众筹,采摘打包、物流配送、品牌推广等等,连包装盒都准备好了。”
“从10月7日开始到10日,4天时间,淘宝网上的众筹资金已经有了1.9万元。”曹戊生说,他的每个橙子都有专属编码,全程种植都可以溯源。“我果园里马上将装置摄像头,大家以后可以通过扫二维码来全程监控橙子的生长情况。同时还引进了无损伤糖酸度选果分选线,实现9级分选,保证‘元气橙’糖酸度在13度以上,酸度误差低于0.2度,而且大小基本都一致。”经过几个月的“触网”学习,曹戊生介绍起他的产品来专业术语层出不穷。
如今,人气有了,众筹资金有了,政策支持有了,扶持企业有了,但曹戊生每天还是要到果园里去转转,“看着果树挂果才放心”。他说:“我准备了300多天,为的就是给大家送上最甜、最精致的冰糖橙。”
“现在我这果园才80亩地,稍微小了点。”初尝电商甜头的曹戊生心里也有着自己的“小九九”,“我现在又开始在准备种油茶了,等‘元气橙’销售走上轨道后,我想把油茶也放到网上去卖。现在开始也来得及,我要二次创业。”
>>>点击下页进入更多回乡农村养殖致富故事相关内容

本文地址:www.feidieshuo.cc/article/32415.html

清蒸多宝鱼的做法


吐鲁番早餐美食有哪些 吐鲁番早餐吃什么


全麦南瓜马芬怎么做 全麦南瓜马芬的做法


澳门有哪些老字号 澳门老字号有哪些


糯米酥虾的做法 糯米酥虾怎么做


鱼丸汤的做法


苹果手机猪头特效怎么弄 手机猪头特效在哪里


支付宝全家福怎么得 支付宝全家福如何得


苹果11pro max发热怎么解决 苹果11pro max发热如何处理


duaaloo什么手机型号 duaaloo手机型号是什么

中学国旗下讲话精选五篇范文

2022高中新生军训总结800字10篇

什么叫圆锥 什么是圆锥

近代反动军阀吴佩孚的简介

纯露的功效有哪些如何正确使用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意思是什么意思 马革裹尸是什么意思

工作会议主持词范文5篇

劳动合同书范本通用版

阳江中考总分是多少分 阳江中考总分是多少

世无良猫文言文翻译 世无良猫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