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阅读的国内外发展历程
2024-08-08 飞碟说 【 字体:大 中 小 】
快速阅读首先起源于美国,适应20世纪初的“经济巨浪”和“文化巨浪”的冲击,社会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的形势而产生。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快速阅读的国内外发展历程,希望大家喜欢!
快速阅读的国内外发展历程:
在国外的发展历程
①.现代速读术的起源
快速阅读首先起源于美国,适应20世纪初的“经济巨浪”和“文化巨浪”的冲击,社会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的形势而产生。当时,出版物猛增,读者若依靠传统阅读法来阅读,便不能不堕入茫茫书海之中,被信息淹没。然而,初期的速读研究进程十分缓慢。后来一次模仿性试验使人们认识到眼睛的瞬间感知能力的巨大潜力,从而,解决了速读的基础问题---- 眼睛具有对文字的高速识别能力。
当时,美国空军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发明了一种叫做速视仪的装置,训练飞行员对飞机的识别能力。他们惊奇地发现,当小得像一个斑点似的飞机图像以1/500秒的速度在屏幕上显现时,经过训练的普通人都可以分辨出来。当阅读学家得到这一信息后,马上意识到,这是对快速阅读有重大意义的成果。他们决定把这一成果应用到快速阅读训练当中,并照猫画虎地使用上述装置和方法。他们也发现:当逐渐缩小字母尺寸和缩短显现时间,直到屏幕上同时显现出四个非常小的字母而显现时间只有1/500秒时,受训者仍可以辨认。这一结果证明,经过训练的普通人可以在一分钟分辨12万个字母,如果按每个单词平均6个字母来计算,就相当于2万个单词;而美国人的平均阅读速度——每分钟200个单词,只是其1%。可见,人在阅读速度方面的潜力是相当巨大的!
②.在美国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美国经济、科技、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快速阅读开始进入推广阶段。最初,是举世闻名的哈佛大学开办了第一期快速阅读训练班。在其带动下,这种训练班很快在各地的大、中、小学校中普及,国家和各种基金会纷纷投资,集中一批专家学者专门进行研究和推广,并创办学校,出版专著,设立学位,使这一新学科很快茁壮成长起来。现在,美国有专门研究和传授快速阅读的速读学院,可以为学习者授博士学位,现代化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也在快速阅读训练中发挥其作用,使训练的过程更富于趣味性,更多姿多彩,也更易于见成效。
目前,美国80%以上的高等院校都开设有快速阅读课程,许多中小学校都把快速阅读列入教学计划,使学生尽早掌握这种高效率的学习方法和工作方法。由此可见,快速阅读这一新兴学科在美国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并已具备了相当高的学术地位。
③.在欧洲的发展
在英国,剑桥大学应用心理研究中心引进了哈佛大学的教学方法,并进行了改进,利用电影胶片的长度来控制银幕上的阅读材料的显现时间,采用电影教学的方式开办成人快速阅读训练班,使这一方法有了新发展,推广的步伐更大些。
在法国,1966年在巴黎成立了国际速读协会,许多学者从语言学、心理学、生理学、哲学和社会学的角度研究阅读的本质、阅读的心理特点以及阅读效果最优化的问题,用以解决读物设计、阅读指导等具体问题,并设计出各种快速阅读和快速学习的训练程序。同年,《快速阅读课本》被定为教科书向全国发行。到20世纪70年代,快速阅读法在法国成为独立学科,并把它列入国家重点科研项目。80年代初,法国在全国的小学校推行“创造性阅读法”,其目的在于利用儿童掌握的文化知识及其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他们独立阅读的能力。
④.在前苏联的发展
前苏联也是开展快速阅读研究和推广比较早的国家。早在20世纪20年代,列别利斯撰写了《脑力劳动入门》、波瓦尔宁撰写了《如何读书》、乌斯诺夫撰写了《提高口语和书面语的技巧》等书,呼吁社会各界对快速阅读给予足够的重视。1966年,敖德萨的两名研?咳嗽辈ㄋ雇新宸蛩够?托幻缗捣颍?盟?亲约褐圃斓脑亩良铀倨骺?际匝榭焖僭亩练ā?1970年,代号“量子—700号”的试验小组的试验表明:经过一定时间训练的人,阅读速度能提高3倍。后来,他们又训练了四五百人,其中大部分学习者的阅读速度提高了两三倍。
此后,快速阅读实验室、快速阅读学校在前苏联各地纷纷建立,他们把普及工作的重点放在中小学,把快速阅读作为正式课程列入教学计划,取得了丰硕成果。1982年,前苏联在新库兹涅斯克召开了快速阅读法科学实验会议,来自各加盟共和国的200多位科研工作者和教师出席,有60多人在会上做报告或发表演说。这次会议对宣传推广快速阅读和进一步发展有关的理论研究,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⑤.在韩国的发展
欧美国家的速读研究和推广,起步很早,运用了机械、光学、电子等现代化的手段进行教学,但是学生的普遍水平只能达到每分钟几千字,极少有人能达到万字以上。把速读训练效果推向每分钟万字以上,并取得大面积优异的教学成果的,是韩国速读专家金龙镇(也译作金涌真)先生。在韩国,金龙镇把气功的强身健体、开慧益智的功能与快速阅读相结合,使其如虎添翼,教学效果大大提高,远远超过了欧美。
韩国政府认识到快速阅读法是一项极具价值的成果,在1981年12月颁布的“私设讲习法令”中允许采用速读课程作为教学科目,在此基础上建立的速读学院、速读讲习所也得到认可。教育委员会也推荐速读法,使它在许多中小学被列入特别活动。教师一旦取得速读讲师的资格,工资就会提升。而成为专职速读讲师的人,其工资将比原来高出一倍。因此,以中小学教师为首,从事教育的人们都尽可能地学习快速阅读。
不仅如此,在韩国不论是政界、军警,还是企业界的各种组织,都希望通过快速阅读训练来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持有速读讲师证书的军官,除能得到技能徽章外,还能得到特别津贴。所以,传授快速阅读的学校几乎遍布所有城市,仅汉城一地就有几十家。
在韩国,对快速阅读起巨大推动作用的,还有每年一度举行的“最佳速读竞赛大会”。从全国各地预选出来的200名左右选手汇集在汉城,进行竞赛表演,大会由KBS(韩国广播电视)向全国转播实况。竞赛时,根据年龄层次分别制定规则、标准,比赛阅读速度和理解记忆程度。取得1983年冠军的,是一位中学一年级的学生,他六十分钟读完了9本书,共计114万字,对书中的内容理解记忆达60%以上。
⑥.在日本的发展
在日本,快速阅读专家加古德次、芦田献之、田崎仁、佐藤泰正等人,分别从韩国、美国引进快速阅读法,并组织团体,开办学校,出版专门教材和与之配套的录音、录像磁带,进行快速阅读的研究和推广,并培养出每分钟读1万字到2万字的速读能手。
为了推动快速阅读的发展,日本速读协会还制定了类似围棋段位的速读段位,对达到不同阅读速度的选手分别授予一段至四段的称号。快速阅读在日本已经形成潮流。“新日本速读协会”标榜:“提倡快速阅读法是时代潮流”。
快速阅读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①.在台湾的发展
在我国,最早进行快速阅读研究和推广的是台湾省的一批具有远见卓识的学者。1964年,美国速读专家爱利戈在英文版《中国邮报》上发表了题为《速读与你》的文章,引起台湾省各界人士的重视。教育界开始有人研究快速阅读,新闻界有人积极宣传快速阅读,出版界开始出版介绍快速阅读的书籍,还有人到美国进口了一批“速读机”用于快速阅读训练。其中最有影响的是王梦石先生和他的王氏速读出版社。王梦石毕业于“中国文化学院中文系”,师从速读专家鄢慕荣研究汉文快速阅读。当鄢慕荣于1967年去世后,王梦石继承了他的体系,继续研究和推广快速阅读,创立了一套系统的理论、方法和体系,为社会各界培养了大批速读人才,截止到20世纪80年代,其学员总数已逾10万人。
他还创办了王氏速读出版社,已出版了10多种针对不同对象的速读教材,其中除了他自己的著作外,还有他的老师鄢慕荣撰写的《速读自练法》和他的学生刘振鲲撰写的《如何激发您的速读潜力》也很有影响。他还研制了用于速读训练的目力训练机。
台北师专附小的校长谭达士女士于1968年开始研究和推广快速阅读,著有《速读教学》一书,并在自己的学校进行了大面积的教学实验。她的实践证明:经过训练,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阅读速度可达每分钟300~400字,中年级学生的阅读速度可达每分钟1,000字左右,高年级学生的阅读速度可达每分钟2,000字左右,最快的每分钟可达8,000字左右。在台湾省速读教学观摩会上,该校以36个班的规模进行公开演示教学,证实了大面积推广和普及快速阅读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都是不可低估的。
②.在大陆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快速阅读在我国也逐渐开展起来,研究、推广的成果越来越显著,这一新兴学科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接受。
快速阅读在中国的探索与研究已经有十几年的时间了。王学贤、程汉杰等这些研究者在开始时独立埋头钻研,参阅国外有关理论,各自开发适合中国汉字快速阅读的的方法,并都取得一定成效。
1981年,著名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指出:“现在具备一目十行、过目成诵的能力,已经不是神童才子的事,而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阅读能力。”
1982年,当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在同青年干部谈话时指出:“我认为,应该培养快读的能力和习惯。有许多书是可以快读的,快读的能力是可以训练出来的。”
快速阅读法的满足条件
快速阅读法的条件(1)——大脑运作的协调程度高
人的思维进行得非常迅速的,特别是使用内部言语思维,有很强的跳跃性、简缩性,常常是一闪而过。
假如我们能使大脑高速的思维速度能与从外界获取信息的速度协调好,使其趋于同步,就成为理解的重要基础。
由于快速阅读能达到以每分钟读取万字以上的速度,清晰地获取资料,比传统阅读速度(200字/分钟左右)高出几十倍。从而获得高速理解的必要条件之一。
快速阅读法的条件(2)——信息的整体感知性高
快速阅读法,是整体感知,即一次注视一个短语或一个句子乃至数行文字,整体地理解它的意义。
这种方法减少了注视的次数,也加快了理解,还使视觉接收信息的节奏和大脑思维活动的节奏趋于协调,减少大脑思维活动的空转现象,记忆效果亦能增强。
快速阅读法的条件(3)——左右大脑协调运作好
快速阅读强调的整体感知充分开发和利用了右脑巨大的的图像识别和形象记忆能力。
当快速阅读者以一目二三行,或一目十行,乃至一目一页来进行阅读时,读物内容是以组块或整页为单位被感知和记忆的。
也就是说,一页书将象一幅画或者一个电影、电视镜头一样被输送到大脑的记忆仓库之中保存的。
在理解和回忆时,左脑把右脑中储存的形象记忆内容转化成语言,然后再表述出来。
也就是说:快速阅读方法充分激发右脑高度的图形识别、记忆和处理能力,由左脑承担意义性信息的处理,这样就使左右脑协同起来,以全脑来处理阅读过程中获得的信息。
这样一来,我们的阅读记忆必然能够收到1+1>2的高质量、高效率。
因此,凡是掌握了快速阅读的人都会觉得,在看书时有一种太清楚、太明白的感觉,当需要回忆读过的部分内容时,他们不仅能复述或默写出来,而且能清楚地记得该部分内容在书中的哪一页的哪一个位置。
快速阅读法的三种价值
快速阅读法的价值1、
一个人要读完全国每天出版的报纸,要一年的时间。
所以知识爆炸的信息社会,即使是优秀学者,以传统的阅读方式获取信息,也如井底之蛙而孤陋寡闻。
快速阅读法的价值2、
现代中国,一个合格学生在初中三年中,要看420万字的教科书和300万字到420万字的课外书。
在高中三年中,要看780万字的教科书和600万字到900万字的课外读物。
而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初、高中学生的阅读速度分别要达到每分钟500字和600字。
实际上达到这一速度的学生只占5%。许多好学生的代价就是,因无时间锻炼体质差,因拼命看书视力差。
快速阅读法的价值3、
快速阅读记忆法并非只有超常人所能,任何一个具有小学4年级文化的人只要在快速阅读中,以一种全新的阅读方式,代替传统的阅读习惯即可。
因为人本来就具备这种能力,只是此前无人开发。
快速阅读的国内外发展历程相关文章:
1.快速阅读的国内外发展情况
2.快速阅读的发展历程
3.快速阅读在各个国家的发展历史
4.速读起源
5.快速阅读的详细发展历史

本文地址:www.feidieshuo.cc/article/39592.html

清蒸多宝鱼的做法


吐鲁番早餐美食有哪些 吐鲁番早餐吃什么


全麦南瓜马芬怎么做 全麦南瓜马芬的做法


澳门有哪些老字号 澳门老字号有哪些


糯米酥虾的做法 糯米酥虾怎么做


鱼丸汤的做法


苹果手机猪头特效怎么弄 手机猪头特效在哪里


支付宝全家福怎么得 支付宝全家福如何得


苹果11pro max发热怎么解决 苹果11pro max发热如何处理


duaaloo什么手机型号 duaaloo手机型号是什么

七夕哄女朋友开心的话

工厂管理制度范文5篇

正三棱锥体积公式 正三棱锥体积公式是什么

高中军训800字心得体会范文(5篇)

大学生个人社会实践报告范文(10篇)

初三历史教学计划

大班上学期工作计划

据为己有的意思 据为己有的出处

范冰冰壁纸高清手机图片_范冰冰图片手机壁纸

最新幼儿园园长述职报告5篇
